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留守儿童的定量研究结果与分析

留守儿童的定量研究结果与分析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儿童性格特征有关留守儿童性格特征测验的个案中,有效样本有142个,占总样本量的87.7%。总计145名儿童,5个相应变量,共263个响应。将儿童留守时间与留守儿童性格特征做交叉表进行分析,其有效个案有155个,占总样本量的95.7%,具体分析结果如表3-7所示。

留守儿童的定量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课题组采用立意抽样,在四川省选取了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三个市,自贡市、广安市和巴中市,分别在这三个市选取了一个县,包括富顺县、邻水县和通江县,并在各县选取“一城一乡”共六个地方发放问卷。本课题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19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5%。本课题研究对象为0~6岁留守儿童。在本课题中,我们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至少有一方外出工作离家超过3个月及以上的儿童。问卷调查对象为0~6岁儿童的家长,在回收的197份问卷中,其中留守儿童为161名。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发现,留守儿童样本分布较为均衡,见表3-1。

表3-1 样本基本情况

如表3-1所示,样本性别比年龄比较为均衡,男女比例为55.28:44.72;3岁及以下的儿童与3岁以上的儿童分别占总人数的37.89%和58.4%。161名留守儿童中,独生子女有73人,非独生子女有88人。

(二)0~6岁留守儿童描述性分析

1.0~6岁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

本课题将0~6岁留守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分为家庭人口结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人口结构主要测量包括父母婚姻状况、目前共同居住生活人数及其构成、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主要测量包括父母工作情况、家庭年收入。

(1)家庭人口结构

在所抽取的160个样本中,父母婚姻状况为已婚的有148人,离婚的有7人,未婚和丧偶的各为2人和3人。即单亲家庭的孩子有10人,非婚生孩子有2人。160个留守儿童中,有45.34%的儿童为独生子女,有54.66%的儿童为非独生子女。其中,有82名儿童有2~3个亲兄弟姐妹,有6名儿童有3个以上的亲兄弟姐妹。留守儿童目前共同居住的人数情况,见表3-2。

表3-2 留守儿童目前共同居住的人数

父母一方外出的儿童主要与父亲或母亲生活在一起,父母双方外出的儿童主要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居住在一起,少数儿童与其他亲戚居住在一起。通过表3-2可以看到,共同居住人数主要为2~7人,其中超半数留守儿童的共同居住人数集中在3~4人,平均每个留守儿童家庭共同居住人数为4.04人。

(2)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主要测量儿童父母工作情况以及家庭年收入情况。儿童父母工作具体情况如表3-3和表3-4所示。

表3-3 父亲工作情况

表3-4 母亲工作情况

从以上两个表中得出,留守儿童父亲无业的人数为31人,占总人数的19.7%,母亲无业的人数为62人,占总人数的41.1%,母亲就业率较低;父亲在家务农的人数为5人,母亲在家务农的人数为14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2%和9.3%,留守儿童父母在家务农的人数较少,多数在企业工作或从事其他工作。

从家庭年收入来看,在141个有效样本中,平均家庭年收入为38.15千元,标准差为32.4865。对“家庭年收入”作单样本均值检验,假设各留守儿童家庭年收入较为均衡,通过卡方检验得出X2值为189.383,P等于0.00,显著度远远小于0.05,说明原假设不成立,即各留守儿童家庭年收入差异较大。具体结果如表3-5所示。

表3-5 家庭年收入 单位:千元

X2=189.383,P=0.00<0.05。

2.留守儿童基本概况及留守情况

通过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我们将儿童基本概况和留守情况主要分为:儿童性格特征、儿童家庭教育基本情况和留守情况。其中,儿童家庭教育基本情况主要测量监护人对待儿童教育的态度,包括重视儿童哪方面的教育、发展和面对儿童不良习惯的态度如何。

(1)儿童性格特征

有关留守儿童性格特征测验的个案中,有效样本有142个,占总样本量的87.7%。课题组采用多选题形式,列举了儿童五项性格特征,进行数据收集。在后期整理过程中,通过多重响应定义了新的变量“儿童性格特征”,并对儿童性格特征作频次分析,具体结果如表3-6所示。

表3-6 留守儿童性格特征

a.值为1时制表的二分组

通过分析得出,有50名儿童性格较为内向,不喜欢和陌生人接触;15名儿童夜间经常哭闹;45名儿童比较调皮,不受管教;74名儿童性格较为开朗,喜欢玩闹;79名儿童经常想念外出的父亲、母亲。总计145名儿童,5个相应变量,共263个响应。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到,留守儿童性格特征中存在内向和不受管教的儿童较多,这说明留守儿童在性格塑造或养成方面仍存在一些偏差,其可能的原因有: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在早期不重视对儿童行为的正确引导;儿童缺少父母对其长时间的照顾和引导,使得儿童安全感下降。

将儿童留守时间与留守儿童性格特征做交叉表进行分析,其有效个案有155个,占总样本量的95.7%,具体分析结果如表3-7所示。

表3-7 儿童留守时间* 留守儿童性格特征交叉表

注:百分比和总计以响应者为基础。

a.值为1时制表的二分组

表3-7为儿童留守时间与留守儿童性格特征相应变量的交叉分析表,由此表分析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留守时间为1年及以下的儿童中,较为内向的儿童有26人;夜间经常哭闹的有6人;较为调皮的有26人;性格开朗的有37人;经常想念父母的人数则达到43人。

留守时间为2~3年的儿童中,较为内向,不喜欢和生人接触的有12人;夜间经常哭闹的有6人;较为调皮的有11人;性格开朗的有18人;经常想念父母的有24人。

留守时间为3年以上的儿童中,11人较为内向;3人夜间经常哭闹;8人比较调皮;19人性格较为开朗;12人经常想念外出的父母。

(2)儿童家庭教育基本情况

儿童家庭教育基本情况主要测量了监护人对儿童教育相关内容的态度。首先是监护人对儿童各方面的重视程度的测量,如表3-8所示。

表3-8 监护人对儿童各方面的重视程度

从表3-8中得知,监护人最关心孩子的第一个方面的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行为习惯、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和生活起居;监护人最关心孩子的第二个方面的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身体健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和生活起居。我们将监护人最关心儿童的第一个方面赋值为2分,将监护人最关心儿童的第二个方面赋值为1分,计算儿童的各方面的得分见表3-9。

表3-9 监护人对儿童各方面的重视程度排序

从计算的分值来看,监护人更为重视儿童的行为习惯、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而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起居受到的重视度较低。这也从另外一方面折射出,一些留守儿童出现极端行为的原因之一是监护人对儿童心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从而未能有效地疏导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堆积。儿童生活起居方面,监护人对其重视程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为监护人对儿童身体发育知识较为缺乏,对身体健康的理解较为狭窄,一些监护人认为儿童只要没有生病,不用进医院打针、吃药、输液即为健康,而忽略了对儿童身体的发育监测。

上述数据测量了监护人对待儿童不同方面的重视程度,而对待儿童不良行为习惯时,图3-1显示了监护人纠正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方式。大部分监护人主要通过说教纠正;8%的监护人则认为“棍棒下出状元”,通过打骂方式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其余10%的监护人对待儿童不良行为基本不作为,或认为孩子还小,或希望孩子父母回家对其进行教育。监护人对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不作为的主要原因有:对孩子的溺爱,舍不得说教;认为自己没有权力管教孩子。监护人对待儿童不良行为的不作为造成的结果是,儿童在“默许”的情况下,其不良行为受到鼓励,长此以往,容易养成不良习惯且难以改正。在所抽取的样本中,82%的监护人通过说教纠正儿童不良行为,这说明农村多数监护人已经开始逐步建立正确的引导孩子的方法;但仍有少数监护人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实施家暴,这种行为需要得到及时的纠正。

图3-1 监护人纠正儿童不良行为的方式

(3)儿童留守情况

从儿童留守情况来看,父母一方外出的有85人,父母均外出的有76人,具体情况见表3-10。

表3-10 儿童留守情况

从表3-10可以看出,父母一方外出的占总人数的52.8%,父母均外出的为47.2%。在85名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中,父亲外出工作,母亲在家,占到总人数的89.4%;仅有9名儿童为母亲外出工作,父亲在家。在所抽取的样本中,儿童父母双方均外出工作的人数较多,占47.2%。这说明,儿童为“双留”的占总人数的将近一半;其余儿童为“单留”,这些单留儿童的监护人多数为其母亲。这可以看到,约有一半的留守儿童家庭也存在着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现象与留守妇女现象是相互交织在一起。

这些留守儿童的留守时间情况见表3-11。

表3-11 儿童留守时间

在128名儿童中,其平均留守时间为18.96个月,时间最短的为3个月,最长的为78个月,四分位数中中位数为12个月,儿童留守时间的标准差为18.297,说明各个儿童留守时间的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本课题所调研的对象为0~6岁留守儿童家长,同时,受客观条件限制,各年龄阶段的样本量较少。因此,受年龄层和样本量的影响,儿童留守时间差异较大。通过访谈资料的补充,我们发现,邻水、通江和富顺三个地区,一部分儿童为出生即留守,甚至一些儿童尚未满月就成了“双留”儿童。(www.daowen.com)

图3-2为孩子留守在家的散点图,其以儿童年龄作为横轴,以留守时间作为纵轴。

图3-2 孩子留守在家时间散点图

从图3-2可以看到,4岁及以上的儿童留守时间超过20个月的以及4岁以下留守时间超过10个月的较多。这也印证了从访谈中了解的情况,即孩子的留守时间较长,特别是0~3的儿童,在最需要父母的阶段,其平均留守时间仍在10个月以上。低龄阶段的儿童留守年龄过早,留守时间较长,这对儿童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养成具有不利的影响。

3.0~6岁留守儿童生活基本情况

0~6岁留守儿童生活基本情况包括儿童母乳婴幼儿营养品喂养情况和生活环境情况。儿童生活环境概况主要分为生活设施、居住环境。生活设施主要测量儿童娱乐场所的可得与可及性,居住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测量。

(1)儿童母乳、婴幼儿营养品喂养情况

如表3-12所示,在有效的141个样本中,儿童接受喂养母乳的时间平均为7.57个月,接受喂养婴幼儿营养品的平均时间为12.31个月。接受喂养母乳的时间和接受喂养婴幼儿营养品的时间的标准差分别为4.377和10.192,这说明,从整体上讲各个儿童接受喂养母乳的时间和接受喂养婴幼儿营养品的时间差异较小。喂养婴幼儿营养品的平均时间超过一年,其可能的原因有:多数监护人开始重视婴幼儿营养的补充;婴幼儿营养品开始成为母乳的替代品,特别是那些没有接受母乳喂养的儿童。

表3-12 儿童母乳、婴幼儿营养品喂养情况

(2)儿童生活环境基本情况

图3-3 居住环境

图3-4 邻里关系

在儿童生活环境的测量中,我们主要用五分变量测量了其居住环境和居住氛围,结果如图3-3和图3-4所示。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来看,绝大多数监护人认为,其居住环境一般,甚至有些监护人认为居住环境不太好或非常不好。这说明,绝大多数监护人认为儿童居住环境有待改善。在对居住氛围的测量中,绝大部分监护人认为,居住周边邻里关系比较融洽或非常融洽,约40余人认为邻里关系一般。

从所抽取的样本来看,监护人认为儿童居住的物理环境有待提升,而其居住的氛围较为融洽,邻里关系和睦。因此,我们进一步测量儿童居住周边娱乐活动场所的可得与可及,分为两个问题,一是“您家附近有几个可以让小孩自由玩耍的地方”;一是“从您家到最近的活动场所步行要几分钟”。所得出的结果如表3-13所示。

表3-13 儿童娱乐场所的可及与可得

从表3-13可以看出,平均供小孩玩耍的地方有1.74个,其标准差为2.005;从家到最近的活动场所平均花费时间为10.89分钟,其标准差为15.092,其中极大值为120分钟,极小值为0分钟。

上述数据表明,有效样本中可供儿童活动玩耍的地方的数量差异较小,而从调查对象到最近的活动场所步行时间的标准差即家到最近活动场所的步行时间差异较大。

从儿童活动玩耍场所的平均数量来看,儿童能够娱乐活动的地方较少。同时,对于有些儿童来讲,离活动场所较远,儿童在家附近娱乐玩耍的可及与可得性较小。

4.留守儿童早期教育基本情况

早教又称早期教育,一般是指针对0~3岁的幼儿实行的教育,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0~3岁是婴幼儿身体、情感、动作和认知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早期教育能充分发掘幼儿的潜能,促进其发展。[18]在本课题研究中着重测量儿童早期的家庭教育,主要测量儿童图书绘本数量和监护人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情况。其中,监护人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情况,主要测量近期监护人陪伴儿童阅读,讲故事,唱歌,外出玩耍,做游戏或玩玩具,识字、数数、绘画六个方面的情况。

在抽取的样本中,有61名0~3岁的儿童。从家庭孩子图书绘本数量(表3-14)来看,有28.58%的家庭有10本以上的相关书籍;有48.21%的家庭有1~10本相关书籍,而有23.21%的家庭没有与孩子相关的图书绘本。

表3-14 孩子图书绘本量

通过多重响应定义变量集,我们定义了新的变量“儿童早期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陪伴儿童阅读,讲故事,唱歌,外出玩耍,做游戏或玩玩具,识字、数数、绘画等,并测量近期监护人在这些方面的陪伴情况(表3-15)。3岁及以下的样本有61个,“儿童早期教育陪护”有效个案有59个。

表3-15 儿童早期教育陪护频率

在59个个案中,响应变量有6个,一共响应307次,其中参与了儿童早期教育陪护的被选择了204次,其中父亲参与儿童早期教育陪护的有16次,母亲参与儿童早期教育陪护的有83次,其他人参与儿童早期陪护的有105次。根据表3-15,选择有监护人陪同儿童参与早期教育的次数占总选择次数的66.4%,其中母亲和其他人参与儿童早期陪护的选择次数分别占总选择次数的27.0%和34.2%。根据数据可以推断,母亲参与儿童早期教育的程度仍然较浅,而多数父亲鲜有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发挥作用。

5.留守儿童帮扶需求

在问卷中,共设计11个选项,供调查对象选择留守儿童需要的前3项帮助,通过整理得到表3-16。

表3-16 留守儿童帮扶需求频次

将第一项需求赋值为3分,第二项需求赋值为2分,第三项需求赋值为1分,根据上表的频次,分别乘以相对应的排名的赋值,最后得到留守儿童帮扶需求的排名表,如表3-17所示。

表3-17 留守儿童帮扶需求得分表

根据上表可以得出结论:留守儿童监护人认为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学习用品”“开通一部电话,可常和父母联系”以及“有活动室,可看书、学电脑、玩耍等”是留守儿童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此外,留守儿童能够“定期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有经济支持,定期发放资助款”也是帮助留守儿童的有效措施。

(三)儿童早期社会

在本课题中,我们主要测量3~6岁留守儿童的早期社会化水平。在本课题中,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19]本课题将其操作化为5个维度,分别为“自我认知与发展”“社会认知与发展”“同伴与社交”“成就动机与自我期许”以及“攻击行为”。每个维度下分别有4个题,共20题。每道题均为一段陈述,选项为五分选择,即“非常符合”“比较符合”“符合”“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将每项陈述方向调整一致,并分别对其选项进行赋分,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根据第二部分抽样过程,本次调研共收集到有关儿童早期社会化的样本共117个。通过信度分析得出表3-18。

表3-18 儿童早期社会化指标可靠性统计量

上表给出了儿童早期社会化指标的克朗巴哈系数以及标准化克朗巴哈系数,一般认为系数为0.60~0.65为不可信;0.65~0.70为最小可接受值;0.70~0.80为相当好;0.80~0.90是非常好。从上表中得出,儿童早期社会化指标克朗巴哈标准化系数为0.727,通常认为是相当好的可接受值。

因此,我们将儿童早期社会化操作成的20道题进行加总,得到新的变量“儿童早期社会化”,并计算出留守儿童在儿童早期社会化下的得分(满分为100分,最低分为20分),如表3-19所示。

表3-19 儿童早期社会化水平描述统计表

在117个有效样本中,儿童早期社会化水平平均值为58.78,其中最小值为37,最大值为85(满分为100分,最低分为20分)。

对儿童早期社会化水平和儿童留守时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20所示。

表3-20 儿童留守时间&儿童早期社会化水平相关性

续表

**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如表3-20所示,儿童留守时间与儿童早期社会化水平呈负相关,儿童留守时间和儿童早期社会化水平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257,即|r|=0.257。两个变量不相关的双尾检验值[Sig.(2-tailed)]为0.005<0.01,说明二者显著相关。根据表3-18得出结论,儿童留守时间和儿童早期社会化水平存在负相关性,当儿童留守时间越长,儿童早期社会化水平越低。

(四)小结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过半数留守儿童的留守状态为“双留”,即父母均外出务工;这些留守儿童留守在家主要和留守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以及其祖辈生活在一起。从基本生活状况来看,多数留守儿童母乳喂养时间较为合理,平均母乳喂养时间为7.57个月;同时,监护人也越来越重视留守儿童婴幼儿时期的营养状况,喂养婴幼儿营养品的人数较多。

从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来看,绝大多数人不再认可“棍棒下出状元”的理念,在面对留守儿童不良行为时,绝大多数人选择的是说教方式对其进行纠正;仅有少数人在面对留守儿童不良行为时,选择家暴手段解决。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早期教育,很多监护人对此项并未引起重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人数较少,频次较低。

从留守儿童早期社会化水平来看,留守儿童平均早期社会化水平较低,平均得分为58.78分。儿童早期社会化程度不太理想,通过相关分析,留守儿童早期社会化水平与其留守时间呈负相关,即留守时间越长,其社会化水平越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