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必修三的主流思想和启蒙思想是重点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实在是挑战教师水平的教学内容。从孔子的“仁”学说到孟子的仁政和人性论,从老子的道到朱熹的理,再到王阳明的心学;西方人文精神,整整一个单元,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从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通篇讲人,讲人性,讲理性,同样很抽象。中国的儒学和西方的人文主义、理性主义,内涵都博大精深,面对学生困惑的眼神,老师还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为难。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是结构思想不同的两类哲学体系。西方基督教信仰上帝和耶稣,基督即救世主,是有形的,是人格化的神。而中国人观念中的天、道、理、心,是概念,无形无象,却又时时挂在嘴边。细究起来,要把这些给现代生活背景下的孩子讲清楚,很不容易。
我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讲法:
同学们,哲学的特点之一在于确立一个基本看法、基本观点,然后按照思维逻辑推论下去,层层展开,形成体系。我们要了解的就是古代和近代的哲学体系。这是一个十分复杂和深奥的体系,了解的目的在于建构我们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
人类是喜欢思考的高等灵长类动物,有思维能力,有意识,于是代代都有一些喜欢琢磨天道王道人伦物理的思想家。他们思考着同样的问题:世界是怎么来的?人从哪里来?人是什么?鬼神存在吗?人的本质是什么?社会应该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认识这个世界吗?
中国哲学说,人是万物之灵。道家说,道是世界的本源。儒家呢,董仲舒说天是万物的本原。后来二程说理是万物的本原。无论是道还是理,我们都看不见,但是我们可以体悟到它的存在。朱熹说,理就存在于万物之中,需要格物才能致知,即需要探究体悟才能认识,理既是天理,不可违背,理同样存在于社会中,三纲五常即是天理,不可违背。陆九渊说,格物,向外在世界寻求理,太难了。其实,理这东西,就存在于人心,心才是世界的本原,于是形成了心学。
你要理解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形态,必须弄清这种思想、这种意识形态产生的社会背景,因为思想是对现实的反映。
中国哲学产生于乱世,发展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逐步加强的历史进程中。为什么产生于乱世呢?道理很简单,周王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乱世之中,人心思治嘛!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就是想重建社会秩序。他们发现,如果统治者能做到仁和礼,人人追求君子的标准,以身作则,以德治国,不乱杀无辜,不坑害百姓,事事依礼而行,则天下大治。
道家讲万物源于道,道是无形的。这真的很玄妙,可是道家却乐此不疲,他们把关于世界的本原的讨论谓之盘道。因为既然天行有道,那么人就更应当依道行事了,所以他们从世界的本原开始,马上就讲到了人。人之道,其实核心就是关系,人与人结成关系,就是社会,社会应该是怎样的?人当如何做人?这才是中国哲学探索的主题。于是就有了天道、世道、人道等一系列理论观点。你看,中国哲学强调的核心始终是人的道德。讲天道也是为了论证人道。
但是,古代希腊的哲学家认为关于世界的起源是个说不清楚也很难弄清楚的问题,与其关注神灵,还不如关注人类。所以他们提出了一个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则进一步说,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要做好万物的尺度,就必须有知识,要在社会中生活并且有所作为,就必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而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法则是道德,关于道德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所以,美德即知识。可见,古代希腊的思想家已经肯定了人的尊严和价值,形成了最初的人文主义。
古代希腊哲学产生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时期,民主政治使个人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凸现。民主政治鼓励人们参政,参政需要知识和能力,于是出现了智者学派,出现了一批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人文主义观点。
现在来看文艺复兴。在古希腊衰亡后,罗马帝国逐渐建立起来,统治欧洲大部分地区,还征服了北非、中东地区。罗马帝国的思想家们继承和发扬了希腊哲学家的思想。
随着古代罗马帝国的衰亡,欧洲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古代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学文艺成就被日耳曼人的征服战争和基督教会的思想专制湮没了1000年。直到公元14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社会矛盾加剧,面对天主教的神学统治,欧洲的思想家们才从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宝库中获得了启发,开始复兴人文主义。(www.daowen.com)
大家知道,人文主义的核心是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考察世界。这是有针对性的。14世纪的欧洲处于罗马教皇的精神统治之下,一切以神为中心,人是上帝的奴仆,是罪人,当然谈不上尊严和价值。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的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开始形成。他们有新的诉求,要追求现实的幸福。欧洲的思想家们在罗马教皇的高压之下,不能直接批判教会,所以打起了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大讲人文主义。他们没有否定上帝,但是他们认为上帝是在鼓励人们追求真理、探索求知,希望人类自由幸福的。上帝的奖惩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公平的。你做了恶,上帝不会因为你是教皇就赦免你,也不会因为你是奴隶就加重对你的处罚。人文主义鼓励人们张扬个性,表现真实的人性,讽刺教会的虚伪和迂腐,如此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波,冲击着天主教会的统治。
思想家是有现实目的的,不是随便说说。孔子的目的是重建社会秩序,天下太平,社会和谐。苏格拉底的目的是挽救城邦政治。彼特拉克的目的是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大胆追求现实的幸福。
思想家的使命不只是批判,光批判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告诉人们我们该怎么做?孔子希望人们追求仁、讲究礼,讲道德、求知识。孟子直接告诉统治者要行仁政,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苏格拉底告诉人们要通过学习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不要玩弄政治。柏拉图则描绘了一幅理想国家的图景。他们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制度。
现在我们可以谈谈理性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对理性做了明确的论述,理性就是人要运用自己的思考去判断是非。他们强调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理性精神其实就是独立思考的精神。在宗教统治之下,人是不需要思考的,在专制统治之下,人是没有思考的自由的。连思考问题都不可以,又怎么谈得上改造社会呢?而这个社会确实需要改造。
你想想,当时的欧洲,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以经营工商业、从事殖民扩张起家的资本家,一方面他们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从古代遗传下来的贵族把持国家权利,他们与教会相勾结,共同统治国家。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经过文艺复兴运动,科学文艺都获得发展,尤其是科学的发展使宗教神学的许多说教不攻自破。理性思考的结果是对君主制度的批判和对民主制度的构想。
如果说文艺复兴使人恢复了尊严,站起来了,那么,精神上站起来的人还需要什么呢?当然需要在政治上也站起来。那就是权利。所以,倡导理性主义,必然导致对现实政治制度的怀疑。人有了理性的自觉,深入思考现实,就会发现社会到处都是不合理的现象。面对不合理的制度,怎么办?批判!推翻!因为从理论上论证了现实政治的不合理,又提出了理想王国的蓝图,剩下的就是改造和变革了,这就是启蒙思想家的目的。
思想解放就是人从旧观念的枷锁束缚中挣脱出来,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敢于想象和谋划未来,并且敢于追求幸福。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把欧洲人从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下解放出来,其结果必然是革命和创新时代的到来。
理性主义应当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凡事三思而后行。独立思考、独立作出自己的判断,对人生、对社会意义重大。接受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理性精神,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大家想想,一个具有理性精神的人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受到启发,提出了以下看法:第一,他不会人云亦云。面对别人的慷慨陈词,他会考虑一下才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二,他作出的决定是经过思考的,是有理由的,是权衡利弊而后作出的。第三,他会理性地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不会感情用事。第四,他有社会责任感,是勇于担当责任的人。第五,他是有明确人生目标的人,不是盲目生活的人。
然后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做人就要做一个理性的人,理性做人,体现在生活细节上。比如处理同学关系,不能感情用事,要运用理智克服冲动。比如独立思考,规划自己的人生。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正是培养理性精神的关键时期,我们不仅要了解世界的来龙去脉,更要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这样将来才能担当起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