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进入大学之后,会有很多的机遇,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实却给很多同学当头一棒。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方面,在其他方面也会有类似的遭遇:原以为学生社团会三顾茅庐,岂料上门面试都没有通过;原以为学生干部非我莫属,竞选的结果却是名落孙山。
从未尝试过的失败体验,让有些同学选择了退缩,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自己不行的想法。学习不再投入,其他的活动,即使是自己的专长也不再想参加,在一种挫败的情绪中空虚度日,心底发出既愤愤不平又无可奈何的呐喊:我咋就不行了?
这种挫败感,会影响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该如何看待它?又如何应对它呢?
我们以为,大学生产生自我效能感低下直至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把自我评价建立在不恰当的盲目比较上,而这种不恰当的盲目比较又是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和中学的区别而导致的。其表现可归纳为下述几方面:
其一,生活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
在中学,取得高分、考入大学是每一个人的心愿,大家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倾注到了学习、分数、排名上,没有什么心思去关注其他方面。进入大学以后,回过神来看看周围的同学,会发现自己在很多地方都不如别人,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的方面比自己厉害,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失落感。
例如,一个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在班级中人缘较好但是成绩平平的人在高中是不会引起你的注意的,也不会令你羡慕,不会给你带来心理上的压力。但是,在大学里,如果某位同学虽然成绩平平,但是非常活跃,很有号召力,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这个时候,你就会产生一种心理压力,与之相比就会产生一定的平庸感,感觉自己不是那么优秀了。
其二,评价的周期发生了变化。
在中学只看分数,只讲排名,这种具体的、短期内很容易见效的评价方式使中学生很容易获得成就感。即使偶尔一次考得差了,也有很大的信心奋起直追,这种努力在下一次考试中就能够看到效果,从而获得同学和老师的关注。大学则完全打破了这种评价方式,评价一个人优秀与否似乎变得扑朔迷离,没有什么硬性的规定。自己也不知道究竟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够使自己变得优秀,自己的努力也很难在短期内见效。这时,别人一点小小的成绩就会使自己产生失落感。
其三,比较的群体范围发生了变化。
一般来说,能挤过高考独木桥、考上大学的同学,在高中阶段都是学习的佼佼者。到了大学,还幻想着自己成为班级中的中心人物,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难度可就大多了。佼佼者的聚集就好比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相互沟通、交流和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另一方面也会使得自己的中心地位丧失。
其四,社会对自己的期望过高。
自古以来,金榜题名都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每一个进入大学的同学都背负着很多来自家长、老师、朋友及自身的期望。过高的期望会使大一新生产生过高的自我评价,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认为自己必须在大学里非常优秀,要出人头地,不能辜负了许多人的期望。抱着这种心态进入大学会产生两种后果:一是过高的期望往往使自己的做事效率变低,反倒会使自己的潜力发挥不出来;二是许多大学生完全根据周围人的期望来认识自己,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客观地分析自己、定位自我。
找到了问题的原因所在,就不难对症下药了。(www.daowen.com)
第一,认识到自己的长处。
大学很自由,每一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长处,并经营好它,它是增强我们自信的重要砝码。你可能不辨音律,却有高超的组织才能;你也许不解数字之谜,却心灵手巧,长于工艺;你可能不会琴棋书画,但酷爱大自然,精于园艺;你或许记不住许多外语单词,但有一副动人的歌喉,擅长文艺。这些都足以让你在大学里大显身手,让你拥有一个充实而又成功的大学生生涯。
第二,坦然地面对差距。
在这个群英云集的地方,肯定有很多人身怀绝技,当发现了与别人的差距之后,要对自己、对差距做一个客观的分析。
一般而言,差距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弥补赶上的,比如我们在人际交往、待人接物、口语表达上的问题。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最根本的东西,是我们每天都必须面对的,如果与周围人有差别,一定要想办法缩短这种差距。
第二类差距是其他能力方面的,这种差距如果能被赶上,则是锦上添花,赶不上也无伤大雅。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即在一生中我们能做的事情非常少,能做好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要指望自己在所有方面都比别人强。在某一方面赶不上别人是很正常的。
面对差距,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要看到自己成长改善的过程,而不能太急于求成。很多同学想在短期内弥补差距并超过其他人,这种期望是不现实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就把它解决掉?我们要学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接受与别人存在差距的现实。
第三,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多回想自己成功的经历,能够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的成功,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当面对困难、挑战的时候,一定要不断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能做好!”当你真正具备了这种积极健康的心态的时候,当你能够从容地分析客观世界的时候,你会发现成功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成功正在向自己慢慢靠近。罗斯福曾经说过:“我们唯一该怕的是‘恐慌心理’。”正是这种对成功的恐慌心理,使得许多人对成功望而却步。
大学里本来就有很多的发展空间,要相信肯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发展道路。也许摸索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肯定会遇到失败的体验,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应当告诉自己:
我这一次不行,并不意味着我下一次不行,更不意味着我永远不行。在一个特定的领域、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下,我就是行,比任何人都行。我现在不行,并不是因为我的潜能不行,而是由于努力不够,坚持下去,继续努力,我就能行。
上帝给予我们的时间与智慧足够我们成就一番事业,我们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取得很大的成就,拥有我们想拥有的一切——一切皆有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