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爱心学校教员培训模式研究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爱心学校教员培训模式研究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上,结合学习的需求和学习者的特征,我们认为,只有更好地提高爱心学校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才能更好地提高爱心学校的质量和品质,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感恩社会。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爱心学校教员培训模式研究

蒋忠勇[1]

爱心学校是由校团委等部门发起,以学生为主要实践者,以服务社会、感恩社会为宗旨,通过爱心支教、暑托等各种形式而形成的一项社会实践项目。如今,在一些高校,爱心学校已经成为学生活动和学生社会实践的品牌项目。因此,许多大学对于学生的选拔和培养也备受重视。在这种选拔和培训过程中,许多高校都会对学生进行讲座式的培训。

然而,讲座式培训的效果有时不尽理想。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源于以下两点:

第一,缺乏完整的培训体系:比如,没有统一规范的培训教材等。

第二,缺少针对性:比如,一些学生都是抱着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锻炼自身能力的目的来参与爱心学校的,但许多讲座和培训主要针对防止意外事件发生等,而缺少对本身参与者(即大学生)关于教育学、心理、课堂教学实践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尤其是许多大学生是非师范专业的同学。

正因为以上的一些问题,我们试想:如果将多媒体网络平台作为爱心学校培训的主要载体,将线下讲座与线上学习有机结合为一种混合式学习体系,不仅能够弥补单一化讲座式培训的缺陷,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水平,并激发学生一定的兴趣,从而在实践中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一、混合培训的前端设计

美国加州培训顾问机构Bersin Associates校长及其创办人Josh Bersin对混合式学习提出了四步法设计的流程,其内容包括:(1)识别与定义学习的需求;(2)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制定学习计划和测量策略;(3)根据实施混合学习的设施,确定开发或选择学习内容;(4)实施学习计划,跟踪过程及测评学习结果。

(一)学习的需求

通过对200位某校大一、大二参与爱心学校的学生的无记名调研,大学生参与爱心学校其基本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成以下两点(以下的一些数据都来源于本调研):

1. 服务社会的原因(90%的同学都选择这个)

每个学生都希望在社会实践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尊重,将自己的能力贡献于社会,而爱心学校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载体。

2. 个人提高的原因(98%的同学都选择这个)

除了服务社会,每个参与的学生也希望能在这个服务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在爱心学校中,一些师范专业的大学生会接触到一些中小学生(即他们将来的就业对象),通过爱心学校的服务过程,他们提前了解了上课的过程。再比如,一些经济专业的大学生通过该教育过程,他们可以间接了解创业的过程和行业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特点。

可以讲,在这两个最主要的原因中,我们将识别与定义学习的需求主要定位在“个人提高的原因”,这样做的原因主要在于:这样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爱心学校的主动意识,更能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培训,从一开始就为有效培训提供了保证。

(二)学习者的特征

在高校,参与爱心学校的大学生主要为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居多。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特征主要有:自我意识强、个性特征强、竞争意识强、参与意识强等;与之对应,他们还呈现出抗压能力弱、团队意识弱、辨别能力弱等特征。

联系到我们参与爱心学校的大学生,主要呈现的特征为:第一,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占比95%);第二,愿意提高自身的素养(占比100%);第三,愿意接受新鲜事务,将多媒体等载体融入爱心学校(占比85%);第四,对于爱心学校的事务工作的困难估计和忍受力不足(占比85%);第五,对爱心学校事务的新鲜度下降较快(占比78%)。

再从爱心学校服务的对象来看,以中小学生为主,他们对于新鲜事务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他们并不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假期和寒暑假等特定时间段。中小学生更希望通过多媒体等形式展现给他们不一样的一些学习内容,而非简单的数学英语课程的再次重复和复习。

综上,结合学习的需求和学习者的特征,我们认为,只有更好地提高爱心学校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才能更好地提高爱心学校的质量和品质,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感恩社会。而多媒体手段是提高现在学生基本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基本设施与学习环境

1. 校园网络及硬件设施

校园网是保障整个混合式学习模式执行的基本设施,而校园网的建设能够保障线上平台的发布、运行和使用。

2. 平台管理人员

平台的管理人员由职能管理和技术管理两部分组成。职能管理人员是高校团委、学工口等单位内部指定的人员,专门负责对爱心学校培训的进度进行跟踪,以及爱心学校信息的发布和网上交流内容的监督;技术管理人员则是专业负责平台服务器后台的管理。

3. 导师

导师由校内外教师担任。导师可以是学生指定的专业课教师,也可以是爱心学校专门聘任的校外专家。

4. 教学内容与学习环境

参加爱心学校的大一、大二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因此在线上学习内容的布置上应该考虑各个不同专业和学历的特点,但是考虑到服务对象可能主要是中小学学生的特点,我们的教学内容培训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通过一两年的录像准备和专家讲座等形式,形成线上自学、线上辅导和线下辅导相结合的形式。

而其主要的学习环境是礼堂、寝室等各种学习环境,这样更利于资源的使用和效果的最大化。

表1 混合式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的设计

在这里,考虑到多媒体环境的使用,我们主要使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比如,爱心学校在制订计划中会碰到各种问题,需要校内外导师对爱心学校的计划书进行指导,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使计划书的写作思路回归到正确的方向。再比如,在网络上进行观看视频、录像等讲座内容,可以给予一定“积分”奖励,这个奖励直接计入考核和最终的评优评奖系列。

“总结性评价”是指在任务结束时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可以是由校内外导师对计划书的写作质量,对网络上宣传,也可以是学校对于爱心学校整个团队的学习态度和上传的作品质量进行的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下一个阶段培训的参考。(www.daowen.com)

二、模式的分析

混合式学习的模式是用来展示混合学习过程,明确混合学习各个环节的描述方式。来自全球最大的IT教育和咨询公司NIIT Technologies的专家Purnima Valiathan提出的三种混合式模式为:技能驱动模式、态度驱动模式和能力驱动模式。

技能驱动模式是将自主学习同导师的在线指导进行结合。在这种模式中,学习者同教师之间通过电子邮件、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以此解决爱心学校的各种问题。

态度驱动模式是传统课堂学习和在线协作学习的结合。此模式是通过面对面先把学习内容及期望成果以及如何通过线上进行协作的有关事项事先向学习者进行告知。在面对面讲授以后,导师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在线答疑,利于发挥整个爱心学校团队的主观能动性。

能力驱动模式是学习者与导师共同活动并通过在线互动以获取隐性知识。学习者对隐性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与导师的交流而获得。而这些隐性知识出自导师或评委在“大课”上的“即兴演讲”,无法通过在线学习或讨论而获得。

三、平台的设计与构建

参考混合式学习方法的前端设计,得出一个结论:适用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综合型平台应该同时具备交互、评价和通知的功能。以下对几种常见的平台进行功能对比,如下表2所示:

表2 综合型平台与常见平台主要功能对比表

因此,结合对以上混合式学习理论的分析,我们提出如下的假想混合式培训平台:

表3 网站框架栏目表

其中在线课程、讨论专区、资料下载、作品上传的二级栏目只有在用户登录后才可以进行操作。

四、培训实施与平台管理

(一)爱心学校各类型学生的管理

在学生登录平台之前,应当先注册账号。在其注册完毕后其信息将由学校活动组织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在审核通过后学生将会和同一个爱心学校的成员一起加入一个群组。在组中,学生可以与自己爱心学校的“上级”,包括指导教师、上级部门管理人员以及校外人员进行沟通。这种沟通是通过输入文字实现即时通信,也可以通过权限的设置实现不同爱心学校成员之间的在平台上的交流。随着爱心学校的深入进行,还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组织学生之间进行面对面交流。

(二)指导老师的管理

指导教师在审核信息通过后也会被分进“交流区域”,他们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交流互动。

(三)实施与反馈的管理

网络技术管理员在维护平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更新网络平台的资源、定期检查服务器是否工作正常以及去除数据库的冗余信息等。

职能部门指定的管理员拥有与所有用户进行沟通的权限,具备跟踪和评价项目质量的权限。管理员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反馈的机制。实施路径的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混合式培训网络平台实施路径图

五、总结与反思

从理论上来说,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培训是对目前一些高校传统的“讲座+信息通知平台”模式的丰富和发展,打破了“线下难沟通,线上无沟通”的瓶颈,浓厚了学生进一步参与爱心学校的氛围。可解决很多在现场培训中和现场培训后想实施但又没法做到的地方,爱心学校的学生可以将网络培训平台作为高效拓展自身知识面的工具,同时交互式的线上平台也为组织单位的管理和校内外导师的介入提供了便利。

平台的搭建不需要组织者花费很多的经费,只需要利用本身现有的资源。平台的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做出调整,这样也能减少资源浪费。

对于混合式培训的实施及其实施后的效果取决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于爱心学校培训的观念和参与的重视程度。

附 录

通过对本文内容的总结,我们还为“首席营销官”(本科层次)培训的Blended Learning微课程做了教学设计。如下附表1所示:

附表1 基于blended learning的“首席营销官”培养(必修理论)课程设计

续附表1

【注释】

[1]蒋忠勇,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辅导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