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董仲舒要求教师应具有教学的“圣化”之功,就是指教师应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并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其对教师“圣化”的综合要求,体现了多种教学原则。“齐(剂)时早晚”是及时施教的原则,既要求注意学生的学龄,又要求掌握好他们学习的心理机制。“任多少,适疾徐”,是对教学分量与进度的要求,强调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玉杯》中对教师提出了全面要求:“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齐(剂)时早晚,任多少,适疾徐;造而勿趋,稽而勿苦,省其所为,而成其所湛,故力不劳而身大成,此之谓圣化,吾取之。”他所提倡的“圣化”之功,就是今天所说的教学艺术。
董仲舒要求教师应具有教学的“圣化”之功,就是指教师应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并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其对教师“圣化”的综合要求,体现了多种教学原则。“美其道,有慎其行”,是以身作则的原则,要求教师德才兼备,具有人格感化的力量,又能胜任自己的工作。“齐(剂)时早晚”是及时施教的原则,既要求注意学生的学龄,又要求掌握好他们学习的心理机制。“任多少,适疾徐”,是对教学分量与进度的要求,强调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造而勿趋”)。“稽而勿苦”,引申出教师主导作用如何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思想,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督促考核不要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不能使学生只觉得学习的苦和难,不知道学习的乐和益。“省其所为,而成其所湛”,是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深入观察学生所作所为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心性特点加以施教。所谓“圣化”,就是以上多种教学原则综合实施的结果。(www.daowen.com)
董仲舒在教学上注重“综合效应”,认识到教好学生必须要多种教学原则合理地结合运用,非常有见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传统文化与教师教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