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如何制作小学五年级语文颐和园课件

如何制作小学五年级语文颐和园课件(3篇)

更新时间:2025-01-31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为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颐和园》课件,内容涵盖了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及园内重要景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经典名园。
第1篇:如何制作小学五年级语文颐和园课件
拓展

探秘颐和园的美丽课

教学目标:

1. 学习新词汇并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感情,锻炼朗读和背诵的能力,增加语言积累。

2. 通过对颐和园的描写,感受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遗产的探索兴趣。

3. 理解按照游览路线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感受颐和园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的情感认同感。

2. 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结构和技法,并能在个人创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方法:

- 多媒体教学、讨论交流、情感朗读、直观展示

教学准备:

- 精美课件资料、有关颐和园的书籍、学生的提前预习成果

教学时长:

- 两节课

教学安排:

第一节课

导入阶段:

1. 利用多媒体展示颐和园的美丽图片,提问:“你们能认出这些风景吗?”

2. 揭示课题《颐和园》,指导学生书写“颐”字的结构。

3. 讨论颐和园的地理位置及其中的景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阅读体验:

1.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点及其特点。

2. 识记生字新词,重点讲解“耸”、“栽”等字的发音和写法。

3. 交流各自对颐和园的印象,并利用课件展示相关的景物,体验其中的美丽。

深入理解:

1. 自读第2至5段,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 鼓励学生用线条标出游览的路径,并讨论各个景点的特点。

3. 齐读全篇,辨析文章的结构,讨论其写作手法。

作业

1. 抄写生字词,并举例造句。

2. 熟读课文,收集一些颐和园的图片。

第二节课

复习环节:

- 复习生字和内容,巩固游览顺序。

精读美文:

1. 重点解析第二自然段,讨论长廊的特点及其描写手法。

2. 深入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数字和形象的描写呈现长廊的美丽。

3. 小组交流万寿山的特别之处,聚焦于其雄伟和壮观的特点。

欣赏与想象:

1. 利用课件展示昆明湖及十七孔桥的美景,鼓励学生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美景。

2. 通过多次朗读,感受文章的节奏与韵味。

总结与应用:

- 总结全文结构,重申写作技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身边的美景,以移步换景的方式撰写自己的游记。

作业:

1. 选择一段优美的句子进行反复朗读并背诵。

2. 在家乡找一个美丽的地方,写一段描述,运用课上学到的技术

板书设计:

- 颐和园

- 长廊:特点 -长、美

- 万寿山:特点 - 雄伟、壮观

- 昆明湖:特点 - 宁静、碧绿

- 十七孔桥:特点 - 石柱多、狮像姿态各异

通过这次的课程,学生不仅能感受到颐和园的自然美,还能在日后的写作中将这种美丽传达出来。希望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发现身边的美,记录下自己与自然的每一次邂逅。

第2篇:如何制作小学五年级语文颐和园课件
拓展

新标题:探索颐和园的魅力: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教案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细致地探索颐和园的美丽与神奇,学习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景物,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习目标:

1.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进行流利的朗读。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独特魅力,能够用充满情感的语调朗读文章。

3. 学习依照游览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在课前,学生可以通过拼音反复练习课文,思考课后问题,利用书本附带的资料来预习颐和园的相关背景知识。教师需提前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特点,准备好颐和园的多媒体资料,形成有效的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课题理解

1. 引导学生阅读课题,初步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2. 介绍颐和园作为中国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 强调朗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用声音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感受。

二、分析文章结构与游览顺序

1. 通过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关键词,学习生字“廊”。

2. 讨论选择这些词的原因,及其在文章中的游览顺序与重要性。

3. 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勾画出描述游览顺序的句子,理解结构安排。

三、深入欣赏颐和园的美景

1. 在游览长廊时,介绍不同观察角度的描写技巧,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节展现长廊的迷人特点。

2.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加入自己的观察与感受,进行朗读展示。

3. 对万寿山的描写同样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如“耸立”“金碧辉煌”来体验园林的宏伟与气势。

4. 游览昆明湖,借助图片帮助学生从不同方面感知湖的美丽,并进行语言能力训练。

四、总结与反思

1. 通过“说不尽”的方式,强调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2. 总结课程内容,探讨在描写中选择重点内容的写作方法。

课后学习建议:

1. 鼓励学生搜集颐和园的资料,增强对这座园林的认识。

2. 推荐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并在下一节课中分享交流,增强学习的互动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领略颐和园的自然与人文美,还能掌握观察与写作的基本技巧,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3篇:如何制作小学五年级语文颐和园课件
拓展

标题:探索颐和园的文化之美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共同探索中国著名的颐和园,感受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魅力。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做到流畅且富有情感。

2. 引导学生认识到颐和园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

3. 学习并理解优美的风景描写,增强对文学语言的欣赏力。

教学重点:

理解颐和园的自然景色及其文化背景,欣赏课文中生动的语言表达。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自然景观充满了兴趣,非常乐于探究本课内容,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感受颐和园的美丽与历史。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参与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颐和园之美

1. 带领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强调朗读的重要性。

2. 讨论颐和园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分享他们心目中最美丽的地方。

3. 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审美意识。

二、深入理解课文

1. 分组讨论颐和园的不同景点,实时分享彼此的想法。

- 提出问题:你最喜欢颐和园哪里?为什么?

2. 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作者的描写手法。

- 强调课文中的叙述顺序及语言技巧,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

-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名读、合作读等),让学生发挥创造力,表达自己的理解。

三、总结与回顾

结合课堂讨论,询问学生最喜欢的段落或景点,加深记忆。

四、知识迁移与积累

1. 引导学生收集并分享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2.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语段进行背诵和书写,加深对语言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思路

1. 地点概述 - 中国北京西部的颐和园

2. 历史与规模 - 颐和园的建造年代、占地面积等基础信息

3. 自然与人文景观 - 各式各样的景点和文化背景

4. 颐和园的吸引力 - 吸引中外游客的美丽

通过这堂课,学生们不仅能够欣赏到颐和园的美丽风光,还能理解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让他们在观光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与珍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