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优良传统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优良传统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历来为众多学者所强调,是我国教师的优良传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突出强调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习惯以及健康成长产生的重要影响。可以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这种巨大教育力量,是来源于教育者的自我对象化的严格律己性和通过平等交往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真实感受,因此,它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敬仰、信任、共鸣、向往和模仿,从而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历来为众多学者所强调,是我国教师的优良传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突出强调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习惯以及健康成长产生的重要影响。孔子要求教师时时、事事、处处都要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做学生的楷模和表率,他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7]如果教师道德高尚和作风正派,即使不下达命令,学生也会执行,否则就会“不正,不从”。又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8]也就是说,教师在提倡学生要做到的同时,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如果连自身都不端正,又怎么能够有资格去端正别人呢?亚圣孟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指出“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其身正天下归之”,主张“教者必以正”。荀子也指出:“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9]西汉学者杨雄更是明确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10]可谓言简意赅、一语中的。杨雄在这里所提到的“人”既指教师是他人学习的典范,又指教师的自我定位,说明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所具有的崇高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教育家颜之推尤其注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他说:“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押,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并认为:“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11]他强调了处于社会上位的人对处于社会下位的人的影响。由此及彼,推广到广大教育者的身上也同样是适用的。唐代著名大教育家韩愈对此深有体会,他指出教师要“以身立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率先垂范,躬身力行,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教育学生。据《宋史》记载“缓(宋代教育家胡暖)教人有法,科条纤悉具备,以身先之”。清朝初期的王夫之在《四书训义》中也指出:“师弟子者以道相交而为人伦之一。……故欲正天下之人心,须顺天下之师受。主教为本,躬行为起化之原。”意即教师自身行为的教育和感化是引起学生思想品德转化的重要途径。可以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这种巨大教育力量,是来源于教育者的自我对象化的严格律己性和通过平等交往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真实感受,因此,它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敬仰、信任、共鸣、向往和模仿,从而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