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由于军队和克格勃不予配合,以及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全面对抗,3天后,这一行动即告失败。伊拉克的侵略行径遭到世界各国的一致谴责。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海湾战争爆发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依仗军事方面的高科技优势,以微小的代价击败了伊拉克,重新恢复了科威特主权。

一、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世界格局正在经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海湾战争以及周边国家的崛起和世界政治经济组织的重新分化组合,给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新的挑战,也带来新的机遇。

80年代后期,苏联和东欧国家兴起了一股政治上实行多元化、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制、市场化,意识形态上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改革之风。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后,使苏联、东欧的社会危机日益加剧。1989~1990年,严重的动乱席卷东欧大地。匈牙利、波兰、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共产党在执政40年之后纷纷垮台,各国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东欧的剧变震惊了世界,但戈尔巴乔夫却未能从中吸取教训,反而继续推行削弱共产党执政地位和苏联社会主义性质的做法。1991年8月19日,苏联部分领导人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下令中止戈尔巴乔夫的总统职务,接管一切权力。但由于军队和克格勃不予配合,以及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全面对抗,3天后,这一行动即告失败。“八一九”事件使苏联局势急转直下。叶利钦下令强行中止苏共在俄罗斯的一切活动,查封苏共中央总部,接管苏共中央舆论工具。戈尔巴乔夫也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8月29日,苏共被迫停止了在苏联全境的活动。建立近90年、执政70多年的苏联共产党瓦解了。“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并在阿拉木图共同发表《独立国家联合体宣言》,宣布苏联已不复存在。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飘扬在克里姆林宫近70年的苏联国旗悄然降下,这个曾经叱咤世界风云的超级大国骤然消失了。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所遭遇的最大挫折,也是战后最重大的国际事件,它标志着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面对如此严重的时局,中国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思考、探求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想和新道路,肩负起振兴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

1990年8月2日夜,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一声令下,10万伊军以锐不可挡之势侵入富而不强的科威特,次日即占领科威特全境。伊拉克的侵略行径遭到世界各国的一致谴责。8月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沙漠盾牌”作战计划,并联合28个国家的军队进攻伊拉克。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海湾战争爆发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依仗军事方面的高科技优势,以微小的代价击败了伊拉克,重新恢复了科威特主权。

硝烟过后,留给人们无尽的沉思。现代战争,既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更是科学技术水平的较量。海湾战争,是迄今人类战争史上最为典型的一场高技术战争。美国和西方国家投入的许多高技术武器,不但使伊拉克军队无招架之力,也使世界为之震惊。美国通过高性能的侦察卫星和侦察飞机,基本上掌握了伊军的部署和动向。美国空军的F-111隐形轰炸机成功地突破伊拉克防空系统,B-52型战略轰炸机可在万米以上高空一次投下30余吨炸弹,误差仅10米。美国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可在伊拉克高炮的有效射程外,一次发射8枚反坦克导弹,击毁敌方坦克。美国最新式EC-130H电子干扰机,可实施电子软硬杀伤,使伊拉克指挥、控制系统失效。据不完全统计,多国部队把13类82种精确制导武器投入战争。如爱国者防空导弹使伊军90%的飞毛腿导弹失去作用;战斧式巡航导弹能避开对方雷达搜索,在1000公里以外准确地击中目标;先进的C3I自动化指挥系统,把28个国家的部队作战行动和每天数千架次的高强度轰炸协调得井然有序;先进的夜视技术,使多国部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作战能力,使夜间对伊军坦克的平均摧毁率竟比白天提高了4倍,一举改变了传统战法。相比之下,伊军的武器系统并不配套,指挥、控制系统落后,侦察、预警手段少、效能低,主要兵器的火控系统、电子系统比较陈旧,抗干扰能力低,没有装夜视器材,无法发挥应有的作战能力。海湾战争再一次告诉我们,只有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抓住机遇,站在科学技术的最前沿,才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在经济上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在局部战乱不断,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时候,中国所处的亚太区域却在稳步增长。中国的一些周边国家和地区,都在利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有利时机,加紧发展自己。

日本是亚洲的经济大国,在世界十大强国(美、日、苏、德、法、意、中、加拿大、巴西)中名列前矛。60年代以后,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5.6%,远远高于美国2.9%的水平。1990年,日本在世界经济所占的比重为16%,已达到美国的50%以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23890美元,超过了美国的21690美元,一跃而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超级经济大国。(www.daowen.com)

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和我国台湾香港的经济发展成就和趋势更令人瞩目。60年代初经济起飞时,我国台湾、韩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100美元和83美元。1988年,我国台湾已超过7000美元,韩国亦有3600美元,我国香港、新加坡已达8000美元。“四小龙”的经济水平远远超过了欧洲的西班牙、希腊、爱尔兰。此外,我国香港、新加坡已成为国际金融、贸易、信息、运输、商品集散中心;汉城因成功举办了亚运会奥运会而声名远播;我国台湾依其天然优势,在经贸方面更是身手不凡。

东盟国家除新加坡外,泰国、马来西亚也力争成“龙”。60年代后,泰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率高达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100美元增加到1985年的900多美元,1988年已超过1000美元,1990年达到1400美元。泰国的制造业十分发达,该产业使泰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转向工业国。进入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200多美元,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国家之一,正向工业先进国家的目标迈进。印度,作为一个在人口方面仅次于中国的世界大国正在悄然走向世界,虽然它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为倒数19位,但它强劲的发展势头不容忽视。印度尼西亚作为亚洲的大国之一也正在崛起。80年代印尼的经济年均增长5%,而进入90年代,年均增长率提升为7%。1990年,印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86美元,超过了中国的323美元。

近几年来,越南正从战争的困境中走出,越来越重视发展经济。越南在恢复同中国的关系后,实行对外开放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的发展速度呈现出良好势头。

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崛起对中国既是一大挑战,也带来发展的机遇。经济的纽带把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紧紧连结在一起,只有互通有无,才能共同发展。

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冷战时代的结束,世界处于重新分化组合之中。苏联解体,使世界在一夜之间增生了十几个主权国家;南斯拉夫演变后又分化为许多小国;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统一后,增强了欧洲共同体的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欧共体、日本构成了三个中心,俄罗斯又力图取代昔日苏联的政治地位;中国等社会主义各国的情况亦不相同。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与此相应,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也在同步发展。美国经济地位的相对衰落,日本、德国的崛起,欧共体的发展,亚洲“四小龙”的兴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着地区经济集团化的形成。尤其是欧共体、北美、东亚三大经济区域的发展,更为引人注目。另外,拉美、非洲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增强同北方对话的地位和实力,也加强了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形成了一些地区性共同市场和自由贸易区

当今世界新格局的另一特征是南弱北强。目前世界上最富裕的人口和最贫困的人口各占世界人口的20%左右,它们之间的收入差距从60年代的30倍上升到90年代的90倍。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打破这种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同时,当今世界也并不太平,从巴尔干半岛到高加索山脉,直至中东地区,依然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历史的积怨、领土的争端、政治的斗争、意识形态的分歧、经济利益的争夺、宗教的纷争等到处可见,随时可能引发局部战争。因此,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激烈动荡、风云变幻的复杂形势下,世界人民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要求更加迫切和强烈。中国人民正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条件下,把握自己的命运,健步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争取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