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王二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和掌握14个新生字,包括“王”和“助”,并能够书写6个字,如“王”和“从”。
2.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王二小的机智和勇敢,进而引发对小英雄的敬仰之情。
3.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王二小的爱国情怀,珍惜现有的和平生活。
教学重点:
1.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儿童团员、放哨、扫荡、顺从和埋伏圈。
2. 在书写“帮助”和“英雄”等笔画较多的字时,应特别关注易错之处。
3. 学习如何用角色联想进行造句练习。
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王二小的故事,避免直接背诵课文。
2. 由于许多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多,教师需提前准备小故事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准备相关的教具,如课件、挂图及音乐播放设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 利用课件展示“王二小”的相关图像,并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
提问学生:“这首歌讲述了谁的故事?”
2. 板书课题,组织全班共同朗读。
3. 简要介绍抗日战争背景,讲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迫害及当时儿童团的组建。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 带领学生借助拼音进行课文自读,确保他们能准确读出字音、通顺地理解句子。
2. 自主认读生字,特别注明“助”“哨”“顺”“杀”“冲”中的翘舌音和“英”的后鼻音。
3. 汇报读书成果,注重字音的准确性,并进行自然段的标记。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 引导学生观察配图,讨论每幅图所表现的内容。
2. 学生找出与图相对应的段落进行朗读,并讨论其中的难点。
3. 识别并朗读图中相关的句子,思考其含义。例如:
- “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
-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思考:这句话反映了什么策略?
4. 读第四和第五自然段,设想敌人被王二小引入埋伏圈的情景,并分享读后的感想。
5. 讨论“王二小为什么被称为小英雄?”
6. 确保情感投入,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
四、有感情朗读全文
1. 鼓励学生在朗读时进行想象,融入情感。
2. 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结合课文内容,提升学生表现力。
---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确保学生掌握。
二、朗读全文
学生同桌间互读彼此的朗读,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三、书写指导
1. 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 “边”“这”“进”“道”四个字需注意“走之”旁的书写要点。
- 演示和讲解“走之”的书写技巧,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
- 对“王”字的横笔安排进行示范,引导学生注意书写的结构。
2. 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背景音乐中,进行字的描红和书写练习。
四、扩展活动
1. 鼓励学生将王二小的故事分享给父母,增进家庭间的交流。
2.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小英雄的故事,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标题:一年级语文下册《王二小》的学习活动设计
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习和掌握本课中9个生字的读音、字形和意义,以及由这些生字构成的相关词汇,同时能够认读8个生字。理解“长长”和“常常”这两个同音词的区别。
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王二小为支持八路军和抵抗敌人而英勇牺牲的故事。
3. 进行流利的朗读,感受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9个生字和其应用。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背景,感知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情感。
教学方法:
结合图文资料和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媒体:
使用投影仪、教学软件、音频播放设备与生字卡片,丰富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课时:
一节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通过软件动画或口头叙述引导)在抗日战争的动荡背景下,日本侵略者对我们的国家进行了无情的掠夺和暴行,给中华大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这个艰苦的历史时刻,毛主席领导的八路军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人民也纷纷团结起来,支持抗战,其中包括一个以儿童为主体的团体,也就是儿童团。我们将共同体会这个小英雄——王二小的不凡事迹。接下来,请听一首与他相关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在音乐中感受他的勇气与担当。
提问:歌曲中提到的小英雄是谁呢?(回答:王二小)
二、初读课文
我们现在一同听课文的录音,感受这段传奇故事。
三、学习课文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课文的结构。请问:这篇课文一共有多少段?我们在课本中给每一段标上序号。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展示一幅有关王二小的插图,配合朗读第一自然段。之后,提出问题:王二小是一位怎样的人?(回答:儿童团员)
2. 教导学生理解王二小的勇敢和机智:他在放牛的同时帮助八路军放哨。
3. 出示两个要理解的句子:“王二小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与“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放哨。”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理解“常常”的意思是频繁地,而“长长”则描述的是事物的长度,两者含义不同。
4. 通过填空练习加深对“长长”和“常常”辨析的理解。
5. 引导同学们思考王二小为何要同时进行这两项活动,帮助他们体会其中的智慧与勇气。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展示相关图画,深思图中所传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去读出第二段。
2. 通过表演和互动来表现敌人的凶恶形象,加深学生对情境的理解。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请同学朗读第三段,讨论王二小是否真的在引敌人。
2. 让学生体会王二小如何用智慧战胜敌人,勇敢与聪明相结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其中关键词“四面八方”的含义,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紧张与高涨的情绪。
2. 理解每一句的情绪,逐步沉浸在故事中。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 探讨整个故事的结果,让学生思考胜利的归属,并表达他们的情感,齐读以增强团队感。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还帮助他们理解了王二小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英雄的光辉。
标题: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王二小》的课堂探讨
在本节课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王二小的故事,还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我们希望学生能体会到王二小勇敢无畏的精神,激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表现出勇气和智慧。
首先,我们通过音乐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播放有关王二小的歌曲,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进入学习状态。随后,我们引导学生思考王二小的角色与作用,强调他不仅是一位放牛娃,还是抗战时期的英雄。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引发学生的想象与探索。
在字词学习中,我们结合具体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生字。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围绕“王二小”的故事,理解词汇如“儿童团员”、“放哨”等。这不仅仅是识字,更是对历史背景的初步感受。通过分组合作与互助学习,学生们能够在交流中增强对新词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还特别注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而不是简单地记忆课文。这一活动帮助学生们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讲述能力。在展示环节中,组员们互相评价,共同学习,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写字环节,通过对字形的仔细观察和反复练习,学生们不仅能写出漂亮的字,还感受到了书写的乐趣与成就感。我们鼓励学生在写字时相互帮助,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
最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认识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与精神品质,还在字词学习、故事复述等方面实现了全面的提升。期待下次课能够更深入地挖掘王二小的故事,带领学生们走进这段光辉的历史。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像王二小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勇于担当,积极帮助他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