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能源转换部门CO2排放特征分析及趋势

能源转换部门CO2排放特征分析及趋势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能源转换部门在我国CO2排放中的地位本书所指能源转换部门,特指大量排放CO2的发电和供热两个部门,其他如炼焦、炼油、制气等不包括在内。图3-49表示的是按照直接排放原则计算的能源转换部门在我国CO2排放量中所占比重的情况。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1980—2012年这30多年期间,能源转换部门的CO2排放比重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图3-54中国能源转换部门CO2排放强度的推移资料来源:笔者作成。

能源转换部门CO2排放特征分析及趋势

(一)能源转换部门在我国CO2排放中的地位

本书所指能源转换部门,特指大量排放CO2的发电和供热两个部门,其他如炼焦、炼油、制气等不包括在内。

图3-49表示的是按照直接排放原则计算的能源转换部门在我国CO2排放量中所占比重的情况。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1980—2012年这30多年期间,能源转换部门的CO2排放比重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1980年能源转换部门占我国CO2排放量的比重为22.3%,到2012年这一比重增加为47.8%,增加了一倍以上;而同期产业部门的CO2排放比重由61.2%下降为47.9%,下降了13%;生活部门比重下降更多,由16.4%下降到4.2%。当然,产业部门和生活部门的下降只是直接排放量的下降,并不是完全的、真正意义上的下降,这也正好印证了我国的电力化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一成果。

图3-49 能源转换部门在中国CO2排放中的比重

资料来源:笔者作成。

(二)能源转换部门CO2排放量的变化及其特征

1.能源转换部门是我国CO2排放量增加最快的部门

从我国能源转换部门CO2排放量的变化来看(图3-50),1980—2012年期间,除了1997年以外,一直是增加趋势,从3.1亿吨增加到40.5亿吨,增加了近12倍,年均增长率高达8.3%,这一比率不仅高于各部门的平均值,也高于所有其他部门,如果以1980年为基点来看,这一点就可以看得更清楚(图3-51)。

图3-50 能源转换部门CO2排放量的推移

资料来源:笔者作成。

图3-51 中国各部门CO2排放量推移的比较(1980年基准)

资料来源:笔者作成。(www.daowen.com)

2.能源转换部门的CO2排放量变化率差别很大

从图3-52可以看出,我国能源转换部门CO2排放量的变化率差别很大,最低的和最高的值分别为-3.5%和19.3%,相差约22%;研究对象期的33年内,多数年份的年增长率都高于5%,低于5%的只有7个年份,增加最剧烈的是2001—2003年和2008—2011年。如果以我国的五年计划为单位来看(图3-53),明显低于平均值(8.3%)的只有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六五”时期和90年代后期的“九五”时期,其他时期都接近(2005—2010年为8.0%)或超过平均值,特别是21世纪前五年的“十五”时期,年均增长率高达12.4%;进入“十二五规划期以来,年增长率并未见明显下降,2011—2012年的年增长率为8.4%,略高于平均值,甚至比“十一五”时期的8.0%还要高,可见能源转换部门的CO2减排工作压力十分巨大。

图3-52 各个年份能源转换部门CO2排放量年变化率的比较

资料来源:笔者作成。

图3-53 各个时期能源转换部门CO2排放量年增加率的比较(1980年基准)

资料来源:笔者作成。

(三)能源转换部门CO2排放强度的动态及其特征

图3-54表示的是能源转换部门CO2排放强度的推移情况。这里的经济数据采用的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增加值,并按照工业指数的不变值换算成2005年价格。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转换部门的CO2排放强度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从1980年的83.8 t-CO2/万元下降到2012年的34.3 t-CO2/万元,下降了59.41%,年均下降2.8%;期间下降速度也不均衡,1980—1988年呈连续下降态势,下降至第一个谷值63.6 t-CO2/万元;随后1989—1990年开始回升至第一个峰值68.9 t-CO2/万元;之后又开始下降,2001年降至第二个谷值37.5 t-CO2/万元;又经过五年的上升,至2006年出现第二个峰值41.0 t-CO2/万元;随后又开始下降至2012年的最低值34.3 t-CO2/万元。

图3-54 中国能源转换部门CO2排放强度的推移

资料来源:笔者作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