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当前在政策的科学制定与合理执行方面还有不少问题,有的给经济正常运行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一是一些政策内容难落地,应加强统筹协调完善相关措施。有的是政策之间相互“打架”,比如2017年有关部门出台指导意见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但执行时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法规存在直接冲突,让事业单位领导和科研人员存在较多顾虑。有的是文件缺乏配套细则,比如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隐形风险的意见明确提出,对必要的在建项目给予支持,但没有哪个权威部门对“必要在建项目”的范围、划分时点、标准、后续融资模式等给予具体说明,地方政府和银行就不敢再做了,导致不少“半拉子”工程。大家建议,新政策出台前应做好与既有政策的相容性检查,进行必要的修订废止,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及时制定配套办法,形成政策合力。
二是一些政策调整“急转弯”,应做好预期引导保持连续稳定。不少企业反映,一些政策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引发市场剧烈震动。几位企业负责人和全国工商联的同志反映,由于光伏某“新政”出台前毫无征兆,造成企业措手不及,很多在建项目投资打了水漂。汽车工业协会反映,有些地方制定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政策,没有给企业留出必要的升级改造准备时间,一方面造成很多企业无车可卖,另一方面导致标准切换节点前大量“老车”被“甩库”销售,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大家建议,新的政策出台应严格遵循有关决策程序,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留出适当过渡期,以便相关主体充分消化缓冲。(www.daowen.com)
三是一些政策执行“一刀切”,应坚持实事求是精准施策。许多同志表示,近几年在财政、金融、环保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严监管政策,其防范化解风险、推动绿色发展等出发点是好的,但具体执行中存在简单化、机械化的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为求免责自保还层层加码、过度从严。全国工商联反映,在环保督察中有些地方为了达标,对涉及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企业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先关停。有纺织企业提出,现在一提印染,基本不给环评,即使改造升级也不行。一些地方反映,当地不少养殖户、养殖企业在环保督察中被取缔了,影响农民增收,群众意见很大。有投资公司反映,在一些P2P风险高发地区,对名字中带有“投资”“基金”等字样的企业全部暂停注册,这种政策加码“误伤”了很多合法合规的风投、私募公司。大家建议,要实施差异化、精细化监管,避免监管叠加共振,对一些错误做法及时纠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