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让师范生将爱心学校融入支教实习

让师范生将爱心学校融入支教实习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的师范生实习支教,就是派遣高年级师范生前往西部农村地区进行支教实习活动。因此,将爱心学校融入师范生支教实习是一项双赢的举措,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如果能将爱心学校的服务理念和多种课程形式融入师范生的日常支教实习活动中,则能大大丰富支教实习的内容,从而积极提升师范生素养。

金黎琼[1]

一、师范支教实习及爱心学校的定义

(一)师范生支教实习的定义

近年来,支教实习成为我国诸多高等师范院校在教育实习领域探索的一种新模式。所谓的师范生实习支教,就是派遣高年级师范生前往西部农村地区进行支教实习活动。教育部继2006年2月26日下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人[2006]2号)的基础上,又于2007年7月5日,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其中要求师范院校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要求各地将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实习支教。

上海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其中本科85个专业中涉及师范专业15个,如中文(师范)、数学(师范)、英语(师范)、地理(师范)等。每年9月,上海师范大学都会要求各师范专业大四学生参加教育实习和见习,为其今后作为教师、走上讲台、踏上社会做好前期铺垫工作。自2011年起,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人才培养,提高教师人才质量,上海师范大学开始选拔优秀师范生远赴贵州,参加师范生支教实习活动。这不仅能让当代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了解国家需求,支援农村基础教育,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也能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爱心学校的定义

爱心学校是上海师范大学创立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是师大学生在假期利用所学知识为社区青少年民工子女、下岗职工、孤老、残疾人等各类群体提供技能培训、素质教育等各类服务,从而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形式。

1994年,14名上海师范大学学生调研后发现,一些劳动模范因忙于工作无暇辅导子女学业。为解决劳动模范的后顾之忧,发挥所学之长,大学生们主动组织起为34位劳模子女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和参观实践活动。1995年,一种以帮助中小学生提升素质、过有意义的假期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服务形式,被正式命名为上海师范大学“爱心学校”,10所学校免费向社区中小学生开放。此后20年,爱心学校开遍了全国乃至海外。每年暑假,爱心学校的规模都在100所左右,除了江浙沪地区,并逐渐向全国其他省市、港澳台乃至国外延伸。不少学校还开设了寒假班,同样受到热捧。今天,爱心学校的内涵已发展成为利用节假日,而向青少年学生、老年人、民工子女、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各类群体提供技能培训、素质教育等各类服务的学校。

二、将爱心学校融入师范生支教实习的意义

爱心学校的举办与师范生支教实习活动都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参加社会实践的平台。它们共同关注弱势群体,践行志愿服务,在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机会的同时,服务社会,为创建美丽中国而努力。一方面,师范生支教实习需要丰富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充实师范生支教实习活动,从而拓宽支教实习师范生的服务面,提升其专业技能和师范素养;另一方面,爱心学校服务点需要广泛辐射,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在更多的地方建立爱心基地。因此,将爱心学校融入师范生支教实习是一项双赢的举措,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关注弱势群体,践行志愿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历史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原因,西部教育相对落后,特别是西部偏远的农村,存在着师资严重匮乏、教师整体素质较低、办学条件差、设施设备欠缺、留守儿童多等问题。正是为了缩小东西部教育水平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一批优秀的大学师范生志愿到边远山区、教育落后的地区进行支教实习服务。一方面,支教师范生自身可以将发达地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带到教育落后的地区,给当地的师资队伍注入一股新鲜血液,和当地的教师们切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支教队伍的大量投入,可以顶替上专职教师的位置,让一部分专业教师有时间交换到教育发达地区进行培训,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技能,从而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师范生志愿者往往带着一腔热血、一个瑰丽的梦想和服务人民锻炼自身的想法投入服务队伍中去。

同样,爱心学校伴随着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起步而产生,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不断拓展规模,更新内容,提升内涵,积极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爱心学校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根据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服务内容,体现高校学生智力输出型志愿服务的价值。从1994年到现在,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社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爱心学校在办好常规以青少年为主的爱心学校之外,也越来越关注社会各种弱势群体,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

而在师范生所在的支教实习基地,就有着这样一群无法接受到良好教育的学生,他们中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因此成为了留守儿童。这样一群弱势群体,不仅需要支教大学生带来学习知识、学习方法,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关爱。实习支教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创意课堂的开设、各种形式丰富的集体活动的开展,来更多地关注这群弱势群体,在弘扬和践行志愿精神的同时,也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二)丰富支教内容,提升师范生素养

《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中明确指出:“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在这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普通的支教实习包括让师范生全面地熟悉基础教育现状,体验课程设置,了解常规教学工作安排,从而提高师范生对教育及教学的认识,加深对教育问题的理解。而如果能将爱心学校的服务理念和多种课程形式融入师范生的日常支教实习活动中,则能大大丰富支教实习的内容,从而积极提升师范生素养。

一方面,师范生在支教实习活动中,除了进行常规的基础课程教授之外,还可以积极开展其他内容丰富的课程,诸如“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课”、“住宿学生安全知识课”、“中国大城市现状展示”、“国内外文化分析对比”等爱心系列课程,在为当地的学生提供切实的心理及知识技能上的帮助的同时,也为他们开阔视野,充实内心。这样不仅能让参与支教实习的师范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备课、讲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的机会,也能让即将踏上教师岗位的师范生们看到我国教育发展所存在的不平衡、差距大等诸多问题,明确作为人民教师的职责,强化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意识,为其踏实努力从事教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除了日常的课堂教授之外,支教师范生也可以学习爱心学校中其他多种丰富的教学形式,开展“带读早晚自修”、“礼仪知识讲座”、“大带小牵手社团”、“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达人秀”等各类活动,通过班级管理、社团组织、早晚自修带领、比赛竞赛组织等,增强师范生从教能力,提高师范生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师范生人际交往能力,并且提高其为人从师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他们今后教师职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将爱心学校融入师范生实习,不仅能丰富和充实师范生支教实习的内容,更能让参与支教实习的师范生学习如何关爱他人,在增强他们生存与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的同时,提升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面提高了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宣传爱心学校,推广品牌效应

上海师范大学爱心学校自1994年开办以来,至今已走过20个年头。2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实践育人的方针,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不断规范爱心学校运行机制,使其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拓展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在长期的服务实践中,爱心学校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覆盖面广、生命力长的鲜明特点,显示出一个品牌志愿服务项目的独特魅力。20年来,爱心学校不仅在上海所有各个区县开设,并且积极主动走出上海,走出江浙邻省,继2006年,在香港、澳门地区成功开办爱心学校之后,爱心学校又办到了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大学生们将敏锐的触角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将爱心撒向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在弘扬志愿精神的同时,也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因此,通过师范生将爱心学校融入支教实习活动中,就仿佛通过师范生将爱心学校的种子又播撒在师范生支教实习基地上,联动“爱心基地”与“支教实习基地”,通过师范生的力量,让大学生关爱更多群体,服务更多人民,同时也为锻炼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打造更多平台。

三、如何联动爱心学校与支教实习基地

既然将爱心学校融入师范生支教实习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如何更好地联动爱心学校与支教实习基地,同时服务于爱心学校的开展和师范生支教实习的实施呢?我们认为,从前期的基地建立、教师选拔,到过程中的资源整合、机制保障,直至结束后的经验总结和传承发扬,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的策划和努力。

(一)深入考察,孵化支教实习爱心学校基地

校党政领导、校团委和教务处等相关负责人应当深入考察目前的师范生支教实习基地,了解当地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当地的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推广爱心学校的服务理念和实践品牌,建立长期定点合作关系,探索建立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和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试验基地,促进师生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实践。既扩大爱心学校的辐射范围,也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成才成长提供了优质的硬件与软件的支持。

在师范生支教实习基地建立爱心学校,是对支教实习的衍伸和拓展。首先,在支教实习基地的爱心学校课堂教学内容,并非等同于师范生支教实习范畴应试教育,而更多地涉猎于满足学生需求、解决学生困难、培养学生兴趣的诸多非应试课程,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在支教实习基地开设的爱心学校,教授内容可以是心理辅导课、安全逃生课等多种课程,从而在体现爱心学校的开设与服务理念的同时,丰富师范生支教实习内容。其次,在支教实习基地开设的爱心学校教授形式也丰富多样,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授讲解方式,爱心学校中的课程形式可以有主题团训、文化沙龙、系列讲座等,从而体现爱心学校的灵活性,弥补传统支教授课形式的单一。再次,在支教实习基地开设的爱心学校,教学对象不一定是在校就读的学生,他们可以是学生的家长、学校的老师,或者是学校周围的乡邻,只要爱心学校的课程能为他们提供服务与帮助,他们就可以自主自愿参加。如此,爱心学校的开设也能帮助支教实习拓宽服务面。最后,在支教实习基地开设的爱心学校,教授老师不仅限于师范生,当爱心学校的品牌在当地做响做广、深入人心、群众的服务需求增大时,学校可以适当增派爱心教员至当地,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帮助当地的支教实习教师分担授课压力,同时锻炼其自身的志愿服务能力。

(二)严格有序,做好支教实习师范生选拔培训工作

要将爱心学校融入师范生支教实习基地,在整个支教实习和爱心学校活动开展期间,派往当地的支教实习师范生尤为重要。他们在当地,既要担任实习教师,在完成好支教实习任务的同时,又要担任爱心学校教员,开设爱心课程,推广爱心学校服务,打造爱心学校品牌。因此,做好支教实习师范生的选拔与培训工作至关重要。(www.daowen.com)

1. 选拔机制

选拔去西部农村从事支教实习活动的师范生,首先必须建立在公平公正、有序透明的原则和基础上。选拔程序应当遵循个人自愿报名、学院择优选拔的原则。报名学生的条件首先应当是师范生。

选拔过程中,师范院校应当对师范生的专业技能以及教师素养进行全面的考察。由于当地实习学校对前来支教实习的师范生期望较高,不仅期待其能前来进行补充教学的工作,更希望其能够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师范院校应当派遣教学技能和专业基础都相对扎实的师范生。此外,曾经在大学期间参加过爱心学校教学服务活动,特别是担任过爱心学校校长的同学,应当优先考虑,因为他们理解爱心学校的宗旨和理念,熟悉爱心学校举办的流程和模式,因此能够更好地将爱心学校融入支教实习中。

选拔的形式可以有专业技能笔试、心理测试、面试、团训、模拟课堂等多种多样有机地结合,从而全方位地考察师范生的综合能力。

而对于支教实习基地开办爱心学校的补充教员,则可以适当放宽条件,非师范生但曾担任过爱心学校教员并表现突出者也可以考虑。

2. 培训机制

在选拔好合格的师范生后,在其参与到一线的实习支教活动和爱心学校服务活动之前,高校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培训工作。

首先,要做好师范生实习支教前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能够报名参加实习支教的学生,都是有一定志向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学生。一方面,我们要肯定他们的选择,要支持他们为西部教育事业付出努力和作出贡献。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告知其当地的艰苦的教学和生活条件、落后的教学资源以及可能产生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其次,要对其教学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培训。师范院校可以邀请专业教师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技能培训,从教姿教态、教学语言、板书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控班能力等诸多课堂实际操作问题对其进行培训,使学生基本具备从教能力;同时,要带领学生熟悉当地的教学教材,使其能够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知识的运用来教授课程。当然,还要对师范生如何开展课后活动、业余社团以及专业讲座等技能进行相应的培训,为师范生在当地开办爱心学校打下扎实的基础

再次,要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高等师范院校是以支教队或支教团的形式派遣师范生参与支教实习的。由于对环境的不熟悉以及社会基本技能的不完善,往往会导致支教师范生在实际的生活和教学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培养整支师范生支教团队的团队意识就相当重要。通过团队协作,可以互相帮助,排忧解难,互相帮助,从而更好地提升支教服务和爱心学校授课水平。

(三)全面整合,为支教实习爱心学校保驾护航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确保师范生实习支教活动和爱心学校开展的有序性,就必须提供健全而完善地后勤保障机制。高校的相关部门和支教实习爱心学校基地需要共同努力,从导师配备、经费保证等多方面入手,尽可能地为师范生开展支教实习和爱心学校活动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条件。

1. 配备专业导师

师范生支教实习队伍应当配备专业的实习导师,采取导师带队、师生结合、合理配置、成组派遣的方式,组建实习支教小组。专业实习导师能够加强对实习支教师范生的全程指导和跟踪管理,无论是在师范生实习过程中还是在爱心学校课程活动开设中,实习师范生们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扰,专业导师都能够及时地进行指导和解答,对提升师范生支教教学质量、提高师范生专业教学技能等诸多方面起着积极而切实有效的作用。高校可以在教师考核、职务聘任和表彰奖励等方面体现积极的政策导向,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并深入中小学第一线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2. 充足经费保障

一方面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安排用于师范生实习支教的专项经费。专项经费应当包括对实习学生的补助经费,也包括对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培训经费。实习学生的专项经费包括学生生活补助、人身保险、基本办公经费补助、交通补助、补课经费等。对教师培训经费包括培训活动经费、培训资料、住宿及生活补助等。

另一方面,高师院校要加大爱心学校教学经费投入,不仅要提供爱心学校日常教学活动开展所需要的教学开支,同时可以在学校内设立爱心学校基金,通过募捐、拍卖等多种形式,筹资为师范生实习基地的爱心学校筹建一批物资,如电脑书籍,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爱心学校的开展。

3. 及时定期反馈

实习师范生在实习期间,要定期向派遣院校和实习基地予以反馈,实行及时汇报、定期汇报。同样对于在师范生支教实习基地开设的爱心学校的情况,也要定期及时地给予反馈,比如开设了哪些课程、服务了哪些对象、课程开设情况如何、是否需要人员或经费的支持等。只有掌握了爱心学校在实习基地方方面面的动态,才能为爱心学校在支教实习基地的开展和推广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四)积累经验,将支教爱心学校代代相传

结束支教实习和爱心学校后,师范生要在实习基地和派遣院校认真总结实习经历并且及时汇报。高等师范院校要推广师范生实习支教和爱心学校工作典型经验,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和宣传。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认真组织好新老支教实习师范生和爱心教员的交接工作,通过工作交接、经验分享、网络在线交流等多种平台,为师范生进一步在实习支教基地开展爱心学校、长期服务打下基础。

高等师范院校和实习基地学校也要积累经验,不断完善培养模式和服务模式,为师范生开展支教实习、为爱心学校在支教实习基地开展共同建设做出努力。

四、支教实习爱心学校的现状及展望

师范生实习支教是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师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实习支教既是高校师范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师资短缺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师范专业学生到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进行支教实习,是融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问题与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于一体的双赢互惠的改革探索。参加支教实习的学生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与中学师生密切接触,广泛接触社会,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许多实习生被实习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增强了从事人民教师工作的光荣感。在就业时,支教实习生表现得更为自信,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而20年来,一届又一届的师大青年志愿者实践并传递着“献大学生一份爱心、给孩子和弱势群体一份关心、唤社会一份热心”的办学宗旨。凡是参加过爱心学校志愿服务的大学生,都称这是他们人生中最精彩的经历之一。在服务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大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也让他们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中明确了人生的追求,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综合素质。

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爱心学校,还是师范生支教实习,都为大学生践行志愿服务、为其锻炼自身综合能力提供了平台和帮助。而如果能通过师范生让爱心学校的种子播撒到支教实习基地,既能拓宽爱心学校的品牌建设,又能提供给师范生更多的实习机会,整合利用双方自愿,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联动爱心学校和师范生支教实习的实践证明,通过师范生把爱心学校带入支教实习基地,是培养师范生的新模式、新途径,也是高校育人的新平台、新方法。无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实习基地学校还是师范生本身,都要牢牢抓住机会,积极创新,不断突破,将实践育人落实到实处,为培养新一批“90后”优秀大学生做出努力。

【注释】

[1]金黎琼,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辅导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