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从其他部门转隶组成,对金融的理解不足,缺少金融专业知识的积累,在金融监管方面的能力、经验也相对缺乏。然而,金融监管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要具备金融、会计、法律等专业综合知识储备及实践经验。特别是对于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公司等新业务,专业人才的缺乏更加明显,缺乏创新监管方式、监管手段的能力,不能及时识别金融风险并选择合适的方式应对处置。在日常监管中,因为缺乏经验、专业性和职业敏感性,对于审批、审核、时间要求、数据统计和分析、现场检查、信心披露等很难做到全面、严谨,与新形势下的监管重任不相匹配。
地方金融监管缺乏专业性的人才。例如,小额贷款公司的数据监测系统现在在金融监管领域被开发,通过连接监测系统和业务系统,可以高效地把相关数据传输到监测系统,更加便捷、全面地掌握小贷公司的业务动态。但是,对监测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就需要专业的监管人员和技术,全面掌握这些数据监测系统的使用,对监管人员而言是一大难关,不能保证金融监管部门可以对相关的区域性风险进行预防、控制[48]。在典当行业亦是如此,现行的监管人员专业性不够强,且队伍配备不齐。2018年4月以前,典当行归属于商务部门监管,原有的监管人员,尤其是县区级监管队伍力量薄弱、金融专业知识欠缺,难以适应行业监管需要,需要全面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行业敏感度[49]。
我国金融体系缺乏高素质金融人才、国际化金融人才。要实现金融中心的宏伟蓝图,重中之重当是人才建设。根据国内现有的情况,北京、上海是优秀国内外金融人才的聚集地。上海市金融行业人才学历水平居全国首位,领跑海归金融人才最具吸引力城市,北京、深圳紧随其后[50]。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达1 645万亿元,同比增长15%。截至2018年年末,上海的持牌金融机构达到1 605家。上海成为世界上金融市场体系最为完善的城市之一,在最新一期英国独立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GFCI)排名中,上海位列第五。但是,与国际上其他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在人才方面仍然有巨大缺口。2018年,上海金融从业人员占全市就业人员总数的3%,而香港、新加坡的这一比例为5%,纽约为10%,伦敦则达到了25%[51]。根据调查显示,上海市78%的金融行业人才有本科及以上学历,高于全国金融人才本科以上学历比例16个百分点,高于长三角地区金融人才本科以上学历比例3个百分点;拥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金融人才占比为22%,较全国比例高出10个百分点,较长三角地区比例高出6个百分点[52]。由此可见,我国其他地区的金融人才更是极其匮乏,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均无法满足需要,极大限制了金融行业的发展,监管措施的实施更是艰难。(www.daowen.com)
人才的缺失和流失也成为金融监管部门充分发挥作用的阻碍之一。新时期下对金融服务的新要求,新变革下对金融专业性的需求,科技革命发展对金融行业的重构,都对专业的金融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标准。除了进一步提升人才引入力度和精准度外,金融行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也亟待优化,金融的高级综合管理、高级业务、研发三类人才更是短缺,这对各地金融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大的制约。而且,目前地方金融监管局的从业人员专业性难以保证,缺乏专业素质较高的金融人才。又由于机构性质等原因,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引入优秀的专业人才,人才的缺失和流失严重[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