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隆师亲友
荀子在其教育理论中,竭力提倡尊师。《性恶》篇说:“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他说:“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16]在荀子看来,“礼”是最高的社会规范,“以礼定伦”。因此,它是纠正一个人思想行为的标准,而教师又是传授“礼”和实行“礼”的榜样。所以,只有教师的教和以身作则,才能把封建社会“礼法”传给学生。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17]师之教,是学生学习“礼法”的捷径。所以,为学必须接近贤师,仰承师训。
他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人无师法,则隆性矣;有师法,则隆积矣”。[18]他认为,治学既要近师、好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要学友之间的相互辅助、相互切磋。他说:“友者,师之半,”“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19]“求贤师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好之。”[20]这就是“隆师亲友”。他说:“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21]
(二)天地君亲师(www.daowen.com)
荀子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而且在政治上把教师的地位提高到与天地并列,与君亲并称的最高层次。他说:“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22]他认为教师的作用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法制的存废,人心的善恶好坏。他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23]把教师的地位提高到与天、地、君、亲并列,并宣称:“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24]
(三)有关教师的标准
荀子对教师提出很严格的要求,即“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25]他特别注意教师的尊严、丰富经验与信仰、循序渐进的教法与精微的论辩能力。他认为博习是基础,故而不在其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