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的新家庭和高中的新家庭有很大区别

大学的新家庭和高中的新家庭有很大区别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大学里的住宿和高中时的住宿有很大的区别。调查表明,大一新生无法适应大学生活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与“新家庭”的不协调。宿舍生活是大学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部分。大学生活中的“宿舍生活”,有一种特别的意义,不仅仅意味着离开了父母自己照顾自己,提高自理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更是一种归属感的转移和心理上的真正独立。

大学的新家庭和高中的新家庭有很大区别

这里所说的“新家庭”指的是你的宿舍。

中学的时候,大部分同学是住在家里的,也有一些同学是寄宿生。不过,大学里的住宿和高中时的住宿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不管你在高中时是否住校,适应“新家庭”的生活都是一个课题。

调查表明,大一新生无法适应大学生活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与“新家庭”的不协调。老生中那些颓废、荒唐甚至轻生的现象,也与对宿舍生活适应不良有关。

这里用“家庭”来代替“宿舍”绝无夸张之意。毕业时分你会惊奇地发现,经过四年的生活,每一个宿舍都有其自己的风格,许多宿舍的成员在生活观念上非常相似。虽然曾经埋怨过、争吵过、愤怒过、冷战过,但最终还是一起成长起来了,回想起来,那确实是大学生活的一笔巨额财富。宿舍生活是大学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部分。十年、二十年后同学聚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还是同宿舍的人。

为什么“新家庭”如此重要呢?

大学生活中的“宿舍生活”,有一种特别的意义,不仅仅意味着离开了父母自己照顾自己,提高自理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更是一种归属感的转移和心理上的真正独立。大学的宿舍生活,不仅仅能够提高自己生活操作层面的独立性,如自己洗衣服、收拾床铺、买东西等,而且还会触及一些深层次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心理上的“自理”。

首先,大学里班级的概念开始淡薄。

有的学院或系是一百多人组成一个班级,一个学期下来你可能都不能把全班同学的名字叫出来。大学上课没有固定的教室,更没有固定的座位,上完课之后大家各自散开,剩余的时间都是自己的了,那个时候你会感到特别孤独。甚至有些大学生夸张地说道:“也许我从这个校园里消失了几天都不会有人知道。”其实,会有人知道的,谁呢?就是我们的舍友。宿舍是唯一令我们有归属感的地方。孤独的时候,也许你可以选择和远方的父母打电话或者上网跟高中的同学聊聊天,但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面对现实,尽快地融入集体才是最明智的选择。班集体的概念已经开始淡化,宿舍这个小集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我们大学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宿舍里度过的。

无论你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的人还是一个特别贪玩的人,都必须承认,你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实际上是在宿舍中度过的。你要像对待家人那样对待你的舍友,这是你有一个愉快的大学生活的基础。有的大学生将离开宿舍出去看书称为“出去打猎”。即使在外面的时间再长,也许会长达十几个小时,毕竟是在外面,往往是一个人的奋战,那里不是我们的归属,再晚,也要回到我们的小巢里。

有的学生宿舍关系处理不好,以一种逃避的心态每天一大早就离开宿舍,到晚上才回来,认为这样就能够解决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感到焦虑不安。图书馆里、自习教室里,全是陌生的面孔,虽然能找到同班不同宿舍的能谈得来的同学,但是到了晚上,看着同学很开心地回宿舍,自己就会觉得很孤单,幻想着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有良好的宿舍关系就好了。那种心情跟无家可归的孩子心情是一样的。

大学宿舍里最基本的法则是什么呢?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

(1)不要以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就是最合理的,不能以自己的生活习惯为基准,要求别人都来适应自己,适应是相互的,而不是“单方面的最惠国待遇”;否则,只会把自己孤立起来。

让我们来看一个女生宿舍生活的片断:

“睡觉了,关灯了!”

“哎,我还没睡呢,等会儿……”

话还没有完,寝室已经一片漆黑,小李啪地将灯关了:“开自己的台灯吧!”

第二天,小李一大早就起来了,拿东西的时候也不懂得动作要轻点,盆、杯子撞得可热闹了,还把房间的灯都开了,可怜有人凌晨三点的时候才睡觉。

大家都不喜欢小李早晨的“乒乒乓乓”,于是商量好晚上由寝室室长跟小李说说。(www.daowen.com)

“小李啊,你以后起床的时候能不能不开房间里的大灯啊?你把台灯打开,走廊也有灯的,这样差不多也能看见了吧?”室长小心翼翼地说。

“那怎么行啊,台灯在上面,我下来哪能看得见啊,你总不能叫我摸黑吧!”

“可是你一开灯我们都醒了,睡不了了!”

“那是你们的习惯问题,那个时候本来该起床了,谁让你们这么懒!”

“但是,你晚上要睡觉关灯我们都没有意见的啊,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睡呢,相互体谅一下吧?”室长一直尽力保持柔和的语气。

“那可不关我的事,再说了,那么晚了,该睡觉了,谁让你们不睡的啊!”

早睡早起确实是一个好习惯,你可以坚持这个好习惯,却不能要求别人都跟你一样早睡早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不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就会把自己孤立起来。

(2)适应别人也要把握住“度”。不能要求自己一味地去迎合别人,而丧失了自己的个性与空间,而要在不影响大局的前提下,少数服从多数,让自己适应集体的生活,这样集体的生活才能适应自己。

宿舍六个女孩最后一次聚餐的时间,大二学生小刘已经记不清了,虽然偶尔也会怀念昔日宿舍的和谐,但是小刘已经习惯了每天的早出晚归,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连周末也不例外。宿舍里只有小刘来自农村,与个性张扬的城市孩子不同,她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与舍友发生冲突,甚至在观点争论时不发表任何的意见。在别人的眼里,她就是一只很温顺的小绵羊。当宿舍里遇到别人都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时,大家才想到她,不会有人征求她的意见,而是直接命令她去做。虽然心里有一百个不愿,可小刘每次还是去做了。

日子久了,小刘的心理渐渐地发生了变化,变得很敏感,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平时哪怕一句无心的玩笑也会让她半天想不开。一次,有室友评价一个人穿着品位“很土,像个乡下妹子”,小刘忽然发火:“我就是乡下人,你什么意思?”

意外的冲突让室友很憋气,尽管没有再发生争吵,但是大家再也不愿意理她。随着和室友间矛盾的越积越深,小刘选择了逃避。

小刘走到这一步,从表面上看,似乎她受尽了委屈,总是被别人指使,但是,小刘自己也有过错,她没有及时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对方,舍友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她情愿去做的。她想尽量不与舍友发生冲突,于是毫无原则地委屈自己,终于,这种日积月累的委屈导致的怨愤由一个小小的导火线而引发,造成了尴尬的局面。

(3)出现冲突的时候要“换位思考”,不要老是“以自我为中心”,要多站在别人的位置来考虑问题。

几个人共用一个寝室,就必须接受别人的生活方式,包容别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别人的生活方式有碍于你的生活,要委婉地提出意见,并适当进行自我调整。不要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耿耿于怀,把别人对你的冒犯牢记在心,这样你会在无形中冒犯别人。遇到矛盾,要主动求和,这不会让你丢面子,反倒会让别人更加亲近你。

下面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新生快速融入宿舍集体:

快速增进融合的关键就是要多提议“一起”。如果可以,有什么事情就大家一起行动。刚开学的时候,学业不是很忙,可以挑选一些大众项目增进感情,如提议大家一起逛逛街,一起到外面吃火锅,一起看一场电影等。平时的生活,如到食堂吃饭、打开水,尽量大家一起去。

要注意个人的爱好,寻找共同点、相近点,以共同的爱好为基础开展活动。

也许一时的融合度不够理想,不要着急,相信慢慢会自然融合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