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子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孔子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这种观点《论语》中多有涉及。[2]意思是,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来说有何难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指教师自身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同时在教育学生时也要勤奋教导、永不疲倦,即“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

孔子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孔子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这种观点《论语》中多有涉及。如:“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1]意思是,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孔子本身就是“好古敏以求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五十以学《易》”。还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意思是,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来说有何难啊?他一生就是以这种认真严肃、负责的教学态度,忠诚地、百折不挠地履行一个教师的义务和职责。(www.daowen.com)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指教师自身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同时在教育学生时也要勤奋教导、永不疲倦,即“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大教育家孔子在《礼记·学记》中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也就是说,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知道不足,知道不足才能努力学习。韩愈在《师说》中也引用了孔子的话: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因此,他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他在《进学解》中则进一步要求教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究年。”他强调只有持之以恒地勤勉努力、刻苦钻研,人们的学问才能够有所长进。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超奇》中提出的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也着重指出:“通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畅雅闲,审定文读,而以教授为人师者,通人也。”西汉著名教育家董仲舒也特别强调“学而不厌”的重要性,他说:“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3]也就是说,教师学习上勤奋努力,就会学识广博、智慧明达;道义上刻苦努力,品德就会与日俱增,日有长进的。同时,在学而不厌的基础上教育者还要诲人不倦。柳宗元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切身感受,曾强调“诲人不倦”是教师道德的重要内容。他说:“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4]也就是说,若说讲道理和古代文辞,我是从来不对向我请教的人缄默不言的,这就与孔子的师德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后来,墨子对这一说法有了新的概括,在其《墨子·公孟四十八》中指出:“今夫世乱,求美女者众,美女虽不出,人多求之。今求善者寡,不强说人,人莫之知也。……行说人者,其功善亦多,何故不行说人也?”[5]意思是说:现在世间混乱,追求美女的人多,美女即使隐住不出,而人多追求她们;现在追求善的人太少了,不努力劝说人,人就不知道了。出门向人们劝说的,他的功绩和益处多。为什么不出来劝说人们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