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还是就业,原本是大学本科毕业生所面临的一个简单选择,但在巨大的就业压力和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却成了“鱼与熊掌”一样的两难选择。
其实,这是一个相对片面的结论。因为但凡看得上的好工作,学历的要求都会是研究生及以上。在人才济济的今天,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现象在各级公务员考试及事业单位尤其是高校或者研究机构招聘时尤其明显。这些单位是公认的就业“优质资源”,在这些单位面前,研究生学历是最起码的要求。
无论是考研、考公务员还是就业,首先都要从自身情况出发,理性地选择,而不要盲目去跟风。比如考研之前要了解自己考研的目的,是因为就业困难想考研,还是想要高的学历而考研,或者是其他原因。如果想要通过考研逃避就业压力,这是不现实的。如果决定要考研,那么首先要对考研的各个流程熟练掌握。
考研五步骤:
第一步:选专业。在报考阶段,首先应该按照社会上的一些评价以及招考人数、录取难度等标准,理性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第二步:择学校。确定报考专业之后,就需要确定报考单位。考生到底如何确定报考专业和招生单位呢?一般来说,贯穿整个决策过程始终的有两个关键要素:考生自身的意愿和条件,完全而充分的信息。这实际上也就是报考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第三步:报名。报名是考研的第一声冲锋号,考生们应暂且将目光从课本和习题中移开,来了解和熟知考研报名的各个环节,迈开考研战役的第一步。
第四步:初试。初试时间在每年年末,通常是在周末。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第五步:复试。对于初试通过的同学来说,胜利的喜悦只是暂时的,要想踏入高校研究生学院的大门,必须跨过考研成功最后一道门槛——复试。
作为常熟理工学院的一名学子,你或许会想,我想考研,可是考上的概率有多大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个问题,只要你有恒心和毅力,付出终有回报。下面来看看常熟理工学院考研四兄弟的事迹:
2014年研究生考试落下帷幕,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2011级无机功能材料班考研取得优异成绩,15人考上自己理想大学(班级共40人,报考研究生20人)。其中从无机功能材料课题组走出的四兄弟同时考上研究生,张尧、周飞飞考取东南大学,赵俊杰考取华东理工大学,孙悦考取苏州大学。今天我们走进该课题组,找到这四兄弟,听听他们的考研故事。
精力有限而活力无限——张尧
张尧,以400分的高分考进东南大学高性能无机连续纤维专业研究生。也许有人会认为张尧这来之不易的400分一定是整日不停学习而来的,张尧却笑着答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活力却是无限的。”事实上,张尧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一切。大三之前,张尧担任班级副班长兼学习委员,总成绩班级第一,获得过三次一等奖学金、一次国家奖学金、一次长春奖学金。除此以外,张尧还担任过院学生会办公室副主任、高分子材料131班助理班主任……“欲戴金冠,必承其重”,并不是每个人的大学生活都能这样精彩,可这却是张尧同学的真实写照。
考研是我最好的选择——周飞飞(www.daowen.com)
“我对实验研究兴趣浓厚,因此我选择考研,我认为考研是我最好的选择。”周飞飞也在书写着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了东南大学,以后将潜心于建筑材料方向的研究。
周飞飞在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时说道:“学习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学习,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时间。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我们要分清主次,至少大学阶段学习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他也承认,自己也有遇到问题的时候,“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当实验结果不理想时,我有时也会莫名地焦虑,这时我会放下手中的工作,适当地放松一下,思考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后再重新开始做。懂得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对自己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研究生是一个新的开始——赵俊杰
赵俊杰凭借368分的高分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因为喜欢科研,在大一时,他就进入实验室,跟着高年级的师兄师姐做实验,先后以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发表了三篇SCI论文。同时,他还参加了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研究,并取得优异成绩。当提及他的成功秘诀时,他说:“学习是首要的,要先把自己的学习做好,再做其他的事。此外,作为工科的学生,实验技能是必备的,书本上的理论更需要亲自实践才能掌握得牢固,要着力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两方面的能力。同时,交流能力和组织能力也是工作中的必备能力,同样不容忽视。”
最后,赵俊杰还说:“考研只是一个自我深造的平台,我希望我能够在研究生期间做出一定的成果,如果一切顺利,我还打算考博,因为学无止境,这将会是另一个新的开始。”
坚持四年而圆梦苏大——孙悦
“我高考的时候就一心想考苏大,没能考上一直是一个遗憾,所以刚入校我就决定通过考研来圆我的苏大梦。”孙悦一直怀揣着这样的梦走过近四年时间,今天,孙悦用自己的努力终于圆梦苏大。
虽然刚上大学就决定考研,但孙悦并不是一个“书呆子”。他说:“大学中,我们需要认清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大一大二可以多参加活动,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让自己成为科研、学习达人的同时,也锻炼自己的处世能力。”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时间是一张精彩的画卷,“四兄弟”在朝着目标前进的路上,有着一段不平凡的路。他们为自己的人生描绘了精彩一笔。专业老师王旭红认为:“他们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仅仅局限于专业领域。他们通过长期的努力获得过奖学金,担任过学生干部,他们是全面发展的。我相信,他们在今后的道路中会有更突出的成就。”
(邱莹瑛、张铭、陈童庆/报道,资料来源:http://news.cslg.cn/Read News.asp?News ID=63317,有改动)
知识链接
常熟理工学院经典阅读书目(30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