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时期农村政策框架体系的形成及成果

新时期农村政策框架体系的形成及成果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了一个适应我国发展阶段的新的农村政策框架体系。在当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为新时期农业农村政策的出台做了充分的铺垫。此后,每年的党中央、国务院的1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每个文件都既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又有所侧重,亮点频出。在这个文件中,出台了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这一重大政策。

新时期农村政策框架体系的形成及成果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了一个适应我国发展阶段的新的农村政策框架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局、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断深化对农村改革发展的认识、科学进行重大决策的结果。

党的十六大是一个重大转折,标志着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改革发展的大环境背景因此有了深刻的变化。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改变”,并首次明确要求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来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当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为新时期农业农村政策的出台做了充分的铺垫。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并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第一位的要求,将“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之一。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个中央1号文件,要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出台了降低农业税税率和实行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的“三补贴”政策,后来又加上了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成为农业“四补贴”。此后,每年的党中央、国务院的1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每个文件都既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又有所侧重,亮点频出。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在进行国际经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化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发展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2004年年底,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国家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统一了要加大对农业农村支持的思想和认识。2005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农村改革和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在这个文件中,出台了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这一重大政策。

2005年,中央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要求,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这次全会还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提了出来。2006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进行了专门部署。从2000年开始,我国就开始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并不断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进展。基于前几年的改革探索,这个文件提出了2006年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的这一重大政策,标志着在我国绵延了2600年的农业税寿终正寝,也标志着国家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www.daowen.com)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并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作为首位的问题,要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2007年的1号文件以建设现代农业为主题,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部署。这个文件出台了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这一重大政策,对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肯定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明确提出,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要求将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根本方法,要求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08年1号文件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主题,对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进行全面部署。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还专门就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布文件,要求用五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又一次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考虑到“三农”工作事关全局、农业农村发展又处于关键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了农村改革发展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和任务。这次会议全面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成就、肯定了农村改革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并警示性地提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次全会做出了这样的重大判断: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针对目前的新形势,会议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从体制机制创新、现代农业建设、农民收入增长、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只有稳定了农业农村,应对危机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有坚实的基础。中央1号文件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对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进行了部署。2009年,国务院还专门发出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有所养制度化的时代。

今年的1号文件继续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要求全党务必居安思危,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