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
创新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2014年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随后的2015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2016年9月正式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强调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长江经济带提质增效的新动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提升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区域科技创新能力”。《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均强调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要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研究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对长江经济带创新能力进行研究,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评价体系借鉴了包括《世界竞争力年鉴》《全球竞争力报告》《全球创新指数》《创新型联盟指数》以及《国家创新指数》在内的诸多国内外知名报告,并根据中国区域创新体系的特征进行了适当的动态性调整。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一项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要实现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贯彻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创新发展而言,就是要通过创新来解决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动力问题。当前,长江经济带的创新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尤其是上海和江苏等省市的创新发展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同时,长江经济带也是创新能力的富集区,西部的四川、重庆,中游的武汉,下游的南京与东部的上海有很强的科教力量,高等院校数占全国的42.8%,国家级创新平台有500多个,R&D经费支出与有效发明专利占全国总数的45%。但是,长江经济带内部各省市之间,创新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创新还没有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动力。
随着长江经济带在全国区域格局中的逐渐重要,对于长经济带创新发展研究的数量也逐渐增加,逐渐形成了“1+N”规划政策体系,在生态环境改善、经济转型发展、机制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其中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初现成效,建成70家高新技术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比53.9%;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区域81个,占32.7%;开行中欧班列3562列,占比63%。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www.daowen.com)
2.研究意义
长江经济带发展一直秉持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创新驱动是发展新动能和淘汰过剩产能的有力催化剂,是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绿色发展更需要创新驱动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加快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一环。因此,长江经济带发展离不开创新发展,包括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创新研究有助于推动创新驱动,实现创新机制,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重点。
长江沿岸是中国高校、科研院所、中央直属企业等集中的智力密集带,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研究型高校和国家级研究所,沿江各省的合计占全国一半以上,这些科研院校和企业,对于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具有巨大能量,能够使长江经济带比其他地区更早更快实现科技创新、产业转型,进而对国家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以及转型提质、增效作出应有的贡献。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创新发展研究不仅是发挥科教优势,展现科教力量的表现,也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解决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理论支撑。在新的战略布局的引领下,深化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研究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