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雇佣方式多元化国别比较:美国与日本分析

雇佣方式多元化国别比较:美国与日本分析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雇佣方式多元化的历程,而同一时期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处于相似的雇佣格局演变的过程中。(一)国别比较对象的选择本书主要选择了美国和日本来进行分析,这两个国家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雇佣方式多元化。中国雇佣方式的多元化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发生的,为什么不选择具有同样转型特点的东欧国家作为比较对象?

雇佣方式多元化国别比较:美国与日本分析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雇佣方式多元化的历程,而同一时期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处于相似的雇佣格局演变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和这些国家一样,雇佣方式的整体格局从长期雇佣为主转变为多种雇佣方式并存,并且在雇佣格局中新增加的都是以短期雇佣为主要特征的非典型雇佣方式。这些相似的变化使我们需要探讨雇佣方式多元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有什么共性和差异的因素在起作用?为了能够确定这一点,我们需要选择比较的对象,并确定分析的框架

(一)国别比较对象的选择

本书主要选择了美国和日本来进行分析,这两个国家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雇佣方式多元化。我们认为,雇佣方式的多元化是在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共同作用下,政府、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互动所形成的,其中政府是劳动雇佣的规制者,企业和劳动者是雇佣方式的选择者,三者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企业的雇佣策略和社会的雇佣格局。美国与日本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及其影响是相似的,但其国内环境与行动者的行动方式存在较大的区别:影响美国雇佣方式多元化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产业关系系统的弱化,企业和劳动者之间是通过集体谈判来支撑长期雇佣方式的,这一点欧洲的一些国家与之有更大的相似性,所以可以把美国作为代表来进行分析;日本的劳动关系与美国有较大的区别,日本的企业与劳动者在组织层面具有很高的合作性,终身雇佣制正是以此作为基础的,因而日本企业在面对经济形势恶化和环境动态性提高时,对雇佣管理方式的调整与美国存在明显的区别。

中国的雇佣方式多元化具有更深的制度转型的背景,与美日两国有明显的差别,不过这两种雇佣方式转型代表了主要发达国家的情况,并且其中也存在着与中国相似的影响因素,所以本书选择这两个国家作为主要的分析和比较的对象。通过分析它们的内部变化机制与变化情况,探讨中国在这一过程中的特性。

中国雇佣方式的多元化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发生的,为什么不选择具有同样转型特点的东欧国家作为比较对象?原因在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转型方式和转型结果是不一样的,并且我们在比较雇佣方式多元化的过程中也希望能够发现俄罗斯等国家的企业雇佣管理方式和内部效率的变化,进而发现在新的雇佣格局中企业的雇佣策略和内部效率,而这些方面可以从日本和美国找到更多的借鉴。

(二)国别比较框架的设计

在对雇佣方式多元化发展的分析中,我们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两部分,即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环境中决定雇佣方式的相关主体带来的变化。

1.国际环境的分析(www.daowen.com)

国际环境对这些国家的影响是相似的,这些变化主要包括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广泛影响,从二战到20世纪70年代,在各国形成的长期雇佣体制,是当时的环境与各国内部的行动主体互相选择的结果,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国家都找到了企业内部效率提升的路径。但在70年代之后,国际环境的变化促使国内环境和相关主体发生变化:首先,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企业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成本竞争的压力,使企业组织必须提高自身的灵活性与降低成本,企业对非典型雇佣方式的需求开始增加;其次,新技术革命带来了技术的变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并进一步从技术上提高了全球化的程度,企业组织开始寻求新的雇佣政策来应对这些变化,这是企业面临的新的经济合理性的要求;最后,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政府的决策观,很多限制非典型雇佣方式的政策与法规被弱化,这些变化减少了非典型雇佣方式的使用限制,也减少了企业选择非典型雇佣方式时所面临的各种制度性压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环境因素对不同的国家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是有差别的。

2.国内环境的分析

在国内的环境中,需要考察的是影响雇佣变化的制度性因素和与之相关的行为主体。长期雇佣在整个雇佣格局中占据的主要地位是由许多制度性因素来支撑的,所以雇佣格局的多元化变迁中必然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但具体的制度性因素有哪些?如何产生影响?这些都会因为国家的不同而有差异,需要根据国家情境的差别进行具体分析。

3.环境中行为主体的分析

决定雇佣格局的主要行为主体包括政府、以企业为代表的各类组织和劳动者群体及其代表,这三方的互动构成了雇佣格局变化的基础:政府可以通过直接的行政控制和间接的立法等方式来规制雇佣方式的选择;企业作为雇佣政策的制定者,它通过选择适配的雇佣方式在经济合理性和社会合法性之间寻求平衡,它是雇佣方式直接的和主要的决定者;劳动者群体也是雇佣方式的选择者,只是其相对弱势的地位决定了大多数的劳动者都只能被动接受雇佣方式。在分析行为主体时,需要将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的外在影响及各行为主体行为的内在逻辑结合起来,以此来说明各个行为主体的选择对雇佣方式多元化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相同的环境对不同国家的行为主体的影响会存在差别,如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日本与美国在产业转移的目的与方式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别。因此,只有深入行为主体的内部才能准确把握其行为的逻辑,理解各国雇佣方式多元化发展的差异,我们将根据这一框架来分析这些国家内外部环境的差别以及各行为主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以此来对各国的雇佣方式多元化进行比较和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