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课间十分钟:如何充分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

课间十分钟:如何充分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2篇)

更新时间:2025-01-25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课件围绕《课间十分钟》这一主题,探讨了课间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利用这段时间放松与交流,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与团结。
第1篇:课间十分钟:如何充分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
拓展

新标题:课间时光的欢乐探索

新内容:

教学目标:

1. 增强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间各种活动。

2. 掌握本课的14个生字,识别“将”、“着”这两个多音字,并理解15个新词汇,能够写出“胜”的反义词。

3.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从中掌握句子的整体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深刻理解第四段内容,分析其如何围绕总起句详细描述“丢沙包”这一活动。

2. 能够为第二自然段制定一个合适的总起句。

难点:准确把握人物的动作描写,理解作者用词的精准性。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14个生字,以及理解“沸腾”、“丰富多彩”等词语的内涵。

2.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整体把握文章脉络。

3. 深入分析第五段,理解其围绕总起句的具体描写方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 出示课题:课间时光的欢乐探索

2. 学生讨论这一课题可能涉及的内容。

3.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课间的活动经历。

二、初读课文,获取大意

1.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

2. 师生互动,反馈生字学习情况,讨论需特别注意的字形和字音。

3. 理解课文结构,找出不同段落中描述的课间活动,并明确主要活动。

三、深入学习第一及第五自然段

1. 第一个自然段分析:

- 读懂这一段内容,理解“沸腾”一词的意思。

- 讨论可替换的词汇,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 合作朗读,确保发音准确。

2. 第五自然段分析:

- 自由朗读,自我感知写作手法。

- 确定总起句和分述部分。

- 讨论丢沙包活动的描述方法及具体细节。

四、课堂作业

学生完成课本作业中的相关题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第四段内容,探索其如何围绕总起句生动地描述丢沙包活动。

2. 为第二自然段撰写一个总起句。

3. 对二至四段进行细致朗读,感受词句中的情感。

4. 理解如何运用总起分述的模式来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检查

1. 听写相关词语。

2. 讨论课文中主要的课间活动,填写表格。

二、学习“丢沙包”段落

1. 初步感知:

- 默读,划出总起句。

- 确定活动的两个方面(丢包和躲包)。

2. 深入理解:

- 分析丢包和躲包的具体表达,探讨动词的选择及其准确性。

- 讨论“欢畅”这个词,探索其替代词,理解语境。

三、比较不同课间活动的描写

1. 自学“打乒乓”一段,按相同方法思考,并填写表格。

2. 归纳总结。引导孩子们用总起句为“打乒乓”段落进行表述。

四、运用同样方法学习“爬竿”段落

1. 引导学生思考,完整填写相关表格。

2. 课前活动效果展示,比较三项活动的生动程度。

五、课堂作业

1. 写话训练:

- 用“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作为总起句,分述其他活动如跳绳、踢毽子等。

- 以“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真有趣”为总起句,分为老鹰、母鸡和小鸡的不同视角进行描写。

此次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激发他们参与课间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

第2篇:课间十分钟:如何充分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
拓展

新标题:课间小天地:三年级的快乐时光

在小学三年级的学习生活中,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期待的快乐时光。这段短暂而充实的时间里,同学们纷纷投身于各种活动中,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与创造力。这篇课文描绘了学生们如何在课间进行打乒乓球、爬竿和丢沙包等游戏,结合了欢声笑语和无忧无虑的童年回忆。

一、资料解析

本文为一篇独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同学们在课间的欢乐场景,特别是在“丢沙包”这一活动上,作者表达得尤为细致,呈现出浓厚的趣味性。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和词汇。

2. 通过朗读课文,加深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增强对三项活动的具体认知。

3. 领悟写作时需遵循的逻辑顺序,学会找到文章的重点并进行详细描述。

三、课前准备

准备小黑板和投影仪,以及相关的幻灯片,以帮助展示课堂内容。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表现羽毛球和乒乓球等运动,引导学生感受课间的活动氛围。让学生猜测动作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随后介绍课文题目“课间十分钟”。

2. 检查预习

老师检查学生们对课文的预习情况,特别是对生字词的理解,通过抽查朗读和重点词汇的释义来加深记忆。

3. 自学课文

基于之前的经验,课堂上设置“尝试中心”,鼓励学生自行探讨课文中的活动内容,以及为何作者只选择了特定的几种活动进行详细描述。

4. 讨论与交流

学生在同桌间分享自己的理解,随后全班集体讨论,重点关注课文中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信息,梳理出事件的发生过程。

5. 深入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对每项活动进行讨论,针对课文中的描写,强调打乒乓球、爬竿和丢沙包的具体情况和趣味性。

6. 总结反思

师生共同探讨作者为何花大篇幅描述特定活动,围绕同学们的喜欢程度和活动的趣味性展开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时的重点与细节表现。

7. 练习反馈

最后,学生完成课文练习册中的自测题目,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可以联系自身的课间活动进行分享。

小结

这个课文不仅为学生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课间生活,更让他们体会到团队合作与快乐分享的重要性。透过阅读和讨论,学生们不仅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