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边缘学生的偏差心理和行为及其犯罪性,特提出如下强化边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心理和行为正确社会引导的对策。
一、修改完善义务教育学制
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把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将小学学制修改为五年制、初中学制修改为二年制、高中学制修改为二年制,小学、初中和高中学制共计为九年制。将小学上学年龄由6周岁修改为7周岁。学生在接受九年制基础义务教育后,毕业年龄为16周岁,达到了法定的最低就业年龄,实现义务教育年龄与法定最低就业年龄的对接。
二、倡导未成年学生亲情居住,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
提倡未成年学生,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随父母亲情居住,增强家长对未成年人的亲情影响力,提升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有效监护能力。废除流动人口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母流动就近上学的制度限制,废除义务教育户籍属地管理制度,实行未成年学生随父母工作或居住地就近上学原则。实行义务教育经费的全域转移分配。流动人员未成年子女在义务教育期流出户籍所在地就近上学后,流出地的义务教育经费可按原计划标准,转移支付给流入地;流入地不得向流入学生收取额外费用。
三、制定教师职业操行标准,提升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式,改善师生关系,强化学校的社会主流教育功能
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教育指导思想。义务教育从业人员,特别是教师必须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首要职业道德操行,切忌为了自身利益而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对学生的品行教育。制定教师职业操行标准,端正教学态度,规范教育从业人员特别是教师的言行,提升教师的素质,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切忌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切忌歧视学生。设立品行教育考评制度。建立品行教育长效机制,把学生品行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核心内容,把学生品行教育和违法犯罪率纳入学校和教师的业绩考核体系。
四、以优化激励教育帮扶边缘学生(www.daowen.com)
义务教育学校要针对边缘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习特点,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的优化激励教育计划,纳入德育教育体系,有计划、系统地实施,激发边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牢固树立遵纪守法意识。优化激励教育计划的核心是对边缘学生的品行教育。要坚持公平对待、积极帮扶、特殊关怀原则,做好边缘学生的思想工作,提升边缘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亲近情感,增强学校和老师对边缘学生的积极影响力。实行边缘学生特别帮扶计划。组织各科师资力量,针对边缘学生学习较差、品行较差等特点,制定实施差异化教育,重点帮扶,促进边缘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规范自我行为、提升学习成绩、树立良好品行。实施家校共育计划。学校要与家长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指导家长改善教育子女的理念和方法,及时处理学生离家出走、逃学等偏差行为,有效督导学生的偏差行为。
五、积极推行敬畏教育,创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体系
积极开展生命敬畏教育,树立学生尊重自我、他人生命价值的观念。引导学生科学认识生命存在的意义,懂得自我存在的价值,学会珍惜自我、他人生命,尊重自然,并树立提升生命质量、价值的信心。广泛开展社会规范敬畏教育,树立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提升法律、制度的威慑作用,抑制违法犯罪。引导学生科学认识社会规范特别是法律制度存在的积极意义,培养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提升自觉依法维护自我权益、尊重他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持续开展情感敬畏教育,树立学生尊重自我、亲近父母、亲近老师、亲近他人、亲近社会的情感观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父母、老师、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尊重他人情感、尊重他人关爱、尊重他人劳动的积极社会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养成自觉感恩的品行习惯,建立和谐健康的社会关系体系。
六、创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适时更新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维系主流社会价值体系的权威导向。针对现代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方式特点,结合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特点,创新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增强主流价值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明确的导向。积极利用学生会等社团的亲和力、影响力,着力发挥社会团体,特别是学生团队的积极推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活动,营造自我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正能量氛围。端正社会风气,建设主流社会价值和正能量场景,共建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提升思想道德的鉴别力,确立学生自我主流思想道德教育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准则。
【注释】
[1]昝宝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禹羌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