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如何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意义

如何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意义(2篇)

更新时间:2025-04-06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浙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南京长江大桥》的主要内容,详细讲解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文化意义以及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第1篇:如何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意义
拓展

新标题:探索长江上的伟大壮举——南京长江大桥

新内容: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本课的17个生字及其相关词汇,并理解其他的新词汇。

2. 利用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的技巧。

3. 通过文本的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4. 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和诗句的深意。

5. 鼓励学生以感情投入地朗读文本,并背诵指定部分。

6. 让学生认识到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与其历史意义,激发他们对国家建设成就的自豪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通过插图和关键词句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壮丽景观,特别是第一自然段中句子之间的关系。难点则是让学生领会比喻句和引用诗句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教学思路:

本文教学分为几个步骤:初步读懂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及全文大意;细致阅读,深入理解各段内容和词句;再逐段概括,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最后进行综合训练,熟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巩固生字的书写和运用。

在细读和精读的过程中,运用“读—议—导—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理解词句的意义与自然段之间的关联。

通过结合插图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把握词语和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同时,对于近义词,如“矗立”和“耸立”,运用比较法加以理解;对于难以理解的词,如“天堑”和“通途”,则通过对比来阐明。

教学材料: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跨越长江,是中国首座自行设计和建设的双层铁路公路桥。铁路部分长6772米,双轨;公路部分长4589米,宽19.5米。正桥长1577米,跨越长度变化,桥墩高约80米,深扎江底岩石。大桥自2025年开工,2025年底完工通车,连接了多个重要铁路与公路,极大增强了南北之间的交通联系,具有深远的政治、经济和战略意义。

教学时长:

安排三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1. 理解课题:

- 板书课题并齐声朗读。

- 讨论南京的地理位置以及学生对长江大桥的印象。

- 进行简要的介绍。

2. 初读课文:

- 自由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和流畅度,同时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段落安排。

- 对知识进行检查,提问并回答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

3. 细读第一自然段:

- 自由朗读,思考内容。

- 分析句子的内涵和结构,理解每一句的意义及其联系,包括比喻句。

4. 概括段意:

- 总结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明确所表达的感受。

5. 练习:

- 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1. 复习:

- 背诵第一自然段并讲述其大意。

2. 细读第二自然段:

- 理解“我”的观察顺序和内容,强调大桥的壮观。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 思考“我”的感受,讨论所提到的天堑与通途的异同,理解其背后的深意。

三、精读全文:

- 回顾各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与情感。

第三课时

教学步骤:

1. 熟读课文:

- 针对一个自然段分析观察技巧,明确写作顺序。

2. 指导写字:

- 着重讲解难写的字形及结构。

3. 词语读写练习:

- 进行针对性的词汇复习和运用训练。

通过以上教学,学生不仅能学习到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知识,还能在欣赏与理解中提升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思维敏捷度。

第2篇:如何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意义
拓展

新标题:探索南京长江大桥的壮丽与意义

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中国的重要交通枢纽,不仅是工程技术的结晶,也是文化与历史的象征。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将深入探索这座大桥的外观与其实质,体会其背后蕴藏的深远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爱国情感。

一、教育目标

- 知识点

1. 学习本课的新字词,特别是比喻句的使用和效果。

2. 理解课文结构,分析内容的层次与呈现方式。

3. 感情丰富地朗读并尝试背诵关于长江大桥的描述段落。

- 能力提升

1.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其流畅而富有感情。

2.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从不同角度理解大桥的构造与功能。

- 德育教育

1. 让学生明白南京长江大桥的伟大与建设的历史意义,激发对国家的热爱与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1. 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以及它在交通中的重要作用。

2. 明确课文中段落的顺序及其逻辑关系。

- 难点

1. 理解比喻句的意义,探索比喻对形象描绘的影响。

三、课程安排

- 本课程共分为三节课,每节课内容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对长江大桥的认识与理解。

四、学生活动设计

- 通过观察、讨论与互动,以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认识大桥。

- 自主学习新字词,理解课文的整体内容。

-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理解和体会。

- 指导学生感情丰富地朗读与背诵。

五、教具准备

- 南京长江大桥相关的影片与图示,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

- 朗读配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的韵律感。

六、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好奇心。

2. 观看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录像,初步了解其雄伟的外观及结构。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大桥的特征及其和其他桥的不同之处。

- 第二课时

1. 总结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顾南京长江大桥的基本信息。

2. 细读课文,聚焦比喻句的使用,体验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大桥的壮丽。

3. 分幅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各个段落的内容及不同观察角度。

- 第三课时

1. 回顾全文,重点讨论长江对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影响。

2. 组织学生围绕“长江大桥对我国家的意义”进行辩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 最后,进行朗读与背诵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的感染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规划与设计,学生不仅能全面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部结构与功能,还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