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部都市型地域城市化水平高,能耗指标低,CO2排放较少

东部都市型地域城市化水平高,能耗指标低,CO2排放较少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表明北京市社会城市化水平较高。表5-4东部都市型地域的城市化水平比较说明:单位GDP能耗指标为2011年数值。图5-18东部都市型地域CO2排放比较资料来源:笔者作成。

东部都市型地域城市化水平高,能耗指标低,CO2排放较少

(一)城市化特征比较

对于城市化的概念,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侧面有着不同的解释。人口学将其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地理学将其理解为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社会学则将其看成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经济学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综合上述,我们可以认为,城市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的过程,同时也是产业结构转变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还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引起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据此,我们可以分别从人口城市化水平、空间城市化水平、经济城市化水平、社会城市化水平等方面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这里拟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指标对北京、上海天津的城市化水平作简单比较(表5-4)。

1.人口城市化水平

人口城市化水平主要通过总人口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衡量。从表5-4可知,上海市的人口城市化水平最高,北京次之,与上海相差无几,天津较低。

2.空间城市化水平

空间城市化水平体现在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环境条件的不断提高等方面。北京市的建成区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居三市之首,仅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低于天津市;而天津因近几年发展较快,除了建成区面积低于上海外,其余都超出上海。

3.经济城市化水平

经济城市化水平主要体现在经济规模的大小、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从人均GDP来看,以天津的9.3万元为最高,北京和上海各为8.7万元和8.5万元;但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及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来看,以北京最高,分别达76.4%和76.5%;上海次之,分别为50.6%和60.4%,比北京低了16%~26%;天津最低,比北京低了近30%;单位GDP能耗指标以北京为最低,能源利用效率最高,上海居中,天津能源利用效率最低。

4.社会城市化水平

社会城市化水平体现在城市社会事业的完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在表5-4所列诸项指标中,北京市除了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比重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略低于天津外,其他如城镇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每万人拥有执业医师数及普通高校在校学生等指标均居首位,而上海和天津则互有高低。这表明北京市社会城市化水平较高。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以北京居首的指标较多,这反映了北京的综合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上海市与天津相比,互有高低,其特点是人口、经济规模较为突出,特别是第三产业比重较大;而天津市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仍处于实体经济比较突出的阶段。

表5-4 东部都市型地域的城市化水平比较(2012)

说明:单位GDP能耗指标为2011年数值。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

(二)CO2排放特征比较

在各类污染物中,CO2排放是比较特殊的。因为CO2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会使气候变暖上,而气候变暖问题的特点一是“看不见、摸不着”,不像二氧化硫等其他污染物那样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二是“很遥远”,对于目前为生计而忙碌的人来说,下一个世纪的事情似乎并不是那么紧迫。因此,人们对CO2排放的关心度似乎也较低。迄今为止对“节能减排”的重点还局限在二氧化硫、超氧化物歧化酶、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方面。

但是,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气候的频频出现,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这种局面已经并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政府已经向世界公开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CO2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表明中国走“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将碳排放强度(单位GDP的CO2排放)纳入“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并准备试行建立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将此目标落实在地方与行业的发展规划中。可以预见,CO2排放问题将成为今后应对环境问题的重要议题之一。因此,这也是本节仅选取CO2排放作为分析对象的理由。

人类要发展经济,就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目前世界消耗的能源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化石能源中所含的碳在利用过程中被释放到大气中并积累起来,其温室效应使得全球变暖,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尽量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从而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1.CO2排放总量及变化特征

根据前述方法对1995—2012年中国东部都市型地域各部门的化石能源起源的CO2排放量进行推算结果如图5-18所示。从中可以看出,三市的CO2排放量以上海居多,北京在2004年前略多于天津,但从2005年开始,天津已超过北京居第二位。这表明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加强的同时,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碳排放增加的负面效应。

图5-18 东部都市型地域CO2排放比较

资料来源:笔者作成。

从1995—2012年CO2排放的变化来看,除了个别年份比上一年有所减少外,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平均年增长速度以天津最高,达6.3%;上海次之,为4.5%;北京最低,仅有2.2%,不过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7.2%。如果分阶段来看,则出现一些差异:1995—2000年,北京、天津、上海和全国平均的年增长率分别为0.7%、1.6%、5.1%和1.5%,三市中只有北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天津略高,而上海则大大高于全国水平;2000—2010年间,北京、天津、上海和全国平均的年增长率分别为4.0%、8.0%、5.0%和10.3%,虽然三市均较全国平均水平低,但天津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北京和上海。(www.daowen.com)

2010年以后的两年间,三市的CO2排放年增长速度出现新的变化,2010—2012年年平均增长分别为北京-2.6%、天津9.7%、上海0.1%,只有天津仍保持高增长态势,北京和上海已出现或接近负增长。如果这两年分开来看,2010—2011年北京为负增长,2011—2012年上海为负增长。

2.CO2排放部门结构及变化特征

从CO2排放量的部门结构(表5-5)来看,三市均以发电、供热等能源转换部门的排出量最多,其次是工业部门,二者相加占到排放量的绝大部分。以2012年为例,三市能源转换部门CO2排放的比重以天津最高,达44.9%,不仅远高于北京的31.8%,也高于上海的37.0%,甚至高于全国平均的43.2%;工业部门占全市排出量的比重也以天津最高,达37.9%,不仅远高于北京的15.9%,也高于上海的27.6%,仅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9.5%);这两个部门相加,天津占总排放量的82.7%,上海占64.6%,北京最低也达到47.7%。而包括运输业、商业、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CO2排放比重则以北京最高,达34.1%,上海次之,为28.0%,而天津则只有10.0%,远低于上述两市,与全国平均水平(10.3%)持平。

从1995—2012年三市CO2排放的部门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三市的工业部门排放比重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有所不同,北京从42.0%降到15.9%,下降幅度最大,达26%;上海市从46.1%降到27.6%,下降18%,居其中;而天津市从47.3%下降到37.9%,下降幅度最小,只有9%,且从2004年(最低达34.5%)以后有所反弹。而能源转换部门的比重则呈现各不相同的特征,北京市略有上升,从29.5%上升到31.8%,上海市有所下降,从40.0%下降到37.0%,而天津市则大幅上升,从28.5%上升到44.9%,超过全国平均从33.9%上升到43.2%的趋势。

第三产业CO2排放的结构变化也各不相同,上海和北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北京从12.1%上升到34.1%,上海从7.8%上升到28.0%);而天津则几经反复,从1995年的16.5%,曾一度增加到2000年的19.1%,此后又下降,到2009年更降到历史最低的10.0%。

表5-5 转换部门分配前三市CO2排放结构比较(%)

资料来源:同表5-1,笔者作成。

3.人均CO2排放量及变化特征

从2012年的人均CO2排放量(表5-6)来看,以天津最高,达12.0 t-CO2/人,不仅远高于北京的5.0 t-CO2/人,也高于上海的8.9 t-CO2/人,比全国平均水平7.3 t-CO2/人也高出60%。

从1995—2012年这18年间的变化趋势来看,北京在2007年达到最高的6.5 t-CO2/人后开始下降,2012年下降到5 t-CO2/人以下;上海也在2007年达到峰值的11.09 t-CO2/人,以后开始连续下降至9 t-CO2/人以下;天津则有所不同,期间虽然也有个别年份出现下降,但大多数年份呈增加趋势,这种趋势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同,迄今还处在继续增加的态势中。

虽然三市的人均CO2排放量增长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增长6.5%),是全国人均增长率最低的三个省份,但从三市比较来看,增加最快的是天津(年均增长3.8%),其次是上海(年均增长1.3%),而北京是全国唯一一个负增长的省级行政区(年均下降0.8%)。

如将这一期间分为三段,即1995—2000年、2000—2005年和2005—2012年,人均排放量的增加呈现出先慢后快再慢的波动,即20世纪90年代较慢,而进入21世纪以后初期加快,后期又出现变慢的趋势。如上海的情况是分别增长1.7%、3.9%和-0.7%;天津则增长0.4%、8.1%和3.2%;北京增长-1.3%、2.9%和-2.9%。值得一提的是,天津CO2的人均排放量一路增加,2009年开始已经超过上海CO2的人均排放量。

4.单位GDP的CO2排放量及变化特征

如表5-6所示,2012年,三市每万元GDP产出排放的CO2数量虽都低于全国平均的2.18 t-CO2/万元,但三市中以天津最高(1.55 t-CO2/万元),北京最低(0.74 t-CO2/万元),上海居中(1.16 t-CO2/万元)。天津比北京高出1倍以上,比上海高出1/3以上。如果在相同产出的情况下碳排放越少越好,那么天津的碳排放效率最差。

从1995—2012年这18年间的变化情况来看,虽然都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北京最大(年均7.6%),天津次之(年均6.7%),上海较小(年均5.9%),下降幅度的差别也不是很大。如果分为1995—2000年、2000—2005年和2005—2012年三个阶段,北京(前期8.4%、中期5.9%和后期8.3%)和天津(前期8.7%、中期4.4%和后期7.0%)呈现出前期降幅大、中期降幅小、后期降幅又增大的特征,说明21世纪初期的碳排放效率改善速度放慢。上海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前期5.6%、中期5.9%和后期6.1%),呈现出一贯改善的特点。

表5-6 三市碳排放指标比较(能源转换分配前)

续表

资料来源:CO2排放数据同表5-4,能源消费、人口和GDP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各年版,其中GDP数据按2005年价格作了调整。

5.单位能源消费的CO2排放量及变化特征

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能源所产生的CO2排放量与能源消费结构有关,是衡量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一数值越低,说明含碳量较高的化石能源所占比重越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则越高;反之亦然。如表5-6所示,2012年三市单位能源消费的CO2排放量的差别相对于其他指标来说比较小,最低的是北京(1.43t-CO2/tce),上海次低(1.87 t-CO2/tce),天津最高(2.07 t-CO2/tce);1995—2012年的变化也不大,年平均下降率北京为2.0%,上海为1.1%,天津为0.8%,说明三市在通过能源转换减排方面在缓慢地取得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