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名,候补代表145名,代表着全国3965万名党员。大会由邓小平致开幕词。他指出,我国今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时,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他指出:我国人民在80年代的三大任务是: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而在今后一个长时期内,要抓紧做的工作有四项: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内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
胡耀邦代表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报告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报告着重阐明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实施纲领。它规定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是:1981年到本世纪末20年,力争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亿元左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将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在战略步骤上要分两步走,即前10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10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报告强调,通观全局,今后必须把农业、能源、交通、教育、科学等问题,当作战略重点来抓。
报告强调,为实现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巩固和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核心。(www.daowen.com)
会上,叶剑英、陈云就新老干部交接班问题作了重要讲话,李先念致闭幕词。大会认真讨论了邓小平的开幕词,审议通过了胡耀邦作的报告及新党章。经过充分酝酿和民主选举,大会选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210人,候补中央委员138人,组成新的中央委员会。在这348名委员和候补委员中,新选进的有211人,占总数的60.6%;年龄在60岁以下者171人,占总数的49.1%;有大专以上学历者122人,占到31.1%,显示出中央领导成员正在进行着新老交替,也说明党的干部队伍正在朝着年轻化、知识化的方向迈进。同时,还选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72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33人。中央委员会与中顾委、中纪委的产生,体现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关于党中央设立三个委员会的要求,进一步建立起分权制衡机制,贯彻了新老干部合作交替的原则,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了组织保证。
9月12日至13日,十二届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按照新党章的规定,会议选举万里、习仲勋、王震等25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姚依林、秦基伟为政治局候补委员;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由胡耀邦担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8)。会议批准邓小平任中央军委主席,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为副主席,杨尚昆任常务副主席。会议批准邓小平为中顾委主任,薄一波、许世友、谭震林、李维汉为副主任。批准陈云任中纪委第一书记,黄克诚为第二书记,王鹤寿为常务书记,王从吾、韩光、李昌、马国瑞、韩天石为书记。
中共十二大是七大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是党的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牌。它标志着党胜利地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标志着拨乱反正任务的基本完成和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