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特别我国在现阶段处于工业化时期,基本建设方面的任务十分繁重,来自建筑业的CO2排放在近20年来也呈现快速增加趋势。据报道,我国建筑物的平均寿命只有20年左右,比国外低了很多,这更加剧了建筑业低碳发展的压力。
(一)建筑业CO2排放的动态及其特征分析
1.建筑业CO2排放量的动态及其特征
图3-42是根据前述方法得出的我国建筑业CO2排放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1980—2012年我国建筑业CO2排放量从0.23亿吨增加到1.53亿吨,增长了5.64倍,年均增长6.1%,略高于全产业的6.0%。但在整个期间增加并不平衡,呈阶段性增加的态势。1980—1995年为低增长时期,年均增长仅2.1%,远低于全产业部门年均增长的5.5%;1995—2009年为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长9.2%,远高于平均水平的6.2%;2009—2012年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长高达12.2%,同样远高于全产业的平均增长率(7.5%)。由此可见,我国建筑业CO2排放呈方兴未艾之势,增长势头越来越猛。如果以大致10年分为一个间隔,分为1980—1990年、1990—2000年和2000—2012年三个阶段来看的话,年增长率分别为1.8%、6.5%和9.5%,逐渐递增的趋势也很明显。
图3-42 中国建筑业CO2排放量的推移
资料来源:笔者作成。
如果按照我国各个五年计划(规划)时期来划分阶段的话(图3-43),年增长率最高的是相当于“十一五”时期的2005—2010年,其次是“九五”和“十五”时期,其他时期增长率相对较低,在“七五”时期(1985—1990)甚至出现负增长。
图3-43 分阶段来看的建筑业CO2排放量的年变化率
资料来源:笔者作成。
2.建筑业CO2排放强度的动态及其特征
图3-44是建筑业CO2排放强度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CO2排放强度与其他产业一样,也是逐渐下降的。1980—2012年,我国建筑业CO2排放强度从2.24 t-CO2/万元下降到0.61 t-CO2/万元,下降幅度达73%,年均下降率为4%,高于全产业的3.5%。期间除了1981—1982年、1988—1989年、1995—1996年、2002—2004年和2008—2010年等几个时期有明显的上升外,其余时段基本上都是下降的。如果与我国的五年计划(规划)对应的时期来看(图3-45),1980—1995年的“六五”至“八五”时期是我国建筑业CO2排放强度比较顺利下降的时期,从最初的2.24 t-CO2/万元下降到0.66 t-CO2/万元,年平均下降率达7.8%,高于全产业平均的4.1%,而且下降幅度越来越大,三个时期分别为年率5.5%、7.3%和10.6%;之后的“九五”时期(1995—2000年)形势急转直下,由0.66 t-CO2/万元逆转上升为0.81 t-CO2/万元,年递增率达4.2%,与全产业的下降5.8%形成鲜明对照;“十五”时期以后CO2排放强度恢复下降,虽然下降也呈递进态势,但下降幅度大大小于1995年以前,“十五”(2000—2005年)和“十一五”时期(2005—2010年)的下降率分别为年率0.8%和1.7%;不过,“十二五”前两年(2010—2012年)的下降幅度有所加大,年下降率高达7.5%。
图3-44 中国建筑业CO2排放强度的推移
资料来源:笔者作成。
图3-45 分阶段来看的建筑业CO2排放强度的年变化率
资料来源:笔者作成。(www.daowen.com)
(二)影响建筑业CO2排放量变化的因素分析
1.建筑业CO2排放量变化的因素分析
(1)整个研究对象期的因素分解
图3-46是整个研究对象期的因素分解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CO2排放量的变化主要受产业规模因素的影响。在增加的1.21亿吨CO2排放量中,由于产业规模变动增加了1.26亿吨,占全部增加量的103.7%;与前述农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因素的负向驱动作用不同,建筑业的产业结构因素是正向驱动,而且驱动力较大,达0.15亿吨;能源转换因素虽然也是增排驱动,但驱动力不大,仅为0.03亿吨;能源效率因素是唯一的减排因素,减排量达0.23亿吨。
图3-46 中国建筑业CO2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1995—2012年累积计算)
资料来源:笔者作成。
(2)分阶段来看的因素分解
图3-47是分阶段来看的建筑业因素分解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产业规模因素在历个阶段都是增排驱动,且在历个五年计划中驱动力呈递进状态,在“十一五”时期(2005—2010年)达到高峰,增排驱动力高达0.52亿t-CO2,进入“十二五”时期(2010—2015年)后,其增排势头并未见减弱,2011—2012年两年的增排驱动力就达到0.24亿t-CO2,超过“九五”时期(1995—2000年),逼近“十五”时期(2000—2005年),已占到“十一五”时期的42.6%,如按此增长,很可能超过“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因素在“九五”时期还是负向驱动,2000年以后逆转为正向驱动,且驱动力与产业规模因素一样,也是越来越大,“十一五”时期达到0.16亿t-CO2,在“十二五”时期前两年仍然是增排驱动,且两年的驱动力已超过“十五”时期,但与“十一五”时期相比,似乎增排驱动力不是很强劲。令人欣慰的是,能源效率因素由最初的正向驱动转变为负向驱动,且负向驱动力越来越大,“十一五”时期达到最大的0.22亿t-CO2,“十二五”时期以来仍然延续着负向驱动的态势,且保持着较大的驱动力;从能源转换因素来看,1995—2005年期间几乎不起什么作用,而2005—2010年则大幅逆转,增排驱动达0.21亿t-CO2,不过近两年来大有好转,不仅转向减排驱动,而且驱动力达到0.18亿t-CO2,使得2010—2012年的减排因素由前几个阶段的一个增加到两个,从而使得这一阶段的CO2排放量的增加幅度缩小为0.04亿t-CO2。
2.建筑业CO2排放变强度化的因素分析
图3-47 分阶段来看的建筑业CO2排放量变化的因素分解
资料来源:笔者作成。
图3-48表示的是对1995—2012年建筑业CO2排放强度变化因素的分解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影响建筑业CO2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能源效率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而能源转换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产业结构因素在2004年以前基本上是下降驱动,2005年以后逆转为上升驱动,最终造成23.8 t-CO2/亿元的强度上升。能源效率因素对建筑业CO2排放强度的变化影响更为直接,在整个对象期内,除了2010年前后之外,能源效率因素与实际变化的推移趋势基本相似,变动频繁,很不稳定。1995—1996年有一个大的上升驱动,之后基本上是下降驱动,但下降幅度很不均匀,期间也有若干反复:刚开始时下降较缓慢,2004年以后下降幅度加大,直至2008年降至最低的-35.5 t-CO2/亿元,随后又略有上升,最终造成34.4 t-CO2/亿元的下降,是唯一的最终形成下降驱动的因素。虽然能源转换因素在整体CO2排放强度变化中的作用较小,但值得注意的是,2009—2010年期间突然上升驱动陡增,结果造成18.7 t-CO2/亿元的上升。
图3-48 建筑业CO2排放变强度化的因素分析
资料来源:笔者作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