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如何制作小学三年级下册刘胡兰教学课件

如何制作小学三年级下册刘胡兰教学课件(3篇)

更新时间:2025-01-30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课件为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刘胡兰》的教学素材,旨在通过生动的课文解析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刘胡兰英勇事迹及其精神。
第1篇:如何制作小学三年级下册刘胡兰教学课件
拓展

新标题:勇敢的呼唤——刘胡兰的精神传承

在这篇课程中,我们将通过学习关于刘胡兰的故事,领会到她为了保守党的机密与敌人作斗争的英勇精神,以及她在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坚定品格和无畏牺牲。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激发对刘胡兰的敬仰,还希望能够启发学生们在生活中也能勇敢面对困难,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课文,深刻理解刘胡兰在生死关头展现的无畏精神,激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勇敢坚韧。

2. 学习上下文的结合,进一步理解文中比喻句的形象意义。

3. 练习读懂带有感情的朗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 理解并运用比喻句,掌握它们在文中增色作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比喻句“刘胡兰像钢铁般,毫不动摇”的深意。

2. 理解毛泽东对刘胡兰的评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所蕴含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索一个使我们感到骄傲和振奋的故事——刘胡兰。接下来,请大家齐声朗读课题。

二、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思考,课文传达了什么样的重要信息?并记下自己的感悟。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同学进行朗读,思考这一段的主要信息。

2. 分析“阴沉沉”和“寒风”这两个词,有何深层含义?环境描写的意图是什么?

3. 我们应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大家尝试进行朗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 默读这段,思考敌人对刘胡兰施加了哪些逼迫?她的反应如何,表现出了什么样的勇气?

2. 小组讨论“刘胡兰像钢铁般,毫不动摇”这句话的意义,以及它所体现的刘胡兰的精神。

3. 结合插图,理解刘胡兰在危机时刻所展现的英雄气概。

4. 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

五、自学第三自然段。

1. (投影展示)默读,思考敌人接下来采取了哪些卑劣的手段?刘胡兰又是如何反抗的?

2. 讨论她的行为背后的意义。她所做的一切说明了她的决心和信念。

3. 通过插图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朗读练习。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 探究“生”、“伟大”和“光荣”的意义,并如何理解毛主席对刘胡兰的赞誉。

2. 结合每段内容,分享对这句挽词的理解和感想。

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七、小结全文。

在本节课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刘胡兰的英勇故事,还感受到了她所传达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希望大家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如同刘胡兰一般,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八、齐读全文。

让我们齐声朗读,通过声音表达我们对刘胡兰精神的敬意。

第2篇:如何制作小学三年级下册刘胡兰教学课件
拓展

标题: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刘胡兰》的学习与启示

内容: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深入理解刘胡兰的历史背景和革命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2. 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及其拼音、结构,增强识字能力。

3. 提高朗读能力,做到流畅、自然并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4. 练习默写关于刘胡兰的毛主席挽词,感受文字的力量与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 理解刘胡兰的壮烈事迹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 深入讨论革命精神对当代青少年的激励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声像资料、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用真挚的语言引入课题:“让我们从历史的缝隙中,回望2025年。在山西省小村庄云周西,一个年轻的灵魂因为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永留人间。她的名字是刘胡兰。为了捍卫革命的理想,她在敌人的酷刑面前毫不动摇,最终为了信仰献出了自己生命。毛主席曾评价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二、深入课文,感悟情感

1.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陪伴文字,逐渐感受到故事的深刻内涵。

2. 分角色逐段朗读,让每个学生放声表达,营造感人氛围。

提问:“毛主席对刘胡兰的评价,深刻体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齐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三、理解文本,交流看法

1. 讨论刘胡兰的家乡和她被捕的原因,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

2. 引导学生分析叛徒出卖的背景,以及刘胡兰的坚定态度

3. 深入探讨敌人对待刘胡兰的各种手段和她的坚定立场,强调其无畏与勇敢。

四、情感渲染,总结升华

1. 带领学生重温全文,体会每句话的分量。

2. 教师总结:“我们的先烈们用血和生命为我们铺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这种无畏精神。齐声朗读毛主席的挽词,向英雄致敬。”

齐读:“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读准生字

1. 学生通读课文,标注生字,复习音形。

2. 逐个出示生字,纠正发音,增强语音意识。

二、深入字形,认知字义

- 刘:文与刀的结合,寓意知识与力量。

- 胡:古与月,表达古老传说的影子。

- 铁:金与失,象征抗争中锤炼出来的坚韧。

通过分析字形,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增强记忆。

三、巩固练习,扩展知识

1. 练习生字的音节与结构,交流使用方法。

2. 书写与默写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引导学生用心去撰写关于刘胡兰的感想,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与思考深度。

通过两课时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习了刘胡兰的事迹,更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勇于抗争,不怕困难,追求卓越。

第3篇:如何制作小学三年级下册刘胡兰教学课件
拓展

新标题:刘胡兰:无畏的抗战精神教育

新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与新词,并深入理解相关词汇的意义。

2. 精确朗读课文,理解核心内容。

3. 针对第一段进行情感朗读的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的整体意思,并能够生动地朗读第一段。

难点:把握并表达课文的深层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展示课题,带领学生朗读题目

2. 介绍刘胡兰的生平背景:她是抗战时期的小英雄,生于山西,十岁时便加入抗日救国儿童团。2025年1月12日因叛徒出卖而被捕,最终勇敢地牺牲。毛主席曾为她题词,称赞她的伟大与光荣。

二、初读课文,识字认词:

1. 听录音,特别关注课文中的生字及多音字“血”的读音。

2. 学生自学生字和新词。

3. 进行检查:

- 字音:用火车读拼音法朗读生字新词。

- 字形:通过形近字进行组词练习。

- 轮读课文,纠正发音。

- 提出不懂的词汇,进行互相解答。

三、了解课文大意:

1. 学生自由阅读,思考刘胡兰牺牲的具体背景和原因。

2. 反馈时,要求学生将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回答,形成完整的句子,明确展现出刘胡兰的坚强与无畏。

3. 引导学生讨论刘胡兰的性格特点与英雄气概。

四、深入学习课文第一段:

1. 逐段阅读,了解本段的主要内容。

2. 质疑环节:天气的描写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 通过相关句子理解心理感受与环境的联系。

3. 强调情感的表达,采用低沉而缓慢的语调朗读第一段,传达读者的悲伤情绪。

五、复习与作业

1. 抄写新词并进行词语的组词练习。

2. 收集关于刘胡兰的资料,以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

- 多音字读音:

- 血(xue、xie)

- 鮮血(xue)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感情朗读的重要性以及技巧。

2. 能够有力度地朗读刘胡兰与敌人的三次对话。

3. 理解“叛徒”与“出卖”的含义。

4. 深刻感悟刘胡兰对党的忠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可带入情感地朗读刘胡兰与敌人之间的对话。

难点:传达出刘胡兰的坚定信念与忠诚。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环节:

1. 进行词语的听写。

2. 朗读课文的第一段,回顾刘胡兰的英勇行为。

二、学习自学提示:

1. 强调课文朗读的技巧与要求,透彻理解人物对话的情感。

三、学习第二段:

1. 听录音并进行讨论,分析敌人对刘胡兰的逼迫手段。

2. 从第一回合的斗争入手,探讨刘胡兰如何拒绝敌人的诱惑。

3. 逐步分析她在不同情况下的情绪变化,最后倾向于进行感情激荡的朗读。

四、总结讨论:

1. 阐述刘胡兰在敌人面前展现出的坚定与无畏。

2. 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刘胡兰的勇气与牺牲精神。

五、作业环节:

1. 课后进行角色扮演,重温课文内容。

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进行“愤怒”、“光荣”二词的造句练习。

2. 深入理解“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深意。

3. 用自己的话表述刘胡兰的英勇与刚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重要意义。

难点:用独到的视角表达刘胡兰的英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

1. 分角色朗读第二段,强化角色理解与表现。

2. 讨论刘胡兰在各种压力下的冷静与勇气。

二、学习第三段:

1. 分析文本中反映刘胡兰英勇的句子。

2. 强调情感表达的真实与澎湃,通过朗读深化理解。

三、引导讨论:

1. 选择重点句子,了解刘胡兰身上所展现的感人力量。

2. 探讨毛主席为何要为刘胡兰亲笔题写挽词,表达集体的敬意。

四、总结与作业:

1. 完成以“愤怒”、“光荣”为主题的造句任务。

2. 准备课文角色表演,展现刘胡兰的坚定与勇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