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工业行业CO2排放强度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成果

工业行业CO2排放强度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成果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2010年我国工业部门的CO2排放强度一直在下降,其中能源效率因素起的作用最大,几乎与实绩变化的轨迹重合,贡献率高达99.8%;而能源转换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的驱动力则较小,期间的作用起伏也比较小,其中能源转换因素为强度上升驱动,产业结构因素为强度下降驱动。图3-22工业部门CO2排放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资料来源:笔者作成。

工业行业CO2排放强度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成果

分析方法与前述中国三次产业CO2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方法相同,将工业部门单位GDP的CO2排放量变化分解为能源转换因素、能源效率因素、产业结构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残差)等几项;分析中的数据来源与前述工业CO2排放总量变化的因素分解时一样,分别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各年版,其中经济数据都换算成2005年价格。

(一)工业总体的分析结果

首先来看工业部门总体的分析结果(图3-22)。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2010年我国工业部门的CO2排放强度一直在下降,其中能源效率因素起的作用最大,几乎与实绩变化的轨迹重合,贡献率高达99.8%;而能源转换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的驱动力则较小,期间的作用起伏也比较小,其中能源转换因素为强度上升驱动,产业结构因素为强度下降驱动。

图3-22 工业部门CO2排放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逐年累加)

资料来源:笔者作成。

(二)工业各行业的分析结果

1.整个期间的分析结果(图3-23)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能源效率因素是我国工业各行业CO2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这不仅因为所有行业的能源效率因素无一例外地都是下降驱动,而且几乎所有行业的能源效率因素都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其中驱动力较大的行业有化学、钢铁、建材和矿业等重型工业行业。

其次,能源转换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则各有正负,总体上的驱动力也较小。其中,能源转换因素中驱动力较大的行业是化学、能源加工钢铁、矿业和电力煤气,且均为上升驱动,产业结构因素中驱动力较大的行业是建材、有色金属、能源加工、钢铁和机械等,且多数为下降驱动,从而影响到图3-22中所述工业部门整体的趋势是前者为上升驱动,后者为下降驱动。(www.daowen.com)

图3-23 工业行业CO2排放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1995—2010)

资料来源:笔者作成。

2.分阶段的分析结果

从分阶段的情况来看(图3-24),能源效率因素自始至终是CO2排放强度下降的主导因素,所有行业在三个阶段都无一例外地是下降驱动,只不过各个行业在不同时期的驱动力大小有所不同:1995—2000年期间,能源效率因素驱动力最大的是化学工业,下降了1.09 t-CO2/万元,其次是机械的0.34 t-CO2/万元和钢铁的0.30 t-CO2/万元,其他行业都在0.30 t-CO2/万元以下;2000—2005年期间,能源效率因素驱动力最大的是钢铁工业,下降了0.61 t-CO2/万元,其次是化学的0.26 t-CO2/万元和矿业的0.22 t-CO2/万元,其他行业都在0.20 t-CO2/万元以下;2005—2010年期间,能源效率因素驱动力排在前列的是建材、化学和钢铁,分别下降了0.38 t-CO2/万元、0.37 t-CO2/万元和0.31 t-CO2/万元,其余行业都在0.14 t-CO2/万元以下。

图3-24 工业行业CO2排放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分阶段)

资料来源:笔者作成。

能源转换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的驱动方向参差不一。就产业结构因素而言,1995—2000年期间下降驱动力比较突出,钢铁下降了0.62 t-CO2/万元,建材下降了0.33 t-CO2/万元,其他行业的驱动力很少有超过0.1 t-CO2/万元以上的;2000—2005年期间,驱动力最为突出的是钢铁工业,上升了0.64 t-CO2/万元,而其他行业的驱动力大都在0.1 t-CO2/万元以下;2005—2010年期间,产业结构的影响力有所减弱,驱动力最大的是钢铁工业,下降了0.16 t-CO2/万元,其次是建材和有色金属,上升了0.1 t-CO2/万元,其他行业都不超过0.06 t-CO2/万元。

在能源转换因素中,1995—2000年期间上升驱动较强,主要上升驱动部门是化学、能源加工和电力煤气行业,不过总体上驱动力都不大,最大的能源加工行业也只有0.21 t-CO2/万元;其后的两个阶段能源转换因素几乎都没起什么作用,最大的驱动力也只在0.1 t-CO2/万元以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