理论教育 构建兰白都市经济圈:制度创新推动高效发展

构建兰白都市经济圈:制度创新推动高效发展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都市经济圈的制度创新能力。每一个大都市圈的人口和GDP比重都数倍于其土地面积比重。根据改革开放30年来三大都市圈的经济发展趋势,到2020年三大都市圈的GDP将占到全国的近40%。

构建兰白都市经济圈:制度创新推动高效发展

一、构建兰白都市经济圈的理论依据

(一)都市经济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

周克瑜认为,都市圈是一种以其高密度的城市和一定门槛规模的人口以及巨大的城市体系区别于其他地区和城市类型的空间组织,并具有下列特征:由一至两个人口规模超过200万的特大城市作为中心城市,其GDP占整个都市圈的比重一般超过1/3或1/2,是整个都市圈的核心;环绕中心城市,都市圈的大小城市基本呈圈层状结构布局,且体系规模相对合理;都市圈内各个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其产业结构呈现综合性、多元性和开放性,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结构转换能力以及国际竞争能力,都市圈与都市圈之间的经济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都市圈内具有密集的基础设施网络,并以中心城市向周边地区有序延伸。

都市圈是区域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地域空间组织形式,是经济、社会共同作用的一种结果。当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市圈普遍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

都市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散功能。都市圈凭借其优越的交通和信息服务,成为大宗商品的交易地和进出区域货物的中转中心。伴随着商品流的集散,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也高速集散。生产要素的积聚,有利于在城市群内部形成协调有序、分工合理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减少产业雷同,避免盲目竞争和资源浪费。

2.服务功能。即都市圈所具有的为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商品和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提供全面、高效、便捷服务的能力。都市圈必然是一个服务中心,它拥有一套高效的服务系统,为自身企业服务,为周边地域服务。这些服务功能包括:(1)交通运输服务;(2)通信信息服务;(3)中介咨询服务;(4)市场设施服务;(5)金融服务。

3.辐射带动功能。随着城市群规模的扩大,产业的升级,效益的提高,技术进步的加快,创新能力的增强,必然对周边地区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中心城市极化作用将带动综合经济中心的形成,形成和发挥制造中心、贸易中心、交通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科技中心等多功能的综合经济中心的作用,成为本地区经济振兴的基地,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推广中心,带动区域经济腾飞的龙头。

4.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功能。杨建荣(1995年)认为,组建都市圈可以实现中国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多级带动,提高城市化的效率和经济增长的效益,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最佳结合点。都市圈充分发挥大中小城市的作用,使其合理分工、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和促进地区之间共同繁荣。

5.创新功能。即都市经济圈的制度创新能力。都市圈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必然聚集许多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不断推出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体制,转换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创新产生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创新功能是区域发展的动力。都市圈要发展,必须发挥综合创造能力,成为新观念、新思想的诞生地和新体制、新机制的发祥地。

(二)“非均衡发展”思想是都市经济圈形成的理论基础

非均衡发展,是指将有限的资源首先投向效益较高的区域和产业,以获得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带动其他区域、其他产业的发展战略。由于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和社会资源配置的非均匀性,存在经济发展的区域空间差异。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时提出了许多有关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理论,主要有增长极理论和区域经济梯度转移论。

增长极理论认为在某一特定的经济空间存在着若干经济中心或极,它会产生类似磁极作用的磁力场。增长极的形成是通过具有创新能力的主导企业在某些地区聚集而形成的一个集生产、科技、人才、金融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经济中心。增长极具有两方面的效应,一个是极化效应,即向心力,在极点地区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增强极点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另一个是扩散效应,即离心力,增长极的生产要素向外围转移,对周围地区产生辐射作用。

区域经济梯度转移论是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在一个大区域范围内,由于地理环境、发展条件、历史基础等原因,区际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客观上存在经济技术梯度。经济创新活动所包含的新兴产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管理方法的创建和运用首先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我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借鉴了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是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包括“先富带后富”“先沿海后内陆”和“三步走”等内容。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二、构建兰白都市经济圈的现实需要

不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中国范围内,都市圈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www.daowen.com)

(一)从世界范围来看

世界三大都市经济圈东京圈、巴黎圈和纽约圈的土地面积都不足各国国土面积的10%,但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10%(见表4),表现出强大的经济积聚力。每一个大都市圈的人口和GDP比重都数倍于其土地面积比重。最高的是纽约大都市圈,它以0.4%的国土面积创造出美国8.54%的GDP,21倍于国土面积比重;承载了7.3%的人口,19倍于国土面积比重。都市经济圈的巨大能量是各国其他经济体所无法比拟的。

世界三大都市圈各总量指标占全国的比重

(二)从国内来看

从国内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经济和人口集聚程度最高、对全国影响最大、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地区,是中国都市圈的代表(见图3)。

图3 我国三大都市圈主要经济指标及其在全国占比

未来20年将是中国城市化加速时期,三大都市圈集聚人力、资本、技术、资源等要素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将更加突出。根据改革开放30年来三大都市圈的经济发展趋势,到2020年三大都市圈的GDP将占到全国的近40%。

除此之外,东部、中部、西部的许多城市也纷纷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组建都市经济圈或城市群,如长株潭都市圈、大武汉都市圈、中原城市群、沈阳都市圈、太原都市圈、西咸一体化、乌昌一体化、大银川等等,这些都市圈或城市群有力地推动核心城市和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三)从甘肃来看

从甘肃的实际情况来看,改革开放后,甘肃在西北地区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区。1980年至2008年,内蒙古经济总量增长113倍,陕西增长72倍,新疆增长79倍,宁夏增长69倍,青海增长54倍,西藏增长46倍,而甘肃仅增长43倍,是整个西部地区增长最慢的省份,在全国仅比黑龙江高。2008年GDP排在贵州之后,仅高于海南、宁夏、青海、西藏。

甘肃省委省政府正是看到了甘肃、兰州发展严重滞后的不利形势,于2009年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要支持兰白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构建兰白都市经济圈,使之在全省经济发展中起到“中心带动”作用。

从甘肃发展来看,“撒胡椒面”式的平均用力是不行的,必须着力培育两三个增长极,举全省之力将增长极做大做强,增强它的吸引力和聚集力,然后再发挥这些核心城市强大的辐射扩散力,带动全省的发展。兰州地处甘肃中部,是全省唯一的大型城市,包括经济总量、创新能力、科技文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等要素在内的城市综合实力在全省具有绝对的优势,所以将以兰州为核心的兰白都市经济圈培育成增长极,带动全省发展是符合甘肃发展现状的。

(四)从兰州来看

从兰州来看,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名连年下滑:从2003年开始分别被南宁呼和浩特、乌鲁木齐、贵阳超越,2015年全国省会城市排名倒数第五,仅高于银川、海口西宁拉萨。全国294个城市中,兰州的综合竞争力从2002年的68位下滑到2014年的116位。

兰州已经处于一个“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要关头。此时,兰州必须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逐步缩小与兄弟城市之间的差距。制约兰州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城市发展空间受限。兰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土地资源稀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方式单一,经济结构简单。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结合全国主体功能区的设置,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坚定不移地走“出城入园、退二进三”的道路,必须严格遵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理念,在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和现代服务业三个方面做到率先发展。这就要求兰州要跳出兰州思考兰州、跳出兰州谋划兰州、跳出兰州发展兰州,在兰州主城区之外的广阔空间内合理布局产业、整合优势资源、合理分工、错位发展,实现兰州大发展。而构建以大兰州为核心的兰白都市经济圈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不二选择,所以构建兰白都市经济圈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