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互联网知识:个人信息库的构建

互联网知识:个人信息库的构建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这一处理过程与强大的信息收集功能和存储海量信息的数据库有密切关系。互联网促进了信息收集的强度。[83]互联网和电子商业产生的是个人信息的市场的扩张。[85]这对无意识暴露个人信息的个人是可怕的梦魇。美国有一些网站专门从事个人信息的交易。

互联网知识:个人信息库的构建

表面上看,充斥于网络中的都是碎片化的个人信息,用户似乎无需惧怕。但是,专业公司对个人信息进行的后台处理用户却不能预见,可以说,用户压根不会想到,那些公司会拿这些碎片化的个人信息做什么。这些公司最常见的做法是,将零散的个人信息收集整理加工成关于一个人近乎完整的“侧面像”。互联网技术的这一处理过程与强大的信息收集功能和存储海量信息的数据库有密切关系。

互联网促进了信息收集的强度。随着个人使用互联网留下的数码痕迹,即,众所周知的交易数据,是反映消费者的商业习惯的丰富信息源泉。个人电脑互联网协议地址(IP 地址)能够包含着用户的交易数据、点击流数据,或者鼠标点击处,使用的浏览器,电脑类型,该用户在访问该网址之前访问的什么内容,或者甚至其他的网页。这些数据或许不太可能足以识别具体的个人,但它们在互联网的各个点被捕捉,并且极有可能被再次使用和披露。伴随着在购物或注册活动中故意披露信息而来的是,交易数据能提供个人活动的“侧面像”。当收集起来时,这一数码指纹能披露一个人生活的蓝图。像cookies这样的技术,能直接写入你的硬盘,能使网站偷偷收集你的在线活动的信息并且为将来的使用而存储。为使网站识别重复访客,cookies 迅速被网站采用用来方便追踪具体个人在互联网上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定制化的内容和广告

当几乎每一个活动都留下数码痕迹时,政府和私人部门的监督在更大的意义上是一种“数据挖掘”(data mining),而不再是单纯的监视和监督。[82]大体上说,数据挖掘是综合碎片式的个人信息然后推断出一个具体的个人的侧面像,为广告投放或其他目的。一个人的侧面像可能包括关于以下属性的信息:姓名(假名),年龄(生日),职业,社会阶层或经济地位,定位(电话号码,电子邮箱账号),种族,性别,车的型号,孩子或孩子们的数量,与宠物、音乐和电影喜好有关的信息,政治观点或者所属政党,志愿活动,性取向(同性或异性),嗜好(抽烟和喝酒),兴趣爱好和购物习惯。一个具体的侧面像可以从独立来看对我的身份没有任何意味的一团团信息中提炼出来,但是当整合起来它就能做到了:侧面像有助于知晓关于我的一些事情,但是没有这个整合的模型,他只能知道关于我生活的某些方面的点点无联系的信息。这种挖掘的结果就是每个人的“侧面像”。例如,某些网站要求新注册用户在申请过程中填写个人的某些基本信息,比如真实姓名、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性别、职业等,服务器会对很多这样的信息进行整理挖掘,之后就形成了数据库。

除了遗留在互联网上的冲浪痕迹之外,通过信用卡、储蓄卡、购物卡等各种方式产生的信息溪流每天都会流入电子的记录器中,它们被筛选、分类、重新安排,并且以数百种不同方式整合。技术使得保存我们日常来来往往,我们的喜好和厌恶之事,我们拥有什么的细节成为可能。专业公司正是通过这些构建个人档案的数据库,积累关于一个人的种族、性别、收入、兴趣和购物的信息。由于个人生活和活动的各个细节都被各种记录所捕捉,因此创建覆盖一个人的生活的电子画像变得不再是什么难事。

关系数据库的出现使得各个数据库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库之间的资源共享导致的结果就是全面获取关于一个人的个人信息更加便利。“关系数据库已经在它们的结构中内置了与其他数据库结合的能力,它们形成了巨大的信息储量,几乎把社会中每一个个体构建成一个对象,并且原则上能够包括该个体的几乎所有信息——信用评定数据、服役记录、人口普查资料、教育经历、电话记录,等等”。[83]

互联网和电子商业产生的是个人信息的市场的扩张。的确,个人信息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商品,可以被买卖。(www.daowen.com)

好吧,可能不是我个人,而是“我”——消费者——群体。我拥有一些和可使用的现金一样有价值的东西:关于我自己的信息。在它们能让“我”买东西之前,它们需要知道关于我的很多事情:我多大了,我做了多少,我投给谁选票,我吃什么,穿什么,开什么车,想什么或者做什么。[84]

详细的“个人侧面像”的扩张市场互联网上很紧俏,因为它帮助网站为特定用户提供定制和专门的商品和广告。这种个人侧面像的蔓延甚至发展为为每一台电脑贴标签的行动,一旦个人使用电脑释放出信息,每一个人都将在赛博空间中有一个唯一的和可追踪的身份。[85]这对无意识暴露个人信息的个人是可怕的梦魇。美国有一些网站专门从事个人信息的交易。比如,“在1-1800 U.S.Search,American Data Link 公司输入某个人的社会安全号,一个小时内就能找到这个人近10 年内的住址变动以及电话号码,出生日期和别名。花上179 美元,就可以找到他在银行保险库的保险箱;花上289 美元,可以访问其银行档案;花上789 美元,就可以了解他存有多少海外账号。”[86]可以想见,个人信息的购买者对这些信息的使用将会对当事人的隐私权产生怎样的威胁。

售卖个人隐私的著名案例是1990 年Lotu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宣布将要发布的Lotus Marketplace Household 计划:对刻录了全美112 亿人的姓名、住址、购买习惯和收入信息的CD-ROM 进行销售。这个被期望是名单行业革命的计划最终由于公众的不满而被迫放弃,但是仅小公司受到影响,许多大公司已经购买并且一直在使用该数据库,每年至少4 亿个信用记录、7 亿个药品记录、1 亿个医疗记录和6 亿个其他私人记录被出售,这些出售记录包括银行资产负债表、租赁历史、犯罪记录、没有公开的电话号码等。[87]

除了对隐私的威胁之外,它还会对个人的其他利益和生活产生影响。比如,1990 年明星丽贝卡·塞弗在家门口被一个狂热的追求者开枪打死,事后调查发现,凶手正是从她在政府登记备案的驾驶证号码上一步一步查到她的住址而行凶的。2008 年,中国500 位南京市民的身份证复印件被某信用社工作人员胡某盗用,向银行骗取贷款[88]这些都是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对个人实际利益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的例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