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专储粮的吞吐调节机制影响有限

专储粮的吞吐调节机制影响有限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个原因是吞吐调节机制不健全。但在什么时候“吐”,以什么价格“吐”对市场没有交代。还没“吐”到市场上就早已被人吃掉了。而且市场9角一斤,先“吐”到8角多就够了,等市价降了,可再依次往下压。所以“吞”和“吐”不通过市场就等于是在粮食系统内部进行“黑箱作业”,这当然也就影响不了市场,这种吞吐机制实际上对市场价格就不起作用,能起到的作用是救灾救荒,备战备荒,只是在量上保证满足基本需求。

专储粮的吞吐调节机制影响有限

第三个原因是吞吐调节机制不健全。吞吐调节机制不健全不是单纯地讲有没有专项储备。重要的是这些专项储备到底产生了什么作用?1993年底粮食市价陡涨后,1994年,粮食的抛售数量是很大的,当时有很多指责:抛了这么多粮,粮价就是不降,是否储备部门没抛或内部自己“吃”掉了?应该说储备部门确实是抛了,那么如此这般道理何在呢?我认为原因之一是储备粮质量差。现在城镇居民收入提高,中等以上收入的居民基本不在国有粮店买粮吃,自由市场上小贩卖的粮食质量相对要好,因此抛售储备粮难以平抑市场价。就好比彩电涨价,你抛多少黑白电视机也没用,彩电该涨还是涨。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吞吐调节的机智不对头。我们经常说用保护价向农民收购,但这几年实际上很少用保护价来增加储备库存,很少在粮多的时候直接向农民收购转储,大量都是以前收的现在销不出去,粮食部门想办法把以前收的议价粮转为专储粮,库容没怎么动,市场上也没增加新的收购量。这种“吞”的方式怎么可能影响到市场粮价?同样,前几年粮食“吐”的也很多,有时一年“吐”300来亿斤粮食。但在什么时候“吐”,以什么价格“吐”对市场没有交代。那么市场也就不可能受这种“吐”的影响。而且在“吐”的方法上也存在很大问题。1994年长江以南地区玉米价格9角一斤,国家专储局从东北调进玉米到江南的抛售价是6角多一斤。一斤差价二角多,这么大的差价,造成谁拿这些粮,谁就可以得暴利,还怎么会让玉米顺利地“吐”到市场上去呢?还没“吐”到市场上就早已被人吃掉了。如果运用经济手段去影响粮食市场,应该是通过传媒告诉经营者和老百姓,政府的专储粮以什么价格运进来,运进多少,这才能起到平抑市价的作用。而且市场9角一斤,先“吐”到8角多就够了,等市价降了,可再依次往下压。如一下降到6角,其结果就一定是有权有势有关系的人拿走,由他们再去市场上谋高利。所以“吞”和“吐”不通过市场就等于是在粮食系统内部进行“黑箱作业”,这当然也就影响不了市场,这种吞吐机制实际上对市场价格就不起作用,能起到的作用是救灾救荒,备战备荒,只是在量上保证满足基本需求。(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