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学生先进榜样对青年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容易被广大学生普遍认同,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教育大学生,具有亲切感和说服力。这些榜样没有高不可攀或是相当遥远的距离感,这种可望又可即的榜样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曾有学者对大学生进行了一项“榜样类型的认可度”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大公无私”“带病工作”“无私奉献”这样的榜样认可度只有18.5%,对其他媒体宣传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认可度为21.3%,而对身边的大学生先进典型的认可度达到了60.2%。这说明传统印象中的榜样,虽然体现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但总让人感觉这样的榜样太过完美,远离了现实生活,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之更多的是赞誉,但不太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去学习和效仿。而身边的榜样虽然并非完美无瑕,却会给大学生一种真实感,能够在思想和情感上产生共鸣,引起正面的同群效应。这种内心深处的认同、赞赏和崇拜,更能使其付诸行动,学习这些身边的榜样,真正达到榜样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大学生榜样是选拔出来的在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具备优秀品质、特殊才能或做出突出成绩的好学生,他们身上的人格魅力和日常言行等方面都体现出正确的价值观。学生之所以要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就是因为这些身边榜样的先进事迹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是先从认知、认同开始的,也就是在对先进事迹有一定理解的前提下,从认知层面产生的认可和赞同;经过对身边榜样充分了解后,对其事迹产生肯定、喜欢和赞誉,对其逐渐上升为“情感认同”;最后达到不仅认知和情感上接受榜样,而且还转化成实际行动,向榜样学习,这就达到了“行为认同”阶段,进而会对身边榜样身上所体现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产生一种“价值认同”。在向榜样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客体会逐渐地树立起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实现榜样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实际效果。(www.daowen.com)
(三)有利于促进榜样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角色的转换和共同进步
曾有学者在一项“先进典型影响力”的调查中发现,有83.5%的同学选择了“自己很容易受身边大学生先进典型的影响”,有14.4%的同学选择了“容易受社会上其他类型的先进典型影响”,仅有2.1%的同学选择“自己不容易受到先进典型的影响”。这项调查数据表明,在校大学生更容易受身边的榜样影响。大学生先进典型的事迹更具有真实性、鲜活性、可及性,更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他们年龄相仿,所处外部条件和环境相近,更容易效仿和学习,进而促进了榜样教育客体——普通同学向榜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榜样教育客体向主体角色的转换。
曾有学者对先进典型同学群体进行了一项“成为先进典型后给自己带来哪些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91.4%的同学选择“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同学做好榜样”。这项调查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同学成为先进典型后,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在各方面做得更好,维护自己榜样的形象。实际上这也是调动了榜样教育主体——先进典型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榜样教育主体向教育客体角色的转换,使其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进步得更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