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为民[1]黄寂然[2]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结构的转型、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以往淡薄了,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开始抬头,这些对世界观、价值观尚处构建期的在校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塑造大学生德才兼备的人格品质,如何发挥高校团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能力的引领作用,这是摆在高校团委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1994年,上海师大团委组织了以“为奉献者奉献”为主题劳模子女英语夏令营,旨在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为薪火相传二十年的上海师大爱心学校提供了雏形。1995年暑期,为给更多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发挥师范特长,帮助学生尽快认知社会,上海师范大学爱心学校正式成立,在上海中心城区开办了十所爱心学校。1996年,爱心学校迅速成长,爱心义教活动遍及各区,并走出上海,走向全国,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成为上海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一个固定项目,至今已走过了二十个春秋。在这二十年中,爱心学校曾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服务集体”、“上海市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爱心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品牌课程》被评为2009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年来爱心学校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在于爱心学校找到了建设社会和谐氛围的建设需求,学校德才统一的育人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成才需求的结合点。上海师大爱心学校开拓了实践育人的一种新模式,其成效主要有:
一、融入社会参与实践,提高大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和能力
青年一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是时代青年的代表,是社会主义事业将来的主要建设者。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富有时代特色、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内容和有效教育形式。《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指出:“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较为独立而枯燥,而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实现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层次,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的全面提高。
爱心学校始终坚持实践育人的方针,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使之成为上海师大学生学习、宣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深化上海师大办学理念、拓展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也为社会带来一股志愿新风,传递爱心,呼唤真善美。
二、志愿服务奉献爱心,促进大学生德才兼备
上海师大爱心学校的创办宗旨是“献大学生一份爱心、给孩子和弱势群体一份关心、唤社会一份热心”。爱心学校用友爱辐射社会,用实践向社会呼唤真善美,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还为大学生创造了提高社会认知和实践能力的机会,搭建了增强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平台,帮助学生德育、智育均衡发展。
二十年来,爱心学校之所以能从无到有,从十到百;参与的大学生人数不断扩大,从开始的每年100多名增加到3000多名,主要源于爱心学校总能围绕“大学生志愿服务,向社会献一份爱心”这个主题,致力于大学生德育创新,培养了当代大学生的刻苦钻研精神、认真负责精神、互助友爱精神、与时俱进精神和为国争光精神。
1. 刻苦钻研精神
近几年,爱心学校逐渐发展成为面向社会各类群体开展义务教学活动的学校。一方面,爱心学校以素质教育为主线,教学内容丰富,只要学员有需要和兴趣,教员们就会开设相应的课程。另一方面,爱心学校的学员年龄跨度大,从学龄前儿童到耄耋老人,每个年龄段都有学员,为满足他们的兴趣和要求,开设的课程可谓包罗万象:从琴棋书画,到英语口语;从电脑操作,到上海方言;从植物花卉,到舞蹈武术。为此,我们的教员们刻苦钻研,不受专业限制,广开思路,为广大学员们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课程,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2. 认真负责精神
学员层次复杂,教学内容宽泛,这对仍是学生的教员们要求极高,虽然很多教员不是科班出身,但却有着极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前期准备,中期备案,后期总结”,成为爱心学校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三部曲,大学生在完整参与课程设计、课程准备、教授课程的全过程中,培养出了一名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实践育德育,以德行强实践,促进了大学生自我修养的提高。
3. 互助友爱精神
大学生的眼光一直关注社会的前沿问题,而他们又将这敏锐的眼光带入爱心学校,把爱心援助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将爱心撒向每个弱势群体,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2002年起,大学生开设了以外来务工者子女为主要对象的爱心学校。2002年9月,助盲爱心学校成立,同学们用无微不至的爱心帮助三位盲生顺利地完成了大学学业。2005年春天成立了相菁辉爱心学校,八位教员为一名身患重病的孩子上课,为的就是帮他实现求学读书的梦想。2006年,“薪火长征路”小分队将爱心学校开到了四川省小金县,另外,在上海的远郊以及外省市的农村开办了47所农村爱心学校。2008年,天平社区阳光之家爱心学校的开办为智障人士送去了一份关爱。面向弱势群体的爱心学校还有很多,比如:儿福院爱心学校、少教所爱心学校、工读生爱心学校等。这份互助关爱之情,将作为爱心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一直被传承下去,被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传递。
4. 与时俱进精神
这二十年来,爱心学校结合社会发展趋势,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新的教学内容:2004年,为了响应“百万家庭网上行”活动,同学们开设了农村妇女和中老年人电脑培训爱心学校;2006年,又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两纲教育”写入了爱心教材;2013年,“青春驻梦”是爱心学校的主题。爱心学校深入各个区县,与各地的孩子分享“我的中国梦”,并与孩子们一起放飞梦想,共同成长。不同的时代培养了不同的青年一代,与时俱进的爱心学校为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提供了德育教育践行的舞台,展现了大学生们的时代风采。(www.daowen.com)
5. 为国争光精神
爱心学校不仅是学校为学生开办的“第二课堂”,更体现了高校大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一份责任。2007年,同学们开办了上海大众双语爱心学校,为服务世博的国宾车队驾驶员(共2000名)培训日语和韩语。2008年,“奥运精神伴我行”是爱心学校的两个主题之一,各所爱心学校普遍开设了奥运知识、奥运精神课程,并积极组织学员参加体育活动;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是2008年爱心学校的另一个主题,13位“80后”大学生将爱心学校办到了四川德阳拱星镇的帐篷里,该校的教学工作主要以心理疏导为核心,并将其融合到团队素质训练和文化兴趣课中,同时辅以沙盘、心理量表测试等专业性手段。2009年寒假,又一批年轻的师大学子来到了四川,他们在绵竹拱星镇和剑南镇开办了寒假爱心学校。这些大学生用他们年轻的肩膀担起了社会重责,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服务,为国家争光。
三、展现师范特点特色,培养大学生教育教学的特长和能力
上海师范大学是一所以培养师范类学生见长的学校,有众多师范专业,每年都会有大批学生为了找实习学校而大伤脑筋,也有学生在试讲环节因为没有经验而频频碰壁,虽然学校有微格教学等课程,但仍不能满足广大师范类学生的需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爱心学校的出现,为几乎所有的师范甚至非师范学生提供了授课的可能,举办爱心学校是培养优秀师范生和创业创新人才途径的创新。
由于爱心学校数量多,分布广,大部分同学都能在家门口找到适宜的学校。由于大部分爱心学校都是与地方小学合作,因而办学条件齐全,教小学生简单课程,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课堂掌控能力和授课能力。每位大学生都要亲自去做,将“教、学、做”三者融为一体。爱心学校大大缩短了从学生到教师、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距离。海虹爱心学校教员龚婷婷说:“在爱心学校中许多宝贵的社会经验只有亲自实践才能学到。这将为我们走上社会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经过多年试点,上海师大已将“举办爱心学校”课程正式列作大学生的必修课,计为1个学分,爱心学校已经正式成为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课程。
四、鼓励学生自行组织,激发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协调能力
自爱心学校1994年创办以来,共开办爱心学校2000余所,参与大学生约6万余人,服务各类人群约18万人次。办学点不仅覆盖了上海所有的区县,而且还辐射到了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江西、福建、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西藏、新疆、内蒙古等18个省市。2006年,大学生将爱心学校办到了香港、澳门等境外。2007年开始,爱心学校又跨出国门,办到了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从1996年起,众多师大学子踊跃报名,爱心学校的规模和办学模式也不断成熟,逐渐形成了校团委为指导,以大学生为主体,学生骨干为核心,学生自主办学,联合招生,自主授课的模式:每个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教员全部由大学生担当;从制定教学大纲到教学计划,从落实办学场所到招募学员,从筹措办学经费到组织教学全都由大学生自主完成。
上海师大爱心学校不仅体现了高校对社会的服务和贡献,而且使一大批有爱心有才华的大学生志愿者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二十年来,一批批的优秀大学生,从爱心学校中走来,走上了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上海师大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孙雅艳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在学生时代,孙雅艳就积极参与爱心学校的社会实践,深受志愿者精神的感染。留校工作后,她先后六次带领大学生到贫困山区开展“三下乡”活动。2007年8月,她成为中国扶贫接力计划志愿行动的一员,在广西百色市最偏远的山区—坤平初中,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她先后荣获“08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第十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
五、打破界限跨院组合,加强大学生学科交流和技能切磋
传统的社会实践项目,都是以学院为单位,由学院团委老师牵头展开。而爱心学院的开展,打破学院壁垒,学生自由流动组合,搭建了更好的不同院级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依托学生骨干的力量,由学生带动学生,外地的爱心学校还充分发动了同一地区学生的力量,帮助学生加强交流,增进互助意识。打破学院格局也为爱心学校的课程带来了多元的内容,文理交杂,艺术与科学融汇,让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都有用武之地。
师大学子奉献青春、践行理想,用不懈的坚持和付出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爱心学校的开展对大学生的成才具有相当积极和明显的作用,它给了大学生一个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机会,提升了大学生对真实社会的认知,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为大学生进一步成长成才铺路。
【注释】
[1]张为民,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驻国资委监察室主任。
[2]黄寂然,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辅导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