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及应对问题属于当今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当今世界,应对全球变暖已经引发了全球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潮流,中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变暖带来的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从而采取一系列行动和积极的应对措施,谋求转型发展。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真正意义上的转型有三次。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第二次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一个异常关键的转型期,转型的重点集中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因为经济增长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靠增加更多的资源投入来获取经济的外延或粗放增长,另一个是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来获取经济的内涵或集约增长。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沿用靠投入来增长的方式,这种增长方式造成很严重的问题,以致到了“文化大革命”后期经济和社会处于崩溃的边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突出的任务。
198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已经提出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十条方针。“九五”(1996—2000)计划时期,中央就明确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五”(2001—2005)计划又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升级规定为五年经济发展的主线;“十一五”(2006—2010)规划更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这一时期的战略重点。今后5~10年,我国将处在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关键阶段。这一次转型与改革,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点,并将对我国后10~3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28]。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必须实现多方位的转型,主要包括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型,由出口导向向内需导向的转型,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由中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等。
由此可见,低碳转型是这种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未来中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9]因为长期以来的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给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资源与环境压力。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时期,今后必将面临资源能源需求量持续上升的问题,而这又必将带来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高强度的温室气体排放给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传统的高碳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社会目标的要求,必须从根本上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坚定不移地实行节能减排,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否则就不能顺利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发展。(www.daowen.com)
应对气候变化不仅关系人类未来,也深刻影响着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低碳减排是全球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低碳转型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低碳发展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驱动力。而当今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正在进行着一场“低碳”大战。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能源、产业、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一场低碳经济的争夺战正逼近中国。
正因为我国有如此大的压力和危机,我们更应该在挑战面前变压力为动力,变危机为机遇,深刻认识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积极开展低碳转型,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我们将会在国际社会低碳转型的竞争中被时代的浪潮抛弃,使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
毋庸置疑,中国的低碳转型,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将为国内发展奠定基础,而且将大幅减少碳排放量,从而对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具有深远意义。
在低碳转型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方面,人们通常会担心低碳减排会增加经济增长的成本,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制约。这种看法不能说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但是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这种看法是片面和短视的,减排对人类社会提出的真正挑战是,以同样数量的碳排放实现更多的产出,或者说以同样数量的产出,我们需要用更少的碳排放。[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