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如何制作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山爷爷课件

如何制作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山爷爷课件(3篇)

更新时间:2025-01-23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山爷爷》课件是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的精彩材料,旨在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插图,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第1篇:如何制作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山爷爷课件
拓展

标题: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山爷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和认知11个关键生字,并能够书写其中的8个。

2. 正确而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 理解文章内容,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植树造林的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

1. 生字识别与书写。

2. 深入理解课文,增强学生对植树造林的认同感。

课时安排

共计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自然与环境的重要性。

目标:

1. 认知11个生字。

2. 流利朗读课文,感受语文魅力。

3. 理解植树的重要性及其好处。

教具准备

包括挂图、生字卡片等辅助教学工具。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约6分钟)

1. 问学生对山的认识,激发兴趣。

2. 引入“山爷爷”的故事,增加悬念,吸引注意。

3. 揭示山爷爷的别名并提到他的悲伤,激发同情心。

4. 引导学生读出课文标题,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结合图文,边读边识字(约19分钟)

1. 通过图1讨论山爷爷的外貌,鼓励观察与表达。

2. 出示相关文字,教师范读,传达感情。

3. 学生自主识字,交流阅读体会,巩固记忆。

4. 用火车式朗读促进协作学习,提升识字能力。

3. 结合图2进行互动,讨论山爷爷的变化和新生命的加入,让学生参与其中。

4. 通过生字卡的检查,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了新字。

5. 进行分组朗读和集体训练,加深对文段的理解与感受。

三、再次阅读文本(约10分钟)

- 鼓励学生通过重复阅读加深印象,理解文章的情感。

四、布置作业(约10分钟)

1. 继续认读和书写生字,以巩固所学。

2. 朗读课文,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内容围绕“山爷爷”的主要变化,标注“受不了”到“眯眯笑”的转变。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8个生字,并进行书写练习。

2. 流利朗读课文,提升自信心。

3. 加深理解,意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

1. 认真识字与书写。

2.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为植树造林的意识打下基础。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约5分钟)

1. 复习生字及其组成词汇,巩固记忆。

2. 完成课后练习,并进行反馈,检验学习效果。

二、总结延伸,深化主题(约10分钟)

1. 讨论山爷爷的现状,分析文中场景变化。

2. 通过音频回放增强理解,综合讨论大家的发现。

3. 强调每个学生的责任,鼓励他们参与到实际行动中,保护小树与环境。

三、指导写字(约20分钟)

1. 出示要写的生字,互动认读。

2. 强调书写的注意事项,鼓励学生思考学习方法与技巧。

3. 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4. 进行简单评析,建立书写自信。

四、布置作业(约5分钟)

1. 抄写生字,加深记忆与理解。

2. 鼓励学生思考今后在生活中如何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新知识,还能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之情,从而为美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篇:如何制作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山爷爷课件
拓展

标题:探索与保护——《山爷爷》的新视角

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将一同探索《山爷爷》这一课文,学习从中获得的知识,并体会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

2. 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

1. 利用丰富的图像和录音,创造生动的学习环境,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认知,感悟情感与价值。

[情感与价值观]

激励学生热爱大自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明白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

1. 学会识写生字,并能在文中灵活运用。

2. 深刻理解课文,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及相关多媒体材料。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 开场提问:同学们,想来一场谜语猜猜看吗?谜面是:“个子和云一样高,树木都在它怀抱。一座一座肩并肩,春绿秋黄景色好。”(引导学生回答)

2. 接着,请同学们描述一下自己见过的山。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分享山的形态与景色。

3. 我们发现山既美丽又神秘,但是有一座山正在哭泣,这是为什么呢?(使用简笔画吸引学生思考)

4. 最后,揭示课题,大家一起读出标题:《山爷爷》。

二、图文结合,探索读字

1.通过观察图画,让学生初步理解文本。(询问山爷爷长什么样,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并表达)。

2. 再通过右侧插图,描述山爷爷的可爱模样,大家发现山爷爷身上披着绿色长袍,飞来了一群可爱的小鸟,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3. 交流学习方法:学生们可以说说如何读好课文,教师总结并鼓励同学们自由发言。

4.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初读课文,勾画生字音节。

三、听与读,体验情感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分享山爷爷的感受,以及他们认为可以为山爷爷做些什么。

2. 观察到山爷爷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焕发了新的活力,清澈的小溪和欢快的小鸟陪伴着他,山爷爷笑得多么开心啊!(简单插画辅助教学)

3. 学生再读课文,注意情感的变化,尝试表达对山爷爷的关心。

四、拓展学习,布置任务

1. 让学生回顾山爷爷的变化,观察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使用多媒体展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讨论。在绿色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应该肩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抵制破坏自然的行为,共同为绿化我们的家园出力!

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语文知识,更能理解到保护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每一个小小的行动,都能汇聚成改变的力量!

第3篇:如何制作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山爷爷课件
拓展

标题:探索与感悟——山爷爷和我们的对话

在学习《山爷爷》这一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课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们旨在达成以下几个目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同时认识和理解其中的重要字词。

2. 能力目标: 理解儿歌中孩子与山爷爷的对话,明确对话的双方,学习如何与山爷爷用同样的方式交流。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需要我们的智慧和努力。鼓励阅读与山川自然主题相关的儿歌,深化对内容的理解。

内容分析

1. 教学重点: 学习儿歌的基本内容和对话形式,理解对话双方的交流方式。

2. 教学难点: 理清对话的结构,体会山爷爷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结。

教学准备

准备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1. 情境创设,引发兴趣

- 播放课件,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提问:你们如何看待山爷爷的形象?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孩子们想象山爷爷的感受。

- 共同朗读课题,鼓励孩子们分享他们的想法和预期。

2. 自主学习,深入理解

- 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儿歌,识别生字并进行分类。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趣。

- 进行生字词的拼读和组合,提升语音识别能力和朗读流畅度。

3. 探究分享,增进体验

- 分步学习,先让孩子们找出对话的关键句子,理解文中情感的传递。

- 通过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并积极参与讨论,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与互动。

4. 情感交流,关注环境

- 提出对山爷爷的赞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引入保护环境的主题,通过讨论和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对环保行动的思考。

趣味作业与课外延伸

1. “我会读”: 鼓励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儿歌,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和背诵,享受阅读的乐趣。

2. “我会画”: 让孩子们通过绘画表达他们眼中的美好世界,举办班级画展,共同欣赏彼此的作品,分享对自然的理解与赞美。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不仅希望孩子们能掌握课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心中种下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鼓励他们用微小的行动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