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所在,再苦的事也不会觉得苦;缺乏兴趣,在别人看来很有诱惑力的事而你却味同嚼蜡。兴趣是个体对特定的事物及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带有倾向性和选择性的态度与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
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生活都是由家长规定好了的,小学时候的目标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初中,初中时候的目标就是考一所重点高中,高中的目标就是考一所好的大学。进入大学之后,忽然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了。考研?找工作?如何去找?不知道,更不知道从小到大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于是你势必陷入茫然。
进入大学,我们必须经常问问自己:我的兴趣在哪里?
至于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李开复先生的一篇文章《培养兴趣:开阔视野,立定志向》阐述得非常清晰,并且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节录于此。
有些大学生朋友问我,如何像我一样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呢?我觉得,首先要客观地评估和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不要把社会、家人或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作自己的爱好。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要亲身体验它并用自己的头脑做出判断。不要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例如,喜欢玩网络游戏并不代表你会喜欢或有能力开发网络游戏。不要以为有兴趣就意味着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不过,你可以尽量寻找天赋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如果你对数学有天赋但又喜欢计算机专业,那么你完全可以做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www.daowen.com)
最好的寻找兴趣点的方法是开阔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而大学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你接触并尝试众多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场所。因此,大学生应当更好地把握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使用图书馆资源、旁听课程、搜索网络、听讲座、打工、参加社团活动、与朋友交流、使用电子邮件和电子论坛等不同方式,接触更多的领域、更多的工作类型和更多的专家学者。当年,如果我只是乖乖地到法律系上课,而不去尝试旁听计算机系的课程,我就不会去计算机中心打工,也不会去找计算机系的助教切磋,就更不会发现自己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通过开阔视野和接触尝试,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这时就可以去尝试转系的可能性,尝试课外学习、选修或旁听相关课程。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打工或假期实习的机会,进一步理解相关行业的工作性质。或者,努力去考自己感兴趣专业的研究生,重新进行一次专业选择。其实,本科读什么专业并不能完全决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正如我所强调的那样,大学期间的学习过程培养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只要具备了这种能力,即使从事的是全新的工作,你也能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获取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除了“选你所爱”,大家也不妨试试“爱你所选”。有些同学后悔自己在入学时选错了专业,以至于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力。有些同学则因为追寻兴趣而“走火入魔”,毕业后才发现荒废了本专业的课程。另一些同学因为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或对本专业抱有偏见,就以兴趣为借口,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专业。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在大学中,转系可能并不容易,所以,大家首先应尽力试着把本专业读好,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此外,一个专业里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领域,也许你对专业里的某一个领域会有兴趣。现在,有很多专业发展了交叉学科,两个专业的结合往往是新的增长点。因此,只要多接触、多尝试,你也许就会碰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数字笔”的发明人王坚博士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负责用户界面的研究,可是谁又能想到他从本科到博士所学的都是心理学专业。而用户界面又正是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的最佳结合点。另一方面,就算你毕业后要从事其他的行业,你依然可以把自己的专业读好,这同样能成为你在新行业中的优势。例如,有一位同学不喜欢读工科,想毕业后进入服务业发展。我就建议他先把工科读好,将来可以在服务业中以精通技术作为自己的特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