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如何创作三颗心课件?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

如何创作三颗心课件?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3篇)

更新时间:2025-01-24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三颗心》课件的内容,重点阐述了课文的主题、教学要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第1篇:如何创作三颗心课件?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
拓展

标题:关爱之心的故事

内容:

教学目标

1. 识别和书写12个新生字,其中会写8个。

2. 能够流畅地阅读课文,并将故事叙述给他人听。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邻里之间那种非亲如亲的温暖情感,学会关注他人,心存善意。

重点难点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汇。

2. 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关心他人的意识。

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熟悉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故事,并能与他人分享。

3. 深入理解文本,感受其中的情感。

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的主要思想,培养同理心。

教具准备

准备生字卡片及相关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 教师展示课题并进行导入。

2. 带领学生朗读题目,激发兴趣。

3.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你们想知道哪些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先独立拼读,了解大概内容。

2. 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3. 指定学生朗读,大家评议纠正。

4. 以小组形式朗读,鼓励运用表情。

5. 进行朗读比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6. 共同讨论“三颗心”分别代表谁?

三、互动认字

1. 展示绘有爱心元素的生字树。

2. 学生轮流领读并进行自主认读。

3. 组内相互检查,相互学习认读技巧。

4. 讨论记忆的方法,促进学习兴趣。

四、品读文字,体会真情

1.,请学生找到文中带有“轻轻地”的句子,并做标记。

2. 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教师引导。

3. 讨论人物为何要“轻轻地”进行行动与交流。

4. 让学生想象如果能够和宁宁交流,会给予哪些关心。

五、再读课文

1. 学生找到感情进行自由朗读。

2. 指定学生逐步朗读,进行反馈。

3. 全班齐读,加深印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8个生字的书写。

2. 能够流畅地朗读文本并复述给他人。

3. 深刻理解邻里之间的情谊,增强关心他人的意识。

重点难点

1. 书写生字词汇。

2. 理解文本,发展关心他人的心态。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及教师准备的记录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出示生字卡,进行随堂抽读。

2. 进行全班接龙式朗读。

3. 游戏互动,提高参与感。

二、总结与拓展

1. 回顾上课内容,分享对宁宁的喜好及原因。

2. 思考情景,讨论如何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三、表达分享

1. 教师展示相关词汇,鼓励学生互相说说。

2. 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见解。

3. 集体分享,展示优秀的回答。

四、指导书写

1. 出示今日要练习的生字,学生尝试组词。

2. 观察字形,体验书写技巧。

3. 独立书写练习,并及时反馈。

4. 学生自我评价,教师个别辅导和纠正。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所学生字词,确保练习效果。

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希望每位学生不仅能掌握生字词汇,更能领悟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真正实现邻里间的相互关心。

第2篇:如何创作三颗心课件?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
拓展

标题:感受爱的力量——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爱的三颗心》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学会自主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掌握本课生字,并能流利书写。

2. 理解和体验邻里之间的情感纽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关爱的真谛。

3.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强与文本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

识写与理解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表达文本的情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绘制心形图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开场提问: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是否觉得自己的内心充满了爱呢?你们认为“一颗心”意味着什么呢?请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2.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一个关于父母、孩子和老爷爷的故事,去感受他们之间心灵的交汇。(板书课题《爱的三颗心》,全班齐读)

二、学习课文

(一)感知课文

1. 听范读,并注意生字的发音和用法。友情提示:请大家在听的过程中,将要认的字圈出来,标记自然段落。

2. 指名一段段地读课文,让学生互相学习,强化正音。

3. 检查生字学习,通过课件展示生字,随机抽查学生朗读,及时纠正发音。

(二)深入理解

- 再次阅读,引导学生思考:

1. 三颗心分别代表什么?(爸爸、妈妈、宁宁,展示心形图案并贴上对应的人名)

2. 哪颗心让你最有感触?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读出声来,思考它所传达的情感。

-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对各自喜爱的心的理解,鼓励学生表达对父母关爱的理解和体会。

(三)亲情与成长

1. 宁宁的心代表了怎样的关怀?(因为他关注老爷爷的感受,还善于思考解决问题)

2. 探讨宁宁是如何受到父母影响而成长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强调这种美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延续。

(四)情感升华

1. 设置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模拟宁宁和老爷爷的互动,体会关怀的重要性和对方的感受。

2. 通过课文的深化阅读,引导全班共同领悟:爱的力量无处不在,它不仅是家庭的情感,也是邻里之间的温暖。

三、书写练习

1. 针对生字进行规范书写练习,重点关注书写结构及笔顺。

2. 学生自由书写相关的词语,并进行同学间的展示与交流。

四、课堂总结与作业

1. 通过师生合作,汇总今天所学,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关爱。

2. 作业布置:

- 鼓励学生把今天的故事讲给家人,分享课堂感悟。

- 让学生为身边的朋友或邻居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传递自己的爱与关心。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的情感世界,并在学习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关爱,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拥有更多的理解与包容。

第3篇:如何创作三颗心课件?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
拓展

标题:温暖的心:在关爱中成长

文章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习和掌握本课的新词汇,并能够流利、清晰地书写它们,感知汉字的结构与美感。

2.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文本中的情感,理解宁宁一家如何用行动表达对邻里的关心,从而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亲情。

3. 鼓励学生生活中运用新学的词语,增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相关的教学挂图,以及一段温暖人心的音乐,以增强课堂氛围。

教材分析

课文《三颗心》通过“轻轻地……”这一描写,传达了纯真的善良与关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邻里之间的温情似乎变得愈加稀缺,而这篇课文如同一股温暖的风,唤起了我们对和谐生活的渴望。在宁宁一家的关心中,我们找回了那份久违的邻里情,感受到了内心深处的柔软与美好。

学习过程:

一、引导学生倾听与讲述

通过配乐讲故事的方式引入课程,听完后请学生分享他们听到的故事情节,如果记不清楚,可以翻开书本,用小声阅读来回忆故事的细节。

二、初步阅读,扫除字音障碍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由朗读,标记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进行反复练习。

1. 同桌间进行交替朗读,互相帮助。

2. 抽取几名学生,轮流朗读不同段落,让其他同学专注聆听他们的读音是否正确。

三、巩固生字学习

利用生字卡片,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准确读出生字的音,同时记忆汉字的形态。

四、深入理解与感悟

1. 在再次阅读时,思考:为什么宁宁一家的行为表现得如此轻柔?(引导学生讨论第三、四段)

2. 鼓励学生在书中找到相关的语句,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第一、二段)

3. 阅读第五段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质疑与讨论。

4. 指导学生通过情感的朗读,体会宁宁家庭的关爱,并推测他们内心的默契与感受。

5. 总结:讨论宁宁一家是如何体现对老爷爷关爱的,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结合。

6.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是如何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与爱心。

五、书写练习

1. 教师示范字“医”的书写,指导学生分步练习。

2. 学习观察其他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布局,进行独立书写练习。

3. 小组互评,分享哪位同学的书写特别好,进行示范。

4. 在相互学习中再次练习书写,提升书写技巧。

六、课后练习与交流

填写课后作业中的相关问题,再次朗读课文,分享学习体会与感悟,巩固课文内容和关爱的主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新知识,还能在温暖的情感交流中收获对生活的理解与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