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显优势的清洁能源,并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侧的智能化转型

显优势的清洁能源,并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侧的智能化转型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革命,给低碳转型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低碳转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是压力更是动力,是挑战更是机遇,不仅对个别相关产业是如此,对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做好低碳转型工作,先行者得先机。中国低碳转型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落实低碳转型政策的主要措施是在发电、输变电和用电领域推广具有明

显优势的清洁能源,并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侧的智能化转型

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革命,给低碳转型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果我们将二者结合得当,就会借着低碳转型的机遇顺利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中搭上顺风车,从而实现长久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根据历史经验来看,每一次大的危机都孕育着大的变革和机遇。目前,世界正处在一个向新能源、新产业、新生活方式过渡的转折点。低碳转型既可以节约能源,又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还能提高综合效率,因此,从长远来看,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走完了发达国家一两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但应该看到,我国目前的经济支柱产业基本都属于高能耗或高污染产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碳排放国家,无论是顺应国际潮流,还是出于环保容量的考虑,低碳发展都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最佳选择。

低碳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低碳发展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将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成为重塑世界的强大力量。我们既要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入手,转变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也要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在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全过程中寻求节能途径,推广节能技术;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等,把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方式的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方式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低碳转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是压力更是动力,是挑战更是机遇,不仅对个别相关产业是如此,对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做好低碳转型工作,先行者得先机。

简言之,为了实现低碳转型的目标,就要提高单位碳排放的生产率,就要创新,要有新的工艺技术、生产方法、运行机制,乃至制度安排,实际上这是人类社会一次重大的创新机遇。

中国低碳转型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碳转型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低碳转型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低碳发展之路不仅符合世界经济“低碳化”的发展趋势,也符合我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国正面临着利用全球经济低碳发展趋势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实力,培育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机遇。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最需要防范的就是少数地方和部门将经济增长和低碳转型“对立”起来。

低碳转型之所以能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原因就在于过去我们没有认识到温室气体也是一种污染物,从而认为不需要将其计入成本。而现在我们认识到温室气体对人类生存的危害,因此需要转变观念,建立一种新的机制将这种污染物造成的外部性内部化,从而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全球变暖问题。这就要考虑降低成本的问题。而如果要降低成本,就必须要形成一种新的机制,必须要搞技术创新,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这样就会有新的附加价值,就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经济增长就会获得新的动力,带来新的增长机会和机遇。

既然是一个机遇,就有抓住机遇的问题,谁走在前面,谁就可能抓住这个机遇,就可能占据制高点;谁能先抓住机遇,谁就有可能赢得先机。

当前美国、日本、西欧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着力谋划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纷纷出台绿色新政,提出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力求在下一轮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在经济增长当中的杠杆作用,加快经济发展,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制于人。

(二)低碳转型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国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抓手

低碳转型可以为许多产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甚至形成全新的产业领域。这些产业是网罗性的,既包括新兴的产业,如环保产业、清洁能源、电动汽车、节能服务行业等,也包括电力、轻工、制药、仪器仪表、家电、造纸、照明等传统行业。下面仅举数例作一简要说明。

1.新能源产业

世界自然基金会预计,到2020年全球新能源产业销售额将突破1.6万亿欧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产业。目前,我国已在部分传统产业的节能环保技术上取得竞争优势,在部分新能源领域甚至扮演领先者的角色。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统计,按照新能源产业年度销售额排名,中国位居第四;按销售额在GDP中占比排名,中国位居第六。[45]这些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未来,预计国家将继续推出一系列新政,着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使之在2020年前成为国民经济的又一支柱产业,成为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在这场竞争中,中国有不少的有利条件,比如在节能环保新能源发展的环境中,我们具备了比较好的基础,比如电动汽车,有些技术已经相当不错了,有些可以说是在全球范围内是领先的,或者有领先的可能。

2.仪器仪表行业

在仪器设备制造方面,由于只有对能源进行精确采集、计量与实时监控、分析,并对负荷进行控制,才能达到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因此电工仪器仪表,尤其是高智能、网络化、可靠性强的电能计量仪表及用电自动化管理系统产品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环保监测领域,仪器仪表大有作为,正是大上的时候;国家更加注重民生领域如食品药品安全、节能减排等,为仪器仪表行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新能源如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低热发电等,智能电网建设,都有仪器仪表产业的机遇。所以仪表行业正处于整体实力还比较弱的情况,要注重自己产品实力的提升。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是产品的智能化。因为智能化产业既是无碳经济,又是先进的技术,符合目前的整体经济发展方向。而我国智能化领域最薄弱、最需要发展的是仪器、仪表、传感器等基础产业。所以,2010年的仪表行业要在节能减排的低碳行业分得一杯羹,必当要提升自己的产品实力。[46]

3.电力行业

目前全球在发电和送电过程中的能源损耗占到全球能源需求的四分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以新型高能效发电厂替代低效能的发电厂,相当于把全球2020年的能源需求每天减少600万桶。[47]

低碳转型政策的实施,能够推动电力装备制造业向着高参数、大容量、清洁高效的领域发展。落实低碳转型政策的主要措施是在发电、输变电和用电领域推广具有明显节能减排效果的先进电力设备。我国在输配电环节的损耗高出发达国家大约3%,节能潜力巨大,有望迎来市场机遇,推动产业升级。

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中,与节能减碳密切相关的领域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发电侧,包括发电机组空冷设备、低温余热发电设备、循环流化床锅炉、厂用电节能设备;二是输变电侧一次领域,包括输电网动态无功补偿设备(SVC)、封闭式组合电器(GIS)、非晶合金变压器;三是输变电侧二次领域,包括电力市场运营系统、节能调度等。

未来国内电力行业转型的主要途径为:大力发展特高压电网;加强现有电厂设备改造,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积极鼓励新能源开发利用。电气设备将在“发、送、配、用”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电力设备行业中新能源设备、电力节能设备等行业都将在低碳转型中受益,例如风电设备制造也是一个重要的生长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热点,在国家政策法规的大力扶持下,风电成为最大受益者,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在政策和利益的双重驱动下,国内风电行业将超常规发展,庞大的市场需求拉动风电设备制造商迅速崛起。

4.住宅和商业建筑

实施低碳建筑,具体办法是在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设计,如朝向、通风性能;在屋面、墙体、门窗等建筑外围护结构上使用具有隔热和保温性能的材料;在空调等建筑暖通设备上尽量使用能耗低的产品,同时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资源。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迅速增加,家庭和非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费将以每年近5%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将翻一番。如果全世界在房屋建筑过程中采用先进的隔热标准、安装节能型取暖和制冷设备,这将相当于把全球2020年的能源需求每天减少400万桶[48]

麦肯锡全球学会(Mc Kinsey Global Institute)会长戴安娜·法罗认为,低碳转型对中国来说最大的机遇在中国的工业部门。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在能源方面的需求占世界总需求的三分之一,而中国将近一半的能源需求来自工业部门。由于中国相对来说处于工业发展的早期,中国在能源生产力方面具有实现蛙跳式超越其他发达国家的绝好机遇。中国应采用最前沿的节能技术,例如回收利用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全球范围内开展此项工作将相当于把全球2020年的能源需求每天减少600万桶。[49]

(三)低碳转型是我国政府和企业投资支持的重要方向

我国政府对低碳转型十分重视,从“十一五”开始,即通过超常规的政策安排来推动低碳经济的跨越性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在资金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由于中国的环境拐点尚未来临,未来各级政府对环境质量会更加重视,这意味着环保产业的发展将处于高速成长期。而环境拐点的到来往往伴随着环保投资的高峰期,是环保相关建设、设备和工程施工市场最旺盛的阶段。包括技术资金在内的更多资源将会投入到低碳减排领域。(www.daowen.com)

以电力行业为例,虽然大量中小型火电厂面临关、停、并、闭的局面,但《新能源发展振兴规划(草案)》也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发电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15%(含水电为35%)”,这表明,以核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面临巨大机遇。而在电力输送环节,电网方面的建设是我国过去投入的薄弱环节,将来智能电网的大力建设将大大降低输电耗损,从而提高电力使用的效率,其中涉及大量输变电站的建设、改造,新型非晶变压系统、超大功率高压变频系统等等将受益其中。

在终端使用环节,国家早已经开始实施节能灯补贴政策,同时新型节能照明光源LED,大有逐步发展成为主流照明光源之一的趋势,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也正在向国际接轨。

汽车和建筑两个行业也同样有发展机遇。目前以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开发与应用,这也将为国内汽车产业带来一次大机遇。建筑方面,像节能玻璃、建筑智能化工程、智能化大厦节能技术和大厦储冰空调系统等,都受到了行业的关注。

“十八大”以来,节能低碳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例如,针对内需不足的情况,国家在2013年5月安排265亿元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产品以刺激消费,补贴的范围和金额都远大于以往的节能家电补贴活动。其中,作为新能源的典型代表,太阳能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首次纳入补贴范畴,且扶持力度较大。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早已成为“十二五”的重中之重,在国家保障房建设和可再生能源示范市县等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或将催生太阳能热水工程“千亿”市场。

另外,“十二五”期间也是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关键时期,废旧家电的回收处理也被再次提上日程。伴随着家电报废高峰期的来临,建立一条完善的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的绿色产业链势在必行

当然,除了政策拉动市场外,更有赖于产品结构的技术创新、产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在厂商们的大力推动下,变频空调、滚筒洗衣机、大容量冰箱、智能电视、冷凝式热水器、变频微波炉等一系列节能型产品已渐成消费主流。

据专家估算,“十二五”期间,中国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领域中将投资8万亿元。而这8万亿元的投资又可带动多少其上下游的投资机会,以及产生多么巨大的回报,将不容小觑。对家电产业来说,在宏观经济楼市调控、低碳环保等压力之下,技术创新、升级转型也将是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符合产业提升的硬道理,后续政府在节能环保相关领域的法规、税收、财政等政策导向更值得家电企业继续关注。

近年来,国家突出强调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倡导发展绿色、环保、再生能源、新材料、循环利用、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新型业务。家电行业中,空调一直被认为是“耗能大户”,国家节能减排指标给暖通空调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巨大的建筑设计市场潜力为行业带来发展契机。随着节能减排不断深入发展,空调节能技术的升级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可以预见,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重点投入,我国技术进步的速度将显著加快,成本将大幅降低,比如近年来光伏发电的成本,由于技术进步而迅速降低,从而增强我国新兴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有学者指出,中国经济面临四大转型,即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从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化主导转型、从私人产品供给向公共产品供给转型,以及低碳经济转型。迟福林表示,官方此前提出将在2011至2015年十二五期间最低投入2.2万亿元人民币以降低碳排放强度,而实际投入很可能远不止这个数字,由此低碳经济将成为未来五年中国新的重大投资领域。[50]

(四)低碳转型能够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我国的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可以为诸多减排新技术提供商业化、市场化的前提条件。一项好的技术,市场推广需要回收成本,中国是最好的地区,所以国际上减排方面的新技术,拿到中国来是不会吃亏的,会有很好的盈利前景。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思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碳排放的后一轮领导者,中国不能依赖不断扩大出口的市场,出口增速不会像以前那么快,像碳排放削减的模式可以引进国内消费。[51]

中国将成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有关统计显示,2008年中国提供的CO2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52]

(五)低碳转型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竞争力的增强

从国际看,围绕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博弈更加激烈。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开征碳税并计划实施碳关税,绿色贸易壁垒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不少发达国家大幅增加投入,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等领域创新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提高碳排放生产率的竞争,将改变已有的竞争优势和资源配置格局,在碳排放总额受限且可交易的条件下,实际碳排放将更多地向碳排放生产率高的地区和企业倾斜,因为它有更高的生产率。碳排放生产率高的地区和企业,将赢得新的竞争优势,占得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一场竞争,这场竞争是创新的竞争,有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地区、一部分国家实际上能赢得新的竞争优势。

(六)低碳转型能够促进全民意识的改变

意识决定行动,意识总是先于行动。低碳转型能否成功,说到底是人的因素,是人的观念转变和意识升华。低碳转型需要观念重构,因为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骄人业绩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使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转型的必要。在当前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一个观念的调整或者转变,不能把节能减碳仅仅看成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情、是消极的因素、是一个负担,我们应当把它看成重大的机遇、一个竞争,如果你不做,别人会比你做得更好,你在竞争中便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因此,必须深刻认识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牢固树立低碳意识。只有当全社会都树立起低碳意识,全民节能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各方面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才能真正实现低碳转型的目标。当前的资源与环境危机,使越来越多人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局限性和脆弱性,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中国经济再不转型将丧失以往的优势,难以持续快速平稳发展。我们不仅需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把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和企业升级为低消耗、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和企业,还需要积极开发新技术、新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具有全局意义的新的支柱产业,抢占经济发展的新高地。转变观念的重点是对政府施政目标和手段的反思和重构,我们要以民生取向代替GDP至上,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代替唯速度观,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无形之手”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不是用“有形之手”包办一切。[53]

应该看到,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同点在于,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发达国家已经整体进入了后物质主义社会,社会的主体价值观已经发生转变,并且呈现出很大的同向性。对于建设低碳社会,它们已经有比较强的民意基础。例如,据一项调查表明,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超过半数的民众认为全球变暖是一个严重问题,在日本这一比例达到73%,即使是对建设低碳社会不积极的美国,这一比例也有42%。在所有受访国家中,中国的这一比例最低,只有24%。[54]事实上,很多人对于低碳经济、低碳社会还非常陌生,他们最关心的是现实的物质利益,拜金主义、消费主义正在中国盛行。在此背景下,要以建设低碳社会为中心并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观非常困难。因此,要对全社会包括下一代人进行教育,使之形成一致的、有效的、符合低碳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让全民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把减少CO2排放实实在在地带入我们的生活。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七)低碳转型能够促进技术创新

在低碳转型发展的初期,部分地区和企业可能面临减排成本上升的压力,但是只要技术进步发生作用,减排成本将逐步降低,也可能出现排放成本降低的情景。如最近有些电动汽车,每公里的成本实际上比汽油机的成本低,而它的减排效果也非常好。因此减排和降低成本是可以并存的。

从中长期看,只要有适合的战略、政策和机制,在实现减排目标的同时,增长速度不减缓、增长规模不缩减、增长质量更高的目标也是可以达到的,也就是说完全可以争取减排与增长双赢,对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来讲,由于排放权配额较高,排放成本通常更低,所以可通过排放权交易获益。我们应该重视并且抓住当前减排这样一个机遇,利用好中国有的或者我们将来可以创造出的一系列有利条件,积极推进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包括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加快形成减排领域的新的竞争优势,争取走出一条减排与增长双赢的新型工业化、现代化道路。

(八)低碳转型给我国城市化带来机遇[55]

与工业化同时进行的是我国的城市化。城市化程度是经济由贫困向中等收入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发展过程。目前,世界有大约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主流城市的能耗通常占世界总耗能的60%~80%,所以城市是低碳转型的关键。我们不能延缓城市化进程,但是可以把城市化进程作为节能减排的重大机遇,重要的是现在如何改变、如何行动,避免基础设施“锁定”。事实上,通过更合理的城市规划、绿色工业、节能建筑和分布式能源等,城市化进程也能成为一个节能减排的重要机遇。

在城市规划方面,目前国内城市规划体系是由2008年1月开始执行的《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技术规范构成,其中大部分的技术规范还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台的,难以适应目前人口流动、生活水平、经济规模和资源环境,尤其是节能减排约束等新形势。今后在城市规划方面应该尽量加入低碳细节,更多考虑节能基础设施,比如专用的自行车道。需要通过重新设定一系列低碳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包括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明确城市低碳发展的目标和确立政府低碳管理的实施准则,来指导低碳城市的设计和建设,并且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实现制度上的保障。

在建筑节能方面,目前国内城市建筑的运行能耗占城市能耗的2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普遍存在能耗高、效率低(如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在同样气候条件下比发达国家高3倍以上)、保温隔热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推广绿色低碳建筑,从建筑设计到运行使用的全寿命期间,最大限度节能减排是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中国的城市建设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基本上是一个增量市场,建筑节能是城市化进程给中国整体节能提供的一个最好的机会,不能错过。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房地产商为节约投资,可能不会遵守建筑节能标准。能源审计是有效监管的基础,因此,节能建筑的真正落实还需要严格的监管和能源审计。

低碳城市化进程的另一个方面是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其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用户侧小型天然气冷热电一体化,它的综合能源效率能够达70%以上;二是分布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后者可以与节能建筑一起来进行;三是利用工业余热等进行发电。这些分布式的能源利用可以替代或减少不可再生且污染严重的煤炭消费,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目前分布式能源多是自用,如社区、开发区、偏远地区,且价格偏高。阶梯电价会有作用,但目前不明显,电网公司也没有动力对电力高买低卖支持分布式能源,这是目前分布式能源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因此配套的电价政策或补贴是目前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