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日本雇佣方式多元化的特点及推动力量分析

日本雇佣方式多元化的特点及推动力量分析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对日本雇佣方式多元化发展历程和推动力量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一些特点:第一,日本雇佣方式多元化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来自国内经济形势的恶化和产业格局的调整。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认为,日本的雇佣方式多元化与欧美国家存在着重大区别,它们的制度背景、管理体制都有所不同,即使有全球化这样的共同国际背景也对二者有着不同的影响。

日本雇佣方式多元化的特点及推动力量分析

在对日本雇佣方式多元化发展历程和推动力量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一些特点:

第一,日本雇佣方式多元化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来自国内经济形势的恶化和产业格局的调整。应该说,日本经济形势的恶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包括石油危机的影响、与美国激烈的贸易矛盾、韩国和中国的不断追赶等方面的原因。而中国和美国则与之不同,前者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国内经济体制的改革,而后者则来自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带来的资本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在雇佣方式多元化的过程中,日本企业出现了明显的基于雇佣身份的员工分化。终身雇佣制作为日本企业的一项制度惯例对其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当日本企业开始大量地使用非典型雇佣时,为了避免非典型雇佣对企业重要员工造成过大的冲击,这些企业常常不会直接使用非典型员工来代替典型员工,而是常常在雇佣非典型员工的同时通过内部的人员配置、开设其他子公司和减少对典型员工的招聘数量来避免直接解雇典型员工。而在保持这两种雇佣制度并行的时候仍不可避免地在企业内部出现典型员工与非典型员工之间的雇佣歧视问题,虽然雇佣歧视或雇佣身份的分化在很多国家都存在,但日本的临时工与典型员工的工资差距在发达国家中是最大的。所以,如何处理好这两种并行的雇佣制度是很多日本企业在新的形势下所要面临的重要管理问题。中国的很多国有企业中也存在着明显的雇佣身份分化的问题,但它主要是由制度性因素引起的,二者在性质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第三,日本集体劳动关系体制的特殊作用。与欧美国家不同,日本的工会主要作用于企业内部而非产业层面,企业内工会成了企业与员工合作和沟通的重要体制,并且企业的管理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着比所有者更多的决策权,这些管理者很多时候也是从员工群体中晋升上来的,与员工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集体劳动关系上的特殊性使日本的企业、企业内工会与典型员工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很少出现像美国企业中存在的使用非典型员工来替代和解雇典型员工的情况。但另一方面,日本的企业内工会的主要成员和服务的对象都是企业中长期雇佣的典型员工,其与美国的工会一样主要以保障典型员工的利益为主,当企业开始大量使用非典型员工时,日本的企业内工会强化了企业中雇佣身份分化的情况。(www.daowen.com)

第四,日本企业集团内存在的雇佣策略外部延伸。与很多国家不同,日本大企业与长期合作的一些小厂商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和较为特殊的合作关系,大企业处于核心,这些小厂商则作为次一级的企业以一定的依附关系出现。核心企业有时会将一部分富余的员工转为这些小厂商的长期典型员工,这种方式是将其雇佣策略的外部化的压力转嫁给附属企业,避免直接解雇可能带来的对以长期雇佣为基础的管理方式和雇佣关系的负面影响。这实际上是其雇佣策略向企业外部的延伸,中国的一些国有企业在这一点上有与其相似的情况。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认为,日本的雇佣方式多元化与欧美国家存在着重大区别,它们的制度背景、管理体制都有所不同,即使有全球化这样的共同国际背景也对二者有着不同的影响。虽然日本和美国的雇佣方式多元化都是外因为主的转变,但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美国企业与日本企业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动选择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美国不仅积极地大量使用非典型雇佣方式,并且也在积极地将工厂从国内转向其他国家,出现了对现有的典型员工的替代与威胁;而日本的企业更加倾向于保留长期雇佣制度,将一些边缘性的工作转为非典型雇佣,但这些员工是作为对典型员工的补充而非替代,并且在海外建厂时也主要是将原工厂的边缘性工作进行转移,这也避免了对典型员工的威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