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资源丰富
长江经济带创新资源丰富主要从三方面表现出来:一是科教资源,长江经济带九省两市集中了全国的三分之一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200余家,科技馆208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44个,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超过500家。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从2013年的1065所到2017年的1131所(如图1),增加了106所,教职工数量从2013年950676人到2017年1011931人,增加了61255人,科教育研究基础较好,为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奠定连号的基础。二是人才资源,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量从2013年的10482866人到2017年的11735056人(如图2),增加了1252190人;高等院校R&D从业人员从2013年的302024人到2017年的395334人,增加93310人;研究与开发机构R&D从业人员数量从2013年的146397人到2017年的170204人(如图3),增加23807人;不断增加的高素质人才为区域创新活动提供劳动供给。三是自然资源优势,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是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2)创新实力强劲
由表看出长江经济带基于丰富的创新资源基础上凸显出强劲的创新实力。一是科研实力,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两院院士和科技人员数约占全国50%,科技论文数量从2013年的1646701篇到2017年的1902209篇,增加255508篇,年均产量1770196篇;长江经济带国内有效专利数量从2013年的5532959件到2017年9297827件,增加3764868件,年均产量达7250824件;二是经济总量,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259525.05亿元到2017年的373806.4亿元,增加114281.35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9.56%,并且2017年长江经济带生产总值总量达到373806.4亿元,占全国总量45.54%,是全国重要的经济输出区域。三是创新产出增加,技术成交额从2013年的2088.63亿元到2017年的4118.51亿元,增加2029.88亿元,其中2017年的技术成交额占全国总量30.68%;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额从2013年的290316百万美元到2017年326353百万美元,增加了36036百万美元,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总额占长江经济带出口总额的31.82%。
图1 2013—2017年长江经济带普通高等学校数
图2 2013—2017年长江经济带普通高等在校生数
图3 2013—2017年教职工、高等院校R&D从业人员、研究与开发机构R&D从业人员数
表1 2013—2017年长江经济带部分数据
(3)创新潜力巨大(www.daowen.com)
一是政策导向,有关长江经济带的政策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颁布数量累计达到567条;“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是国家及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在创新发展中一直遵循的标准。江苏作为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已成为全国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浙江特色产业创新发展领先全国,并获批成为全国第一个信息经济示范区;上海充分发挥自贸区优势不断提升创新开放度,长江经济带正以科技创新走廊引领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二是产业结构转变,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值发生根本演变,从2013年的第一、二、三产业比值为9∶48∶43到2017年的7∶42∶51(如图4),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很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的转变。三是自贸区,高新技术园区创新发展潜力加大,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超过100个,且规模不断加大;共培育国家级众创空间超过500家、创新型企业近300家,成为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引擎。在上海、浙江、湖北、重庆、四川设立5个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
图4 2013年和2017年第一、二、三产业分布
2.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发展措施与效果
(1)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发展措施
统筹布局、分层管理。中央政府及长江经济带区域各级政府利用科学办法对《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和《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南》的落实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找准关键问题或难点,由国家层面统筹协调先进制造业空间布局,把握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过程中的轻重缓急;由地方政府评估地区落实情况,响应国家政策及导向,促进区域与整体融合发展,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根据地区长江经济带特色颁布多分政策文件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战略落实与实施。同时,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提升地区招商实力与吸引力,注重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和信息一体化工程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以市场手段切实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关联度和集聚度,避免城市群内部对优质资源或产业项目的恶性竞争,发展由省到城市的合作关系。
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全面建立。长江经济带流通九省二市,各省市发展状况不同,因此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不协调的情况下,推动区域合作协商机制成为大势所趋。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四省市签署了《关于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协议》,确定要建立起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机制,加强长江上游地区统筹协调,协同破解发展难题,推进生态联防联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市场一体化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上游地区一体化发展,合力打造重要经济增长极。湖北、江西、湖南三省签署《关于建立长江中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协议》,强调构建决策、协调、执行三级架构,实行会商决策、协调推动、执行落实三级运作,协同优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市场一体化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和科技创新协调发展,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积极培育新动能。转换新动能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新契机,各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上海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海、四川等地已全面推进创新改革试验,同时建设海洋工程总装研发设计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重庆、武汉、合肥、南京、上海等地区的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其中武汉光谷在光电子产业发展成果明显;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一批特色小镇、小城镇正在稳步建设、已初具规模;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各区域自贸区也取得了新得进展。
产业转型升级扎实起步。各省都加快产业转型步伐,云南省正加快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各产业由低端建设向高端拓展、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贵州省开始建立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四川省大力提倡信息化与产业化融合互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重庆电商发展势头强劲,建立起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互联网+商圈”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湖南省作为创新型省份,高新技术产业正在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湖北省科技产业发展迅猛,各项科技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包括华星光电第六代平板显示项目、天马微电子第六代多晶硅TET-LCD项目和新芯12英寸先进存储器项目;安徽省深入谋划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相关工作,并且CMA(国际)机器人与意大利有关方面签署了合资合作协议;江苏省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高端引领项目增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占产业项目总数的83%;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较好,重视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幅均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速度;上海市继续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实行“证照分离” 改革试点,加强跨区域产业开发园区合作,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发展效果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建立起以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管理机制,生态先行,绿色发展。在中央的引导下建立起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已为沿江广大干部群众理解和接受,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格局基本确立。形成了集信息公开、流域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与目标考核办法、流域统一的绿色信用管理体系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商机制为一体化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协同发展创新机制。各省区市都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体制机制创新,采取了相关的措施。这些纵向与横向的协作创新机制都在积极发挥作用,探索设立区域性环境资源交易平台、组建环保产业联盟、建立流域上中下游生态补偿制度等。
服务创新为企业带来良好获得感。形成不同产业的协同服务,创新服务模式,为不同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创新引领下产业不断升级。长江经济带各省在不同领域中形成共同发展合作模式,为不同产业形成了专业服务机构,第三产业撑起长江经济带“半壁江山”,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现代工业体系正在形成。同时,长江经济带以协同创新服务方式为各省市市场主体带来最好的企业获得感,营造便利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打造舒适快速的营商体验促进创新主体不断增加;市场合作、产业融合效应逐步显现,以协同创新服务带来市场创新、产业创新。
构建了良好人才支撑体系。尽管上海、江苏等地的创新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人才体系相对健全,但是整个长江经济带尤其是中西部省份的创新性人才的储备、高质量的创业创新环境,依然十分匮乏。长江经济带以“绿色”为关键词,培育新动能、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绿色创新发展,为青年才俊提供平台与机会,创新人才大展拳脚,带来的不仅是长江经济带的创新发展,更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创新领域中引领科技潮流。从平台载体看,国内的科技创新和教育资源在长江流域集聚度较高。长江经济带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拥有全国近一半两院院士和科技人员,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超过500家,涌现了高性能计算机、量子保密通信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成果。各省市都展开了人才争夺之战,以“实施区域内人才战略,构建好人才支撑体系”为动机,提供大学生留任的各种优惠政策,最为突出的是湖北省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在住房、工作福利方面给大学生给予很大的帮助。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创新高地,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增加至156个,其中,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范围内的国家级高新区达72个,约占全国国家高新区总量46.15%。这些高层次的科研平台、学术平台和教育平台也是吸引人才的好载体。实现区域人才储备和开发战略,构建由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现代生产性服务者组成的人才支撑体系指日可待。
创新带来利好经济效应。创新是第一动力,长江经济带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最终带来的是经济的不断繁荣,从而形成由面及点、由省到城再到县的经济辐射效应。经济增长包括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早在2017年首届国际科创园区(上海)博览会上,长江经济带区域展区和上海科创中心园区展区联袂亮相。长江经济带区域展区云集了40多家来自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贵州、江苏、浙江等长江沿岸省市的科技园区,上海科创中心园区展区覆盖张江、临港等多个上海科创园区。从2017年就形成了以建立科技园重点发展,各产业联动发展的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