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老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理论界、学术界、实际工作者就曾经对农业现代化问题作过广泛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可以说,因为各国的情况不同,各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不同,到目前为止,对农业现代化这个概念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解释。但是最本质的含义,就是现代要素对农业的投入。要理解农业现代化,就要把握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到底有什么区别。因为讲现代农业,是相对传统农业而言。农业现代化,就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的演进过程。
(一)抓住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农业是一个含有多个部门的大产业系统,既有种植业,也有畜牧业,还有水产业、林业等等,但是它的核心和支撑体系还是种植业,其基本特点就是绿色植物在人的劳动作用下,通过光合作用转化和储存太阳能的过程。正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奠定了农业的基础,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农业是一个生命体的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现代农业还是传统农业,它的本质没有变化。人类要依靠绿色植物,同时作用于绿色植物,让它有更高的效率去转化太阳能,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对比一下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大家就会感觉到,在传统农业的范畴之内,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传统农业中能量的转化和物质的循环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之内。所谓传统农业,包括耕地、播种、中耕除草、收获、消费、饲养畜禽等过程,最后人畜粪便、废弃物重新回到土地补充养分,保持土壤的肥力。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所获得的所有能源以及投入生产的各种各样的物质,都来自农业自身,它是一个封闭的循环圈,外部进入的只有太阳能。正因如此,它缺乏外部的投入和物质,所以农业的生产效率是比较低的,长期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第二个特点,就是传统农业中技术的进步主要依赖于劳动者经验的积累。一个新品种的形成,一种新工具的诞生,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要经过很多代人的经验、教训、总结,才能向前推进一小步。特别是优良品种的发现,往往是一种偶然,才能进行推广,所以传统农业的进步是非常缓慢的。但是,中国农业有7000年以上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化,为我们提供大量的、非常有价值的财富。所以我们说发展现代农业,一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向前推进的。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主要区别,主要有两个不同特征。第一个特征,在现代农业过程中,能量的转移和物质的循环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在农业中开始使用化石能源和矿物质肥料。化石能源如煤炭和天然气,矿物质肥料如氮、磷、钾。因此,增加了新的能源,增加了新的肥料,使得农业转化太阳能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第二个特征,就是农业科技的进步,主要是靠科技人员独立的研究和实验来获得。过去需要多少代人的积累,才能实现某个品种的变化、良种的选育和生产工具的革新。现在通过科学家独立的研究就能实现,大大地加快了科技进步的进程。一直到几十年前,我们的农业,尤其是大的品种,往往是自己选种。现在农民都知道每年的种子需要购买,因为那是专业化生产的良种。生产工具的进步更不用说了。我们国家小麦过去长期是一个短缺品种,这几年小麦产量迅猛增长,除了种子的进步、农艺的进步之外,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机械化的收割,现在小麦的机收率在90%以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就愿意种小麦了。所以,科技的进步对农业的发展意义非常大,要高度重视农业的科学研究和农技推广。
(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技术路径。传统农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为现代农业的?它在转变过程中遵循的主要技术路线是什么?具体的时间难以确定。但我们了解到,在英语词汇当中,“现代化”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80年代,是伴随工业革命产生的。有了工业革命之后,才能给农业提供现代的投入要素,因此农业现代化应该是产生在工业现代化之后。从目前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现代化国家来看,大致上可以说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农业开始逐步进入现代化的。但我国的这个进程比较晚,从能源转化和物质循环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国家利用化石能源和矿物质肥料,到现在也不超过100年。从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中国第一个兴办具有现代意义农场的人是清末民初的张謇,江苏南通人,他办了很多实业,如军工业、企业,也办了一个农场。这个农场在全中国第一次使用了用柴油带动的抽水机,第一次使用了肥田粉,也就是化肥。但张謇只是一个很小的个体,我国广泛使用化石能源和矿物质肥料,应该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即人民公社之后。所以对我们国家来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其实并不长。但目前在我国最先进的农业地区,所使用的生产工具和达到的生产水平,则进步得非常快。作为一个超大型的国有农业企业,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有一块稻田,面积达到1.6万亩,是30多个农户通过集中联片土地整理之后形成的。由于需要灌溉,稻田要求非常平整。他们平整田地所用的是激光平整仪,连美国人都赞叹不已。施肥、喷药也是飞机航空作业。任何人去看了之后,都会兴奋不已。(www.daowen.com)
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从进入起点,到后期发展,国情不同、资源禀赋不同,或者政策选择不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技术路线是有所区别的。区别在哪里?经济学中有一个理论,叫替代理论。就是说一个产业的发展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它一定有长板和短板,要用优势替代劣势,用长板替代短板。一个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它最高的那块板来决定,而是由最低的那块板来决定。想整体提高这个木桶装水的能力,就要把最低的那块板补齐补长。发展现代农业也是要解决农业的“短板”问题,在各国传统农业中,那块“短板”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如日本人多地少,他们搞现代农业的替代要素,一定是要让土地高效产出,就要使用化肥。而新大陆国家,人少地多,劳动力缺乏,所以他们选择的要素是能替代劳动力,就是使用农业机械来替代劳力。当然,随着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城镇化率的提高、科技的发展,不同类型国家农业现代化路径的趋同性也日益明显。美国现在有3亿多人,他们的人口剧增,不能单靠土地开发来解决,也要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的产量,需要良种、需要化肥。日本的城镇化也在不断推进,他们的农民数量在整个国家的比重已经降到4%左右,而这些农民70%以上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随着农村劳动力剧减、老龄化程度提高,他们也要寻找替代劳动力的要素,也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我国尽管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比较晚,但我们不必走前人的路子,机械化、化学化、良种化都用。
(三)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阶段性。一开始,几乎所有人都把农业现代化看作是一个物质和技术问题。主要由工业提供物质输入,如化肥、农药、薄膜等,以及提供耕、种、收等各种科学技术。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要让这些物质和技术的投入真正发挥作用,还至少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个是制度问题。大家都了解美国、欧盟、日本这三大现代农业地区,他们的农业制度是比较健全的,能够做到让农产品生产大体稳定,价格也在一个合理水平。重要的是他们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来保证农民的收入不低于其他的劳动者,这才让农民有积极性。这套制度的核心理念是要保护农民的利益,不让农民因为是农业生产者而吃亏。第二个就是培育能很好使用现代农业技术的经营主体和现代的农民合作组织。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讲过,所谓现代农业,就是把大工业所提供的现代物质要素,投入到农业过程之中;为了使现代要素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有配套的现代农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没有这样的农民,掌握不了最先进的技术。有了现代的物质和技术,有了现代的农民,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现代的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业中具有非常关键作用,这样能够让农民实现自我服务,解决大量单个农户解决不了、解决起来不经济的问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三化同步”是“十二五”的一个重大任务,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应该运用已有的经验,加深对农业现代化的理解和认识。从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应当从六个方面来协调和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第一,改善现代农业的生产条件。就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农田水利建设,补齐短板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今年以来的水旱灾害严重以及旱涝急转,再一次提醒我们,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没有充分保障的水利设施,要想获得好的收成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建设高产稳产的高质量农田,完善农田的水利设施,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设施农业。第二,改进生产工具。现代农业要向机械化方向发展,用机械代替人力畜力。第三,健全对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这包括实行直接补贴、实行最低粮食收购价政策、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科技进步、培养现代农民等。第四,加强农产品市场。这几年大家都有体会,仅仅猪肉价格,短短三年时间有四次大的起伏,这些都是经验教训。要深刻总结为什么短板没有补齐,就会导致猪肉价格大的波动?总体来讲就是市场体系建设不够,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第五,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在这方面,湖北通过抓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抓农产品转化增值,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经验。第六,培育现代农民和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上六点抓好了,就能大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