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第一节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地区的天主教

第一节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地区的天主教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693年,东北地区成为北京教区的一个教域。鸦片战争以后,因清朝政府解除禁教令,天主教亦随关内移民进一步传入辽宁。满洲教区所管辖的范围是东北的天主教。中国东北地区的天主教发展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9]法国的巴黎外方传教会进入东北时间最早,势力最大,截至1920年止,东北地区的天主教事务都由该会控制。这11个教区的传教士,其国籍属于8个国家。在东北地区有一些被称为天主教的特殊村落,即天主教自治村。

第一节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地区的天主教

天主教很早就已经传入东北地区,早在1245年,罗马教皇诺森四世派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出使蒙古,[2]希望蒙古大汗停止征伐欧洲,屠杀基督教徒。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到达位于今天中国内蒙古地区的哈剌和林行宫,面见了刚刚登基的蒙古可汗贵由。元成宗年间(1295~1307年),辽宁西部地区就曾有天主教信徒。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辽东地区就有少数的天主教徒,大多是山东、河北的移民和逃难的人。1693年,东北地区成为北京教区的一个教域。清道光十年(1830),法国天主教传教士进入辽东庄河,并在辽宁地区建立教会组织。清道光十八年(1838),罗马教皇额我略第十六世于8月14日通谕,将满蒙地区同北京教区分离,成立满蒙独立教区,委托巴黎外方传教会管理,主教为法国人方若望。[3]满蒙教区所管辖的范围是整个满洲地区和蒙古一部分地区。鸦片战争以后,因清朝政府解除禁教令,天主教亦随关内移民进一步传入辽宁。清道光二十年(1840)八月二十八日,满蒙教区将蒙古划出,原满蒙教区之满洲部分改为满洲教区,主教府设在营口。满洲教区所管辖的范围是东北的天主教。清光绪四年(1878),东北的天主教堂有30多所,教徒有9792人,主要分布在辽宁地区。[4]清光绪十八年(1892),满洲教区纪隆主教府由营口迁到奉天。中国东北地区的天主教发展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

在东北地区活动的外国天主教会主要有法国的巴黎外方传教会[5],奥地利的加布遣会、本笃会,德国本笃会[6],瑞士白冷外方传教会[7],加拿大的魁北克外方传教会[8],美国的玛利诺外方传教会等。[9]

法国的巴黎外方传教会进入东北时间最早,势力最大,截至1920年止,东北地区的天主教事务都由该会控制。如前所述,罗马教廷于1838年设立满蒙教区,1840年设立满洲教区,1898年将满洲教区划分为南满教区和北满教区,[10]但是均属法国的巴黎外方传教会经营。南满教区由主教纪隆管理,[11]总会设在奉天。北满教区由主教蓝禄叶管理,[12]总会设在吉林。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包括南满教区主教纪隆在内的6名传教士和2名法国修女殉教;北满教区的3名法国传教士和2名中国传教士被杀;热河地区有一名比利时传教士被活埋,整个东北地区被杀的信徒达3000人以上。[13]

1920年3月19日,罗马教廷发出通谕,将北满教区的延吉、珲春、依兰地区的堂口及该地方的传教权交给朝鲜元山教区。[14]1921年3月以后,德国籍神父任温忠、徐相烈、具杰根、沈培义、颜春友等人,从朝鲜进入中国延、珲地区。1924年德籍白化东神父到延吉,法籍神父南一良等3人,从龙井撤回元山。1928年7月19日,在延吉成立宗座监牧教区,由德国圣欧笛勒本笃会传教,宗座监牧为白化东,同一天,罗马教廷又从吉林代牧区和热河代牧区分出齐齐哈尔自治区,由瑞士白冷外方传教会管理。

1925年,罗马教廷将奉天代牧区所属东边道地区的教务划归美国玛利诺外方传教会管理。1932年2月4日,教廷宣布,从奉天代牧区分设抚顺监牧区,首任主教为美国玛利诺外方传教会会士林化东,1940年2月13日升格为抚顺代牧区。

1929年8月2日,罗马教廷又从热河代牧区和奉天代牧区中分出四平街监牧区,交给加拿大魁北克外方传教会管理,1932年6月1日,又将其升格为四平街代牧区。

1937年5月18日,罗马教廷从四平街代牧区中划出林东、林西、天山、开鲁、鲁北、绥东6县,成立林东监牧区,由加拿大魁北克外方传教会管理。此外,1924年12月3日,东蒙古代牧区更名为热河代牧区。1932年,将其北部6县划出,成立赤峰教区。

除此之外,哈尔滨白俄天主教会,被称为哈尔滨司教职区,由白俄神父管理。管理这些教区的外国传教士的国籍各不相同,这点可以证明教会与政治毫无关系。这11个教区的传教士,其国籍属于8个国家。[15]

至1937年,天主教在东北共设有12个教区:“奉天”教区、热河教区、抚顺教区、四平街教区、林东教区、吉林教区、齐齐哈尔教区、延吉教区、佳木斯教区、热河教区、赤峰教区、都由尔滨俄罗斯人教区。这些教区除了赤峰教区外,都由外国传教士管理。在此间的外国传教机构及其神职人员不仅拥有教务大权,还凭借手中的经济实力,廉价购买土地,兴办教会学校和医院等,从事慈善事业,以笼络人心,扩大影响,其目的是扩充、发展教会势力。

早期东北天主教的传播较为迅速,1841年东北地区的天主教信徒有2319人,1862年则增至5700人,1878年达到9792人,到了1898年信徒总数已经有2.6万人,[16]可见其增长速度是较快的。进入20世纪后,东北的天主教也经历了一个大发展时期,至1919年,东北天主教信徒总数达5万多人,[17]足见其迅猛的发展势头。而伪满时期,又因为天主教与日伪政权的积极合作,东北天主教会得到了日本人的扶持,一度膨胀,在1938年前后达到鼎盛,天主教教徒达18.494万余人,加上志愿受洗者3.9万余人,合计接近22.4万人。(www.daowen.com)

在东北地区有一些被称为天主教的特殊村落,即天主教自治村。据《满洲宗教志》记载,散落于满洲各地的天主教村达到几十个,观察它们的团体生活可以发现,其生活形式有组织,拥有道义的团结力,服从命令,具有美风良俗,都是世人应该学习的地方。这些已经成为满蒙开拓上的一个指针,而且对农村的经营起了示范作用。[18]这些天主教自治村中最著名的是长春西北的小八家子村、海伦北镇锦州朝阳的松树嘴子,吉林扶余县的苏家窝堡、锦州林西大营子村、辽中的三台子等天主教徒也较为集中。

松树嘴子天主教村的历史悠久,清道光十年(1830),从山东、河北逃荒来的天主教徒,落脚在朝阳县东大屯乡松树嘴子村。此后,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每年派一名华籍神父化装成商人来到朝阳秘密传教。不久,北京教区又派一名姓何的华裔神父任松树嘴子教会本堂神父,兼东北地区教务。清咸丰六年(1856),修建朝阳松树嘴子教堂。光绪九年(1883)圣母圣心会吕继贤主教将庙沟之座堂移至松树嘴子,确立松树嘴子教堂为东蒙古教区主教座堂。当时,松树嘴子教堂占地面积约6.7公顷,有房舍400余间。教会分南北两大院,南院设贞女院、修女院、贞静院、晶明女子小学校;北院设立教府、总堂、修道院、圣心会、指南学校和伙房。松树嘴子主座堂设在北大院西南角,正南方开南大门,门洞为青砖发拱,高约7米。门房以北为教堂广场,中间有石甬路直通教堂。教堂有南东二堂门,堂内置红漆明柱,可容纳教徒700~800人。附属教堂和公所有三家天主堂、玉田天主堂、庙沟天主堂、大夫营天主堂、大屯公所、柳条沟公所、冰沟公所、薛家屯公所、塔子山公所、三道沟公所、根德公所、三道河公所、谢麻窝棚公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前夕,松树嘴子教会已用幻灯机为群众放映幻灯片,用大小照相机为教徒拍照,有油印机和晒蓝图设备。主教府已安装上短波收音机,可直接收听世界各地广播。修道院内有各种观察和记录气象的设备,北大院内埋有地下煤气管道,各主要住宅和教室都以煤气灯照明。圣心会和指南学校有小型发电机,用电灯照明。院内各主要办公室均有电话相通。主教府内常年订购国内外各大报纸和主要刊物。图书馆内藏书丰富,与香港上海、北京、广州和河北献县等天主教印书馆来往密切,神职人员经常在这些刊物上投写稿件,并委托其代印书籍、稿件。由松树嘴子教会编写和出版的书籍有《咏唱经歌录》《拉丁文规》《要紧经文》《礼貌撮要》《圣教关联撰选》等。比利时籍神父富去庶从事半年梵文研究,以外文出版了“五方原音”。[19]

小八家子天主教村诞生于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1818)直隶(今河北)地方流民中天主教信徒陈启福等5户,落居今农安县小八家子屯,他们将天主教的信仰和活动带到居住地,由于没有教堂,他们便在陈家主日。道光二十年(1840)春,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满蒙教区首任主教方若望神父,视察所谓“东北社会风情”,察看传教条件。他发现了小八家子屯陈启福及其主日活动,遂于是年给予经济资助,购买一块地基,修盖起几间草房,作为简易天主教堂。这是清代亦是中国历史上,长春行政区域内正式诞生的第一座天主教堂,此乃长春地方中国天主教信徒接受巴黎外方传教会津贴办教的嚆矢。道光二十四年(1844)满洲教区派法国袁神父,出任小八家子天主教堂本堂神父,开创了法国传教士直接主持中国天主教堂,出任本堂神父的历史。从此以后,小八家子天主教堂成为法国传播天主教,培养中国天主教神职人员最重要的基地。相继在小八家子村创办圣母圣心国际贞女会(1858)、小拉丁修院、要理学房等。小八家子村名,在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传教史上,开始具有显赫的地位。[20]1933年11月,伪满洲国协和会中央本部的松川平八郎到小八家子天主教堂,与法国神父廉德清合作正式成立小八家子伪满洲帝国协和会小八家子分会,将小八家子教堂推上了所谓“日满一德一心”的轨道。自1934年4月以后,伪协和会中央本部事务局次长阪谷希一、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和伪满洲国政府高级官吏,多次访问小八家子教堂,向廉神父授勋,赠枪,授予小八家子村为伪满洲国灌输所谓“建国精神”的“模范村”称号。1939年,伪满洲国协和会中央本部在小八家子拍摄以天主教活动为中心内容的电影纪录片《小八家子》(日语版本),送罗马放映。[21]

伪满成立后,日伪政权为了利用天主教磨灭民众的抗日意志,开始拉拢小八家子的天主教会。1934年6月22日,伪满洲国中央社会事业联合会总裁藏式毅向小八家子教会颁发了两张奖状和一些奖金,对其积极兴办慈善事业进行表彰。[22]

天主教的社会事业包括医院、学校、幼稚园、婴儿院、养老院和企业等。外国传教士控制下的教会创办慈善事业,主要宗旨是作为传教的辅助手段,扩大宗教势力和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宣扬了其教规教义所倡导的博爱。

天主教的社会教育事业主要是创办中小学,其次是创办英语、医学、师范等专科学校,还举办些成人英语、钢琴、打字、西餐等专业班和扫盲学习班。教师以中外修女为主,所招收的学生中,除有一小部分是信徒的子女外,大多数为教外人的子女。其发展时期主要在从义和团运动后到太平洋战争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使天主教所办学校的经费和师资受到影响,除少数学校继续开学外,大多数学校停办。如表1所示,1938年前后,东北地区的天主教共创办圣经学校613所,小学233所,初中7所,小学就学儿童16387名,初中就学学生1030人。

表1 1938年前后的东北天主教情况概览


天主教为增加收入,曾办过一些企业,后因时局变化,部分停办,但有些企业在当时还是为天主教提供了部分基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