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鼓励学生养成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鼓励学生养成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培养提问题的意识,使发现问题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养成了这种习惯,学生的学习就能始终围绕解决问题进行,随着学习的深入,提出的问题也就越来越有深度,有思维价值,所以,关键是养成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原因很简单,在过去的学习中,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缺乏主动探索的意识,缺乏提问题的意识。以学生熟悉的川菜中辣椒入手,说明发现美洲等于发现了美食天堂。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要培养提问题的意识,使发现问题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养成了这种习惯,学生的学习就能始终围绕解决问题进行,随着学习的深入,提出的问题也就越来越有深度,有思维价值,所以,关键是养成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许多同学在学习中提不出问题,哪就应当问自己:我为什么提不出问题?原因很简单,在过去的学习中,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缺乏主动探索的意识,缺乏提问题的意识。其次是没有掌握提问题的技巧,提出来的问题不像问题。其实,提问题的技巧就在于凡事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再进一步是变换问题的形式,如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变换为鸦片战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或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或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或英国为什么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再如,为什么近代发生的一系列反侵略战争,只有抗日战争能取得胜利?这个问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的变式,但角度却更为广泛,也更有深度。

当然,仅仅提出这些简单的问题是不够的,我们应当逐步培养提出较深层次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推动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的因素有哪些?与英国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同样拥有近代海军作战能力的北洋舰队会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日本能在这次战争中取胜与明治维新的改革有什么关系?

学习历史,要注意在比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历史上有大量类似的事件,有人说,历史常常是惊人的相似。为什么会有这种相似?除了相似,还有什么不同?认清事物的本质,做比较是一个好方法,因为做比较有利于发现共性和个性。如五四运动与五卅运动,在性质上都是反帝爱国运动,参与者都是工商学,但由于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这两场运动又有很大差别。后者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立了统一战线,这表明了什么呢?前者的结局是胜利,后者显然失败了,虽然后者的范围规模都超过了前者,这是为什么?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寻找联系。历史在时间上存在纵向联系,在地域上存在横向联系,尤其是一定历史阶段的国际关系。而且还可以把历史与其他学科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综合思维,以求获得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如一名高中生在学习英国的圈地运动时,提出为什么它发生在英国而不是法国?他在探究中发现,英国养羊业的发展与英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养羊业自古就是传统产业。圈地运动的迅猛发展实际就是养羊业的发展。而毛纺织业的发展又与新航路开辟后国际市场扩大有直接关系。毛纺织业内部生产技术改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加了对原料的需求,从而刺激了羊毛生产。英国毛纺织品大量外销有与英国是个岛国,航海业发达,处在去美洲的捷径上有关。他是通过自觉联系的思维,自主探究发现了历史现象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不要忽略简单的问题。因为许多问题貌似简单,回答却不容易。如国共两党为什么要合作?历史上农民阶级的斗争为什么总是失败?对貌似简单的问题进行探究,往往能把学习引向深入,使思维更加深刻的能力得到发展,也锻炼了求证能力。

问题是引发思考和探究的钥匙,尤其不要囿于现成的结论。提出问题对于学生的价值在于发展思维能力。如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有无取胜的可能?这个问题一提出,就产生了一石激起千重浪的反应,学生立即分成了两派:一方认为有取胜的可能,另一方认为没有取胜的可能。教师组织大家辩论,在辩论中突然有学生提出,现在讨论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因为历史是定型的事实,不可能重演。但是在两种意见的交锋中,同学都在紧张地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不正是问题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价值所在吗?

问题本身就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概括,所以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过程,由此推论,问题意识越强思维能力的增长越快,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也就相应地增长起来,学习方式也会转向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例如学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时,可使用以下材料:(www.daowen.com)

196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宾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十年来我们在收支平衡中能够允许亏空,是因为我们的债券普遍地被作为货币接受。”

启发学生思考:詹姆斯·托宾教授的话反映了什么史实?

结论:美国利用掌控着国际金融霸权,操纵世界金融市场。

再如在“世界市场的形成”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先看看世界市场形成前的世界是什么样?接着播放一段从《大国崛起》中截取的录像,这段录像声音、图像都非常有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学生。通过让学生看录像得出“世界市场形成前各文明基本隔绝的”的结论。

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文明一般孕育在大江大河流域,古代有哪些文明的摇篮?地图展示五大文明摇篮: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东亚黄河长江流域和南欧爱琴海沿岸。

然后提出第三个问题:世界市场形成后各文明间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展示世界市场形成后的物种交流图片。以学生熟悉的川菜中辣椒入手,说明发现美洲等于发现了美食天堂。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丰富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同样,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餐桌也有了巨大变化,欧洲的家畜,如马、牛、羊影响和改变了北美印第安人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新航路开辟以后,使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世界各地区的联系加强。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各文明由分散开始走向链接,世界走向回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