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渊[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志愿服务成为促进高校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2008年以来,教育部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中指出:要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认真总结近年来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做法和经验,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努力促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化、规范化和常态化。”[2][2]要加强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研究,开展工作交流,推进信息和资源共享,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咨询。
在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2011年上海世游赛等大型赛事之后,全国范围内的志愿者工作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全国各地的高校正迅速地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尽管,在志愿者工作方面,我们卓有成效。但面临规模庞大的高校青年大学生群体,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乐于投身志愿服务活动,而现有的志愿服务项目、基地等资源有限,志愿服务项目的创新拓展成为了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
上海师范大学爱心学校源于1994年夏天的劳模子女夏令营活动,以为劳模子女提供课业辅导服务为主的志愿者活动,出乎意料地收到了热烈反响。次年夏天,近10所学校向社区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并正式命名为“爱心学校”。从创办至今,爱心学校已经走过了近20个年头。这20年里,每年都保持100余所爱心学校有序开办,累计开办近3000余所爱心学校,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人数已达6万余人。
对于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基础扎实、制度完善的社会实践品牌项目,在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之后,也面临着社会环境、教学人员、教学对象的变化这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当教学人员由最初的“70后”、“80后”变成现在的“90后”,教学对象则由最初的“80后”、“90后”变成现在的“00后”,这一系列的新变化都将给爱心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问题。如何直面并解决好这些变化所带来的问题,将直接关系到爱心学校的持续发展。本文将结合爱心学校实际开办的情况,从教员的招募培训、课程的培育设计以及后期的考核反馈三个方面,对爱心学校的内容创新做尝试性的探讨。
一、招募管理一体化,培训组织精细化
每年的4、5月份,都是爱心学校招募教员的高峰期,而每年的教员招募工作都是由各个爱心学校的负责人(校长)自行负责,被录用的教员基本上是以该爱心学校负责人为中心的同学、朋友,教员的来源比较单一,从爱心学校整体而言,教员构成较为单一,不利于学校开展各项教学工作。此外,在招募过程中,我们缺乏对前来报名同学教学水平的初步考察,这也是可能会影响到爱心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因素之一。面对群体较为庞大的报名学生,如何从中选拔出优秀、精干的学生来担当爱心学校的教员,使之能够从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角度进行进一步优化?
首先,在招募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按照报名学生的专业、特长来进行分组,同时考虑当年爱心学校所涉及的区县,尽可能地保证每个区县都有一定数量的教员。在选拔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专业和特长,择优录取,以保证教员的质量和水平。此外,在招募选拔过程中,也可适当增加教学试讲环节,能够对教员的教学水平有个初步的考察把关。
其次,在教员、校长、爱心学校的管理方面,以往我们采取的都是“校长归属制”(即爱心学校的校长属于哪个学院,该爱心学校就归哪个学院管理),而由于教员来自不同的学院,对于爱心学校的校长而言,管理成了难题,因此,我们建议可以借鉴高校教务处的服务功能,全校的爱心学校成立一个教务管理中心,由中心对爱心学校的课程进行统一部署,整合各个学院的优秀课程和教员资源,将部分优秀课程在所有爱心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推广,以进一步提高爱心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最后,在完成统一的招募以后,教员的培训工作也应该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志愿者活动不是简单的免费劳动,在其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更应该给志愿者本人—青年学生创造精神价值。”[3]面对教员和学员的变化,我们也应该逐步意识到原本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思路也亟需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期符合当下“90后”教员和“00后”学员的思维模式。传统意义上的教员培训,更多地侧重于教员个人的教学技能以及管理能力的培训,而忽略了“00后”学员的学习方式及其心理特征。所以,我们建议在对教员进行相关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儿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相关课程,与此同时,也可邀请资深的小学教育专家与教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方便教员能够全面了解小学生的普遍心理状态。此外,每年都会有针对智障人士、残疾人士开办的爱心学校,但在教员培训环节中,却没有专门设置如何关爱残障人士的课程内容,而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将会影响到他们在这类爱心学校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课程设计人性化,教学方式多样化
根据每年爱心学校的创办情况来看,各个爱心学校的课程设计都由教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专业所学来设计,纵观大部分爱心学校,主要还是以教员讲授、学员听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为此,我们根据目前教员、学员的个性特点,就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来谈谈创新与改变。
(一)课程设计
“‘受众需求得不到满足,学生付出见不到实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受众的被服务需求与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4],爱心学校的课程主要面对的对象是“00后”的学员,而根据目前学校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学业压力已经将这些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寒暑假成为这些学生唯一可以长时段休息娱乐的时间。如果我们爱心学校的课程还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那么势必会打消学生参与的热情度。因此,如何让爱心学校长盛不衰、吸引眼球,课程设置就成为重中之重了。
笔者在走访了几所爱心学校之后发现,很多的课程还是以传统文化知识为基础,例如《古诗词欣赏》、《趣味英语》等,尽管课堂上也有不少学生在认真听讲,但爱心学校的课堂却无异于学校中的课堂。相反,以北站社区爱心学校为例,街道自行邀请的剪纸艺术家的《剪纸课》却吸引了不少学生,课堂上学生全都听得全神贯注,就连在一旁陪同的家长也忍不住拿起手中的剪刀开始学习如何剪纸。可见,课程本身的魅力对学员学习的热情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在设计爱心学校课程的时候,要考虑到学员的兴趣所在,将教员所长与学员所需相结合,才是爱心学校精品课程源源不断涌现的原因。
(二)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员讲授,学员听课”为主,而现下学员的年龄层次不一,注意力集中时间也不尽相同,要在一个班级中完全掌控好全班的纪律并且完成教学计划,这对于大一、大二的教员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面对“00后”的学员时,我们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这样才能吸引住学员的眼球,集中注意力听讲,并参与课堂的讨论。
1. 体验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学员的自主参与为主,而教员则起到示范引导作用。以北站爱心学校为例,课程《童话新说》就是以经典童话为蓝本,引导学员发挥各自想象力,在原有童话结局的基础上,对童话进行续写,完全按照学员的个人想象力来对经典童话进行重新演绎,在这其中,教员主要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不仅吸引了学员的注意力,同时也对学员的想象能力进行了培养和挖掘。此外,这种教学方式我们还运用在儿童音乐剧的排练中,让学员自发组织撰写剧本,真正发挥学员“自编、自导、自演”的能力,而教员在这其中主要负责对剧本的把关以及编排过程中细节的把握等,完全将课堂放手给了学生。而最终的教学效果也十分令人满意,不仅学员学得开心,同时也使学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实践项目资源,将各类场馆的志愿者活动与爱心学校课程打通,带领学员一同参与到场馆类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去,让学员真正体验到寓教于乐的所在。以徐汇区文物保护志愿者为例,志愿者管辖区域内涉及许多文化名人故居等历史保护建筑,诸如:陶行知旧居、杜重远旧居等。我们可以尝试带领爱心学校的学员一边参观这些名人故居,一边协助志愿者完成日常的安全隐患巡查工作,鼓励学员对自己所喜欢的历史保护建筑进行绘画,并由学员来讲述每一栋保护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由此将爱心学校的教学与徐汇区文物保护志愿者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让爱心学校的学员学到了知识,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鼓励学员的再次创作。
2. 分享式教学(www.daowen.com)
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主要是以学员为中心,教员从旁引导组织,将学员分成若干个小组,提前布置给学员内容,要求学员以小组为单位,以主题演讲的方式来参与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员之间的协调沟通能力,而且还将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员可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比赛的形式让学员参与进来,充分利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引导学员参与到分享式教学过程中来。
3. 网络式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00后”学员的普遍特征就是从小接触网络,因此我们鼓励教员充分利用互联网阵地,在网络上开展爱心学校的教学工作。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员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形式为主。爱心学校的学员都是通过自行前往或者由祖父母送至授课地点的,而学员的父母大多由于工作原因,在暑假期间不能及时了解学员的各种动向。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建立网络爱心学校的空间,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教员可以每天更新教学内容、学员照片等,发布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以供学员的父母在工作之余能及时了解到学员在爱心学校里的具体表现。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将教学效果可以直观地呈现在家长面前,同时也为改善教学工作,给家长提供了一个互动平台。
三、考核制度规范化,反馈机制科学化
爱心学校的办学效果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看事后的考核反馈,而如何将考核制度与反馈机制制定得更加完善,成为我们今天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从以往爱心学校的考核制度来看,教员在完成教学工作以后,会将各自的教学工作小结以及盖有所在街道公章的鉴定表交至各学院团委,整个考核过程仅以教员个人主观总结以及街道负责人的只字评语为主,却缺乏了一些量化指标。比如,我们可以借鉴学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员三评”制度,让学员、家长和街道三方共同来评定每一位教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表现,这种三位一体式的考核评定将更加客观地反映出教员的工作状况。
除此以外,我们还应加重对爱心学校专业指导力度,为每一所爱心学校配备一名专、兼职团干部进行工作指导,引导高校团干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充分认识到志愿服务工作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以确保爱心学校各项工作的稳步进行。
四、对今后爱心学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管理爱心学校团队的自身建设
通过多元化的志愿者招募方式,招募志愿者项目的管理团队,加强对爱心学校教员的培训和管理,通过成立专门机构,实施对全校爱心学校的统筹管理,提高志愿者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二)加强对爱心学校服务模式的创新探索
在现有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不断创新探索更新颖、更接地气的服务方式,以求被更多学生所接受,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这些服务项目中来,不断夯实志愿者库的人力资源基础,以确保项目运作的顺利和流畅。我们也应该开发更多、更优质的精品课程,配备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将精品课程推广至每年的所有爱心学校,使得爱心学校品牌的影响力更加深远。
(三)加强规范使用网络平台
网络媒体作为目前在校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社交方式,更能吸引眼球。因此,对于传统的志愿服务项目而言,应该充分调动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有效地利用网络平台来开展爱心学校的教学工作。
高校共青团作为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力量,应该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凝聚各方力量,整合资源,不断研究和创新志愿服务的新模式,寻求更多、更广、更好的志愿服务载体和形式,为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更好的机遇,引导大学生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将校园的“第一课堂”与社会的“第二课堂”真正地打通对接,为大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能力建设保驾护航。对于有着20年悠久历史的爱心学校而言,我们应该认真总结过去工作的经验,开展实际调研,全面掌握在校大学生对爱心学校社会实践项目品牌的认知程度,精心设计,广泛动员,为爱心学校的新一轮起航做好充分的准备。
【注释】
[1]徐渊,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辅导员。 刘冰:《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拓展》,《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第4期。
[2]徐渊,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辅导员。 刘冰:《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拓展》,《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第4期。
[3]丁红莲、王志凝、刘志慧:《建立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年第7、8期。
[4]赵晶:《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创新模式研究》,《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