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期以来,围绕我国赤字率是否突破3%存在较大争论,主张突破者认为我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势在必行,3%不是真正的国际警戒线,没有必要死守。反对者关注我国实际赤字和债务状况,认为实际赤字远超3%。
根据财政部门数据,2017年我国一般财政收入总量18.27万亿,支出总量20.33万亿,赤字2.38万亿,赤字率2.88%。一些国际机构和专家运用“增扩赤字”或“全口径财政赤字”概念,将专项建设基金、城投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等纳入赤字,据此认为我国赤字率远超3%,甚至达到10%以上。这些结论显然混淆了赤字与债务、债务与或有债务。一是3%赤字率是指经常预算赤字率,不包括资本预算赤字。地方专项债券等不应计入,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等也都如此。二是债务本身不是赤字、只是弥补赤字的手段。赤字是收支差额,以往结存收入和发债都是弥补赤字的手段。三是或有债务不是政府直接债务,只能按概率计入。世界银行对此有专门区分。地方置换债券属于地方政府代平台发行,偿还主体为平台,不应直接计入财政统计,鉴于政府的担保或道义责任,可按一定代偿率计入或有债务。PPP和政府引导基金具有政府背景,且普遍存在“名股实债”问题,也可作为或有债务。但无论如何,没有任何道理计入一般预算赤字率。
实际赤字率关系政府杠杆率。实际上,我国债务负担率并没有像一些机构和专家估算的50%—60%那么高。2017年我国政府债务29.95万亿,直接债务负担率36.2%,处在安全范围。当前我国潜在增长率6.5%左右,物价上涨率3%,名义经济增长率9%左右。如果坚持稳杠杆,政府杠杆率控制在目前的44%左右,近期赤字率可按贴近3%掌握。(www.daowen.com)
如果考虑到未来面临的养老金缺口,债务负担率上升不可避免。同时,结构性去杠杆也是有升有降的过程,需要政府杠杆率适当上升来置换部分由企业承担的准公共服务,以及对中央政府杠杆率和地方政府杠杆率进行适当转换,需要也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政府杠杆率上升。如果2035年前后控制在60%左右,每年预留1个百分点的上升空间,则赤字率可以进一步上升。研究表明,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有可能从目前的6.5%左右下降到2035年前后的5%左右,合意的物价上涨率从2.5%下降到2%之内,赤字率还可略超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