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着怎样的历史重大贡献呢

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着怎样的历史重大贡献呢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共产党宣言》发表100多年来,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一些国家革命的胜利,都证明了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是能够成功的。再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框架和体系最终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着怎样的历史重大贡献呢

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共产党宣言》发表100多年来,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一些国家革命的胜利,都证明了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是能够成功的。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虽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但总的说来在理论上很不成熟,在实践上多有失误,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标识,除了在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政治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外,还必须具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三个特征。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中经列宁,到斯大林毛泽东的实践运用,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生产资料公有制越大越纯越好,计划经济越集中越统一越好,按劳分配越平均越好。并且认为,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固定不变的统一模式,谁动摇了其中一项,谁就被指控为修正主义或资本主义,谁就是社会主义的叛徒。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历史的发展,社会主义的传统模式在各国的实践中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困难。从50年代起,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就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探索,但未能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六七十年代,我国发生了为期10年的“文革”灾难,使得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人冷静下来,对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进行反思。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和深入,再加上东欧和苏联的剧变,社会主义的传统模式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冲击和挑战。于是,在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和文明开放的世界大潮面前,党内外、国内外对社会主义产生了种种疑虑、困惑和责难。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以来,他一面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作出全新思考,一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求。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基本形成。再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框架和体系最终形成。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这一理论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www.daowen.com)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下子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