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教师对本专业的热爱、扎实的功底、充满激情的授课可以唤起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的治学方法可以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历史课堂的魅力,首先是教师的魅力。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要素,历史课堂能吸引学生的关键是教师自身的魅力。可以说,课堂有没有魅力,关键在教师有没有魅力,教师自身的魅力是课堂的魅力之源。
一是教师的个性魅力,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如何,学生是否喜欢教师,首先与教师的形象有关。高矮胖瘦,五官相貌是自然状态,无法改变。但是教师在学生面前展现的精神气质却有不可低估的感染力,健康的身体,洁净、得体的衣着,生动、流畅、幽默的语言,充满活力的眼神,大方优雅的举止,彰显的是鲜明的个性,体现了一个教师内在品质的修养,这种内在品质的展现可以弥补自然形象的某些不足,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钦佩、尊敬甚至仰慕。
二是教师的言谈举止,即语言表述和行为举动。教师讲话,发音的准确、吐字的清晰、话语中蕴含的情感,可以缩小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优美的语言能令学生如沐春风。充满深情、娓娓道来的生动讲述,不仅能把学生带进遥远的历史场景中,而且能感染催发的情感体验。老教师的睿智、儒雅,青年教师的活泼、大方,对于学生都是无形而有力的感染。
三是教师的亲和力。亲和是一种态度,亲切和蔼能使人心情愉悦。学生喜欢和善的老师,教师和蔼、亲切的笑容能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温馨,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优雅的举止,有可能产生征服学生的效果,消除情感芥蒂,填平时代的鸿沟。要修炼君子风范,绅士风度。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胸开阔,善解人意,牢记善待学生,尊重生命的权利和价值,才能表现出亲和力。
四是教师思想的魅力。教师思想的高度,决定了课堂的高度,也决定了学生的高度。思想的魅力在于新颖、深刻、智慧、独到。尤其是教师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毫无疑问能征服学生,特别是对高中生,他们会成为思想的追随者,教师要增进思想的魅力,唯一的途径就是多读书与思考。读书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升思维层次,思考是知识的内化,能使思想深邃,产生新的见解。上海著名特级教师李惠军在一堂课的结束时发出了以下的感言:
人类从区域探险、全球探险到宇宙探险,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提高,体现了文明的进步。在信息时代,人类面临的困境也促使人类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或许人类终将在无垠的宇宙中找到一个适合居住的新家园,但当地球可能是人类最后一个避难所的时候,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朴实而伟大的道理——关爱地球就是关爱人类,就是关爱生命。……忧思是一个无尽的、开放的和多元的话题,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后可以继续思考。
短短数语,扣人心弦,发人深省,余味无穷。
五是学科素养的魅力。一个教师对本学科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灵活运用本学科知识深入浅出的解决问题,能够清晰地阐述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了解本学科最新的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会深深吸引学生,甚至可能影响学生未来的专业选择。
历史教师必须具有描述历史的能力,如描述历史人物,就要“让历史人物活起来”,历史是人类创造的,讲好历史人物才能把历史课讲活。历史人物的教学重在突出人物的鲜活个性,揭示其精神风貌,形成辩证评价和深刻的认识。
如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张元教授在为中学生讲授隋唐史时,引导学生分析评价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把隋炀帝描写为一个浪子形象,一方面是因为隋炀帝帅、英俊,很聪明、自负;另一方面,又会花钱,挥霍浪费、穷奢极欲,从而使学生对隋炀帝形成了生动的认识。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丰富的材料,抓住细节,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人物的个性。(www.daowen.com)
又如在“美国南北战争”的教学中,为了表现林肯平凡朴实中蕴含崇高与伟大的精神,一位历史教师讲述了一个林肯的故事。战争期间,林肯经常百忙之中在白宫接待美国民众。有一次,一位满脸忧伤的妇女找到总统,请求林肯解救她的儿子,她的儿子在军队服役,因为晚上站岗时打瞌睡,按规定即将执行枪决。林肯听后觉得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深夜值班时疲劳过度而打瞌睡完全是人之常情,可以原谅。于是,他赶紧给前线将军写了一封“枪下留人”的信,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学生通过这个故事对林肯平民总统的伟大人格有了更好的认识,他是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统。
再如在学习“隋唐时期的文化”时,结合学生语文课学习的古诗,让学生一起朗诵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诗人的名篇,体会其意境,分析其特色,从而感受诗歌的美感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既受到艺术的熏陶,又得到情感的升华。
历史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魅力呢?
第一,培育思想,让教学有灵魂。教学的灵魂即教学的思想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巧妙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树立自己的人生理念,确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立场,这是历史教学的灵魂所在。这样的教学才是对学生终身有益的。
如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节中,教师阐述的教学思想是,世界经济体系在不断发展、不断调整中日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人类的进步得益于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调整,在这种调整中,世界经济由无序发展到有序、规范,进而走向经济的全球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脱离世界经济而独立存在,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了解其发展的趋势并融入其中。我们有责任帮助和引导青少年认清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理解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人类的进步得益于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调整”这就是灵魂所在。世界经济制度的建立、贸易规则的制定和调整、金融体系的变迁,这些全球化的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懂得在不断的反思和调整中获得进步。树立这个理念对于学生的人生具有重大意义。
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勤于思考,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然后才有可能建设有思想光辉的课堂。
第二,广泛阅读,积淀文化底蕴。广泛的阅读是教师积淀文化底蕴的必由之路。如果要我说该阅读什么,恐怕要拉一个长长的书单。读书应当成为一种习惯。作为一名科班出身的历史教师,上大学期间大多读过通史,读过一些断代史,这仅仅是从事历史教学的基础。历史教师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而且还应当精读一些书籍。一是随教学进度,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阅读相应的历史著作。如讲“中美关系”,就要读《周恩来外交风云》《基辛格回忆录》《尼克松回忆录》等,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就要阅读《简明希腊史》《苏格拉底传》。二是阅读一些人物传记,可以丰富想象,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好的人物传记不仅有大量生动的记述,而且包含着丰富的史料。现在网络阅读占据了主要地位,打开手机便有海量的信息,但是这种碎片化的阅读不利于集中精力深入研读,往往读之弃之,缺乏思考。三是文学作品,不仅要读名著,而且要读不断涌现的新作品,以涵养性情、丰富表达。最重要的是培育自己对历史、对人生的看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四是要读学术论文,了解学术热点和最新成果。总之,要尽可能广泛地读书。
第三,修正行为,提升教育素养。这里所说的行为是指教学行为,包括课堂管理、教学组织、语言技巧、教学操作流程等。怎样引入新课?怎样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历史?怎样引导学生破解疑难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在每一次上课前思考并且给出答案的问题。所谓修正,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并不都尽善尽美。要在实践中反思,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哪些话是废话,哪些是错话,哪些做法低效或无效,哪些做法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改变……教师的成熟需要不断反思、总结、改变。教育素养需要不断努力提高。我们可能永远都做不到完美,但是只要不断追求完美,就一定能不断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