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职业认知是指个体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所作出的想象和设计。女大学生在职业认知形成的过程中,也受到传统文化、社会心理、现实压力以及女大学生自身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
一、城乡差异
“人是社会的存在、历史的存在、传统的存在,而根本上是文化的存在。”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对女性的定位充分体现在女性最基本的社会地位是弱势群体、女性最主要的作用是辅助作用、女性最重要的人生目标是婚姻家庭等三个方面。虽然封建社会被推翻,封建文化被取代,但是几千年的“男尊女卑”“失贵妻荣”等传统观念已经入风化俗,潜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和潜在意识。
在对四川女大学生的婚恋以及社会分工的价值观基本概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家庭美满才是女性的成功”这一说法,户口为农村的女大学生选择赞成的比例明显高于户口为城市的女大学生的比例;而在讨论“工作对于女性是否重要”和“女性是否必须在经济上独立”时,选择同意的农村女大学生的比例明显低于城市女大学生的比例。由此可见,在传统观念中对女性的错误规范必然导致女性身上出现顺从和回避竞争等个性特征,也导致了她们对婚姻和人际关系的定位高于对事业的追求。并且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传统观念对一部分女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使她们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在讨论两性社会分工时,认为“男性的能力普遍比女性强”“男性的自信心普遍高于女性”时,选择赞成的农村女大学生的比例比城市女大学生的比例要高出3%~4%。
另一方面,随着大学校园的经济意识渐趋浓厚,许多来自城市富裕家庭的女大学生生活优越,习惯了舒适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享乐、虚荣功利的不良心理。在讨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全职太太是一种现代的选择”中,选择赞成的城市女大学生比例小幅度高于农村女大学生。
表4-3 四川女大学生婚恋以及社会分工价值观城乡差异 单位:%
二、专业背景差异
对目前女生就业形势的看法中,不同学科专业的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危机感也存在显著差异。从调查数据来看,较其他专业而言,医科生的职业选择危机感最低,认为目前女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工作”的比例不足10%;其次是工科生,认为目前女生就业形势“有点严峻,但比其他较低学历人群要容易”的比例最高;其他文科、理科和农科专业的女大学生分别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职业选择危机感。与此相矛盾的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文科、理科、工科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就本次调查而言,2993名女大学生中,文科生人数高达1587人,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而医科生和工科生人数加起来只有710人,不到总人数的1/4。这种学科间的性别比例失衡,不仅仅影响女性向高层次科技领域、高层管理领域发展,而且阻碍男女大学生毕业后在不同领域共同发展。
长期以来,劳动力市场给女性的就业机会远远少于男性。一份中央企业用工条件表中所列的333个岗位中,有315项只提供给男性,18项职位只提供给女性。管理类和专业技术类的职位性别供给严重失衡,即使是商业、服务业类职位,男女比例也达到了3.5∶1,民营企业用工条件表中所提供的307个岗位,只提供给男性的有230项,女性的只有77项。这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供需不平衡更加剧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发展趋势。
表4-4 四川女大学生对目前女生就业形势的看法的专业背景差异 单位:%
三、学历层次差异
从目前的状况看,在校女大学生普遍未能形成全面而客观的自我认知,存在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的情况。这也就导致了女大学生在求职时,往往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梦想、能力结构明确自己的求职方向和职业岗位,同时也造成自身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在讨论四川女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中(图4-11),本科生年级越高选择“希望工作发挥个人特长,符合本人兴趣”的人数越低,而选择“工资高”的人数增多。而另一层面上,从学历层次来看,学历越高希望工作能符合兴趣,发挥个人特长的人越多,对工资高的要求却有所降低。在讨论四川女大学生在就业或择业过程中最看重的因素时(图4-12),我们发现,本科生中年级越高,越临近毕业,对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的要求越会降低。与此相反的是,就学历层次而言,学历越高,对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要求越高。因此,这种大多数学生的自我认知在盲目乐观和消极悲观两极摇摆,从而对职业期望也形成了极高和极低两种极端的选择。在“两极式”的自我认知偏差基础上,绝大多数女大学生并未选择积极行动、提升自我来应对职业发展危机,而是选择随波逐流式的发展。
本科年级
学历层次
(www.daowen.com)
图4-11 四川女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的学历层次差异
本科年级
学历层次
图4-12 四川女大学生在求职与择业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的学历层次差异
四、家庭背景差异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家庭的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对于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调查结果显示,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性格特征、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教养态度、教养方式,对学生的性格塑造、个性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家庭因素也是影响女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理想的重要客观因素。
(一)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在选择工作的标准上,大部分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家庭的学生最关注的是兴趣和爱好;来自下岗工人家庭的孩子多数关注工作环境与稳定性;政府工作和事业单位人员家庭的学生更注重职业的社会地位与发展空间;而农民和私营企业主家庭的学生则更关注的是工资与福利待遇问题。以上这些选择说明,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对大学生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观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来自国家和社会管理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家庭的大学生,往往能受到比较好的家庭教育,在生活中能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自己,但来自工人、农民和失业人员家庭的大学生在排序中均处于最低,这说明经济的因素在指导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上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二)父母文化素养的影响
父母作为家庭的主要成员,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总是通过父母的言行来观察、理解和认识社会的。
调查数据显示,父亲学历越高,女大学生在就业或择业中越看中工作与兴趣是否相投;相反,父亲学历越低,女大学生在就业或择业中越看中工资与福利待遇。因此,父母的文化素养的高低对大学生成才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例如,生于“书香门第”的大学生拥有一种有利于成才的家庭文化优势。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无疑会大大地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父母等家庭主要成员拥有高等学历或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他们长期以来养成的良好的读书习惯都会对大学生产生好的影响,父母等主要家庭成员无形中就成了大学生心目中的楷模。这样有利于开发大学生的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水平也会相应提高。而且在这样的家庭里,由于父母的文化素养比较高,一般都通情达理,家庭中的民主气氛较浓,很少有家长制作风,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气质类型。相反,如果学生父母的文化素养较低,那么对学生的成长当然就很不利。
图4-13 四川女大学生父亲学历对其就业考虑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