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政治改革的呼唤
当代世界,整个人类已被纳入一个错综复杂的政治大系统,人类文明已经高度政治化了。现代中国的历史也同样是一部政治史,这当然是就某种意义而言的。时至今日,政治风潮时时在撞击着我们的耳膜,作为一个最普通的日常用语,“政治”已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了。
中国的政治学研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献。不过,作为近代意义的一门学科的政治学,我国20世纪30年代才建立发展起来。建国后,政治学被看成是资产阶级的伪科学,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后,政治学科被取消,教学与研究也就无从谈起。这真是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近30年间,一直强调政治挂帅,政治名词、术语满天飞,政治成了一条最敏感的神经线,而政治学竟被长期打入冷宫!
直到1978年底,政治学才开始逐步恢复和发展。次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此后,不少大专院校恢复或重建了政治学系(专业),开设了政治学原理及历史与现实政治研究的课程。并编写了十几种概述性的政治学教材,出版了“政治学知识丛书”和一些专著、译著、文集、工具书等。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85年6月成立了政治学研究所,并创办了《政治学研究》专刊。一些省市也建立了政治学研究所。1980年12月,中国政治学会成立,由张友渔任会长,并在次年出版了该会的第一批学术成果汇编《政治与政治科学》。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增多,初步形成了一支政治学研究队伍。(www.daowen.com)
法学是与政治学关系最密切的学科。建国后,我国的法学研究时断时续,发展情况大体与政治学类似,也主要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有了较大的成就。至1988年上半年,全国有法律院系50多个,在校大学生4万余人,硕士研究生3000人,博士研究生100余人,法学研究所40多个,研究人员1000余人。1982年7月成立了中国法学会,地方上也成立了一些法学会,并展开了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法学书籍已出版者达2000余种,法学刊物发展到20多种,地方性法学刊物、报纸近60种。
新时期的前10年,政治学、法学主要处于恢复重建和初步发展阶段。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的视角,主要集中在学科建设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些迫切问题上,学者们开始用新的眼光审视现实生活,并进行科学的理性分析。如1978年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问题,1979年底关于“人治与法治”的问题,关于政治体制的含义、性质,现实弊端及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原则、核心目标、基本内容及突破口问题,民主问题,政治文化的改造问题,稳定与发展问题,“一国两制”问题等等,学术界都进行过热烈的讨论。这一切,对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民主与法制建设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80~1982年,全国上下就民主、自由与法制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纷纷参与,一时形成了一股热潮。1983年出版界又推出《走向未来》丛书,一批有关国内外政治转变、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的论著相继问世(如《西方文官制度》、《以权力制约权力》等)。文学作品干预现实的倾向也日趋增强,尤其是报告文学迅速繁荣,并逐步由最初几年的侧重歌颂(如《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等)而转向“干预生活”。题材内容上,揭示现实生活中的尖锐问题及各种矛盾成为一时的风尚。振兴民族大潮中的逆流与暗流,权与法的关系,不正之风,封建观念对人的荼毒与戕害,官僚主义,僵化体制等等,都受到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鞭挞。这一切,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督促着人们不断去反思和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