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模式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人的身心发展有个体差异性。比如,有的人形象思维能力强,有的人抽象思维能力强;有的具有艺术才能,有的具有组织才能;有的坚强,有的柔弱。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性格、不同智力水平的人,从不同的起点上循序渐进,塑造成材。
现代教育强调的是个性化教育,目的是要尊重个体差异性,从个体特征出发进行引导,既能发挥个体特长又能实现全面发展。美国的分层教学模式,就是因材施教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在保持原行政班级不变的前提下,按学生某学科的学习能力不同,把全年级的学生分为该学科若干个不同的层次,在不同的教室里进行教学,针对不同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国虽然没有实行分层教学,但是人们意识到,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大众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制度下的学科知识考试难度降低,而学校教育资源的提供又非常有限或不够充分,无法为学生的成长营造满意的环境。于是,很多家长们把孩子送到校外,培养兴趣,学习技能。例如,培养孩子学钢琴、学画画、学打球、学奥数、学英语等等。这种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培养的教育方法,其实就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可惜主要用在校外。按理说,学校应该成为因材施教的主阵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个体性和主体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成长为个性鲜明、共性良好的特色之材。(www.daowen.com)
古代教育家“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对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大有启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采用的是“齐步走”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提高其自身素质。而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评估一个学生的优良与否只依据其成绩的高低,高分则优。完全漠视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素质、个性特长等,于是造成了“高分低能”个性特长被扼杀等可悲的现象。
这样的现实告诉我们,我们要发扬因材施教的思想,教学改革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改变“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呆板状况,本着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负担的基本要求,开拓创新,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要做到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的素质为目标,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力求形成“校有特色、师有特点、生有特长”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新局面,真正将因材施教落在实处,以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